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童年最憶是荷花(15)(2 / 3)

八月份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黃豆成熟啦,村人忙活了水田要到旱田收黃豆了。黃豆雖是省事的莊稼,不必費勁地鋤草,即使有些草,它也是照樣生長,這使我常常覺得黃豆懂人性,在驕陽似火的八月它能體諒農人的辛苦。黃豆渾身都是寶,營養也大,即可磨豆腐,可榨豆油,作豆餅。黃家灣所種的黃豆相對水田和棉花來說不是很多,我有時和櫻桃在黃豆要成熟的時候,在野外挑豬草時,會偷偷地摘一些回家,在鐵鍋裏烙到香味彌漫,眼看那黃豆開始乒乒乓乓地炸開一些小口,將紅紅的辣椒切細倒入鍋中,再加一點雪花鹽,一碗香噴噴的黃豆就可享用了。黃豆割回來後,把它鋪在隊裏的大禾場裏,太陽會將那豆梗曬得幹幹的,再用連枷一下一下拍打,等豆莢裂開,黃豆就出來啦,往往很大一堆黃豆梗隻打得一點點豆粒,這時我看著那些飽滿的顆粒總覺有些遺憾。

這期間還要捉棉花蟲,一般是安排在上午,人在齊腰身的棉田裏即使是早晨也感覺炎熱。那藏在綠色的棉枝下肥胖的蟲子真叫人惡心,第一次在棉花田裏看到它,我著實嚇了一跳,但隊裏那時記工大約是以誰在自己劃分的田裏捉的蟲子的多少記工分的,所以為了給母親掙工分我每到田裏總想著今天豁出去了。

在田裏幹活,常常會遇到暴雨,被雨趕回家時,人往往成為落湯雞,但雨稍稍小一點卻是要馬上返回田裏的,頭戴鬥笠身披蓑衣或塑料布,在田野裏是一道風景。

我最是喜歡在禾場上的場景,機聲隆隆,人們不斷地向機器喂著稻穗,脫粒下來的穀子堆成了小山,又有人拿著木頭做的鏟子將穀粒撮起高高地向天空拋去,在風中一些癟殼會被吹到一邊。撿棉花的時候,似乎蓖麻也成熟了,黃家灣的蓖麻不種在田裏,隻種在路兩旁,杆兒有一人多高,葉子可大了,到長成籽的時候,是用一個帶刺的殼兒包著的,蓖麻的籽兒比黃豆大,是灰黑色,還有花紋的。我們常常在放學的時候躲在路邊偷偷地采摘。現在想來,那時候對於我們偷摘蓖麻的行為,隊裏應該是知道的,但是沒有人管,不知是太忙了沒功夫管,還是故意不管,讓孩子們自己賺得一些快樂。那蓖麻被我們偷偷摘回後,我們將籽掰出就可以找挑擔兒的貨郎換錢了,所換得的錢可以買鉛筆、橡皮擦、格子本,還可以換糖果吃。如果多了,我們會隨大人到最近的集市蔣家場的收購站賣掉,那兒的價比貨郎的高多了。那蓖麻也是好東西,可以炸油。在成長的過程中,它的葉兒可以洗頭。

那芝麻也大約是九月份收割的吧,它的杆兒筆直筆直的,當初它的綠葉襯著白色的