渴口鄉郭村的果農侯義合種了幾畝新紅星蘋果,由於這個品種的發展麵積較大而賣不上價。1994年我從中國果樹所搞來紙袋和紙字讓他搞藝術果生產,結果秋後蘋果下樹論個賣,一個蘋果就能賣到2元錢,相當於普通果的三、四倍。第二年這一技術迅速在全區推廣3萬多個,為果農增加了收入。嶧城區棠蔭鄉和順莊的榴農孫中會,生產中碰到了難題。他從一本老果樹雜誌上知道了我,就按照雜誌上的地址找到了山亭,聽說我調到市中區又追到市中區林業局,單位的同誌告訴他我正在黃莊鄉小屯村下派,他又趕到小屯,不巧當時我們剛剛轉到稅郭鎮搞農村社會主義教育活動,他又撲了空。當1994年底我們終於在稅郭鎮中義合村見麵的時候,老孫緊緊地抓住我的手不放。從此,我們成了最好的朋友。以後我每年都要到他那兒去七、八趟,幫他出謀劃策,解難釋疑。1999年他育的冬棗苗不好賣,我及時給他聯係到客戶。八分地竟然賣了兩萬一千多,老孫一高興,光送給河南客人路上的“茶錢”就有一千多。老嫂子對我說:“兄弟,你真是俺的財神。
在這裏值得一提的還有江蘇射陽的楊正前。他是射陽縣千秋鄉人。1994年也是按雜誌上的地址找到我谘詢石榴種植技術。我告訴他他那兒因為雨水多,濕度大,營養生長強,不能種石榴。他說,你家不是有石榴苗嗎?我說,有也不能賣給你。要不,幾年後你會罵我的。小楊很感動,他說你這個棗莊人實誠。從這以後到棗莊來就成了楊正前每年的必修課。射陽縣地處海邊,年降雨量1400毫米,當地果樹極少。小楊也是個聰明人,他承包了40多畝土地想種果樹,但又找不到合適的品種,結果是什麼都引,什麼都不成。我經過慎重考慮,建議他種點中晚熟油桃試試,並送給他一點苗子。試種後表現很好。他決定擴大規模,我又及時地給他作出了規劃。到現在我和他的交情已經打了八年“抗戰”了。他每次來棗莊都帶大量的海產品給我。我過意不去,就給他捎回一些本地特產。但他急了眼:“我隻是表表心意,小謝老師的。不是來交換的。您的東西除了技術,我什麼都不要。”今年6月份他又來棗莊,告訴我他想再承包500畝地搞中晚熟油桃開發,讓我做技術顧問。我很痛快地答應了。他高興地直拍手,象個天真爛漫、興高采烈的少年。
4、走出家門看世界1992年,江蘇豐縣套耬的王以勝通過果樹刊物上的論文找到我,想合作進行紅富士蘋果的早果豐產技術試驗。當時他受聘於江蘇淮海水利路橋工程總公司,正在進行新造沙灘地營造紅富士蘋果園的試驗。為使新建的2000多畝長富2號蘋果園早日見到效益,我們達成了合作進行《蘋果樹錐形樹形整形修剪技術研究》的協議。這是我第一個跨省的技術合作。從此,我的這把剪子就開始走出省門,征戰他鄉了。根據協議我幾乎每個月都要到豐縣去一次。為了不給單位增加麻煩,我都是在禮拜天早上坐最早的一班車去徐州,然後轉車去豐縣。工作結束後再乘坐最晚的一班車去徐州,再從徐州乘坐火車到薛城,趕到家往往已經過了零點了,著實累得很。1995年10月,我和王以勝的合作課題順利完成全部預定作業計劃,實現了長富2號蘋果當年定植促長緩勢整形、次年開花結果、三年畝產850公斤、四年畝產2100公斤的攻關目標。最後由我主持撰寫了該課題的全部鑒定資料,並於同年年底通過了徐州市科委的技術鑒定。受到了中國果樹研究所汪景彥研究員和南京農業大學盛秉承教授的好評。該項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4年之中我到豐縣去了67次,與王以勝先生及其家人還有課題區的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贏得了果農的尊重。在套耬鄉很多群眾都認識我這個“山東來的老師(讀shei)”。1993年12月以勝嫂子非要和我這個當時還沒有結婚的小夥子認幹親不可,以至於現在我的女兒(幹女兒)都二十一歲了。一笑。
1996年以後,我的主要注意力轉到果樹設施栽培配套技術試驗上。陸陸續續發表了一些文章,重點介紹果樹設施栽培技術。結果引來了全國各地熱心果農的來信來電谘詢。我都不厭其煩地給予答複和解答。1998年浙江綠園園藝有限公司的王建宏先生找到我,要我為其提供北方落葉果樹栽培技術指導。王先生主要從事果樹新品種開發及高檔果品生產銷售。他非常看好我們北方的落葉果樹,但一般情況下,由於北方果樹需冷量大,在長江以南尤其是閩浙一帶冬季低溫天數少,不能滿足北方果樹的低溫休眠需要,實現“北果南移”的設想非常困難。針對這一情況,我根據自己多年以來積累的經驗,查閱了大量的技術資料,為王先生製定了詳盡而可行的技術方案,又利用禮拜六、禮拜天兩天時間多次親臨現場指導生產。終使油桃等文獻記載不適宜南方多雨地區栽培的北方果樹樹種落戶浙江並開花結果。栽培試驗的成功堅定了王先生發展落葉果樹的信心和決心。他在2002年春與我市五位果樹技術人員合作建立了棗莊市果樹良種實驗場。現在,實驗場的80畝優質中晚熟油桃生長良好,據有關專家估算,明年平均畝產可達1000斤以上。可望實現當年栽植成花,翌年豐產的速成栽培設想。
2000年底,膠南市城西農業精品園的彭金錫書記專程到棗莊找我,希望我們能去為他們解圍。原來他們年初建了200多個高標準的凱特杏溫室,投資近千萬元,按照賣苗方給予的技術指導管理了一年,果樹光長條不結果,群眾思想產生了動搖,積極性受到挫折。得知這一情況,我和市站的申金奎老師立即趕到膠南實地考察,幫助他們修正了技術方案,並現場操作示範。改變了群眾原來錯誤的操作方法。膠南市城西農業精品園聘請我們為果樹技術顧問。約定每年為他們提供10次以上的現場技術指導。為了不耽誤自己的正常工作,我們每次都是禮拜六早7點出發,禮拜天下午4點返回,回到棗莊已經到了晚上9點多了。經過我們一年的精心指導,膠南市城西農業精品園的溫室凱特杏喜獲豐收。平均畝產優質凱特杏3500餘斤,收入2.5萬元。豐收後的果農喜上眉梢,他們自發地每棚拿出4個最好的杏子來表達對我們的謝意。我們謝絕了他們的杏子,但果農的真誠卻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裏。
自2000年起,我先後接受了省內外五家果樹生產單位的技術顧問聘書:
2000年12月,山東膠南市城西農業精品園;
2001年4月,浙江綠園園藝有限公司;
2001年7月,浙江神農果業有限公司;
2001年8月,山東滕州市東郭鎮人民政府;
2002年6月,江蘇射陽縣園藝有限公司。
說到這兒,我想我應該談一談我的家庭了。
我有一個女兒,名字叫安小雅。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女兒出生時我正在等待中剛好翻到《詩經·小雅》部分。她今年4周歲零3個月,已經上了一年多的幼兒園了。妻子在靠近城邊的一個農村小學裏教語文課。這是一個苦差事,她帶的班級有54名學生,除了批改正常的一百單八本作業和作文外,還要管理班級和學生,工作比我還要忙。備課和批作業往往要熬到夜晚十一、二點,早上7點二十要準時趕到教室。兩邊的老人家都在農村,各有自家的事做,沒有時間來照看孩子;加上我們住得十分窄小,實在無法再容下另外的一個人。因此,接送女兒的任務就落在我的肩上。每天早上,我們家就象準備打仗一般:6點準時起床;6點半前全家要洗漱完畢;7點要準時開飯;7點20前全家就要各奔東西,我送女兒去幼兒園後接著上班,妻子則直奔教室。如此的日子忙則忙矣,倒也正常,最怕的就是禮拜六。一般情況下我要出發,妻子單位要求教師上半天的班,女兒的幼兒園則放假。這樣,女兒就沒有人帶了。無奈之下,我隻好帶著女兒到處奔波。講到這裏,我有些心酸。仿佛女兒是上帝特意安排在我們身邊受苦的。好了,我還是講幾個小故事吧。
第一次帶女兒出發是1999年7月,女兒才15個月,剛會走、剛會冒話兒。徐州德賽園藝有限公司的鄭曉彭經理邀我去給清山泉鄉的荒山承包大戶於厚誌搞規劃。妻子雖然放假,但還要學習。我隻好帶著還不懂事的女兒去徐州。在山上講課的時候,隻好抱著女兒。後來女兒在我的懷中睡著了,我邊講課邊擦汗,聽課的村民眼圈都紅了。回來的火車上,我問女兒徐州好不好,她說:“有好高好高的樓。”一下子把我逗樂了。
第二次帶女兒出發是2000年4月,女兒剛滿2周歲。這次去北京主要任務是果樹新品種引種。這些品種是某科研單位剛剛育出的,當時還都是代號沒有對外推廣。育種者王老師見我千裏迢迢帶著小孩實屬不易,就破例把所有的品種都給了我。還給我們父女照了象。他說:“安先生,我欽佩你的敬業精神。這是我交你這個朋友的主要原因。”返回時我左肩背著苗子,左手領著女兒,右手提著笨重的手提箱(裏邊主要盛著女兒吃用的東西),累得苦不堪言。到了北京站,由於候車的人多,沒有座位。我想讓女兒鬆開緊抓住我衣角的小手,她竟然說:“媽媽告訴我,不要鬆開你的衣服。北京大,我會丟的。”當時,我真想抱著女兒大哭一場。
第三次是帶女兒去浙江綠園公司;
第四次是帶女兒去膠南農業精品園;
第五次是帶女兒去浙江神農公司;
第六次、第七次是帶女兒去滕州市東郭鎮;
第八次是2002年4月21日帶女兒去膠南市農業精品園。這天是女兒的4周歲生日。她也有幸分享了果農們豐收的喜悅。講課結束後我們緊趕慢趕,晚上7點前趕到棗莊錦麗華大酒店的時候,親友們祝福女兒生日快樂的歌聲就要響起了。
我不知道該對女兒說些什麼。當然,她現在還小,也許她並不記得她很小的時候跟隨爸爸走過的一個又一個喧鬧的城市和鄉村。但有一點應該是明確的,那就是她現在已經習慣了跟隨爸爸遠行,不管是去哪兒,她都不哭不鬧,該吃就吃,該睡就睡,火車臥鋪抑或爸爸的肩頭都可以當作自己的家。現在,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裏和外麵,我們的雅兒都是大家公認的文靜孩子和別的孩子的榜樣。這樣說的時候,我的心裏沒有自豪,隻有自愧!
這裏還想說說我的妻子。她叫馬靜,來自滕州市,和我一樣也是農村出身,她是一個生性好強的人。她的工作忙極了。一年之中有52個禮拜,其中37個以上的禮拜六、禮拜天我要在外地度過。除了實在沒法由我帶著女兒外,絕大部分時間是由妻子一人帶著的。有時候我出發一個多禮拜時間,孩子就由她一人接送,還要照管自己的工作,可謂辛苦之極。但她從無怨言,她以沉默的勞作支持了我……
該對她說點什麼呢?
還是不說了吧。
5、未完的結語寫完這些文字,正是午夜兩點。妻子和女兒還在沉睡。我知道我欠她們的太多。我也清楚,她們仍然會象以往一樣地支持我。感謝上帝給了我這樣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它使我在勞作的時候不感到疲倦;它使我獨自一人在外地的時候不感到孤寂;它使我在不得不帶著幼小的女兒奔波於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的時候不感到煩躁;它使我在即使什麼也不做的時候也不感到空虛……
我知道,在事業的道路上我走出去的路程還太短太短。我想我會拿出百倍的熱情來回報這個社會的。我的所學和所長,是人民給予的,當然也是我報答善良的果農們的所在。
2002-7-31於藏菊齋
課題研究報告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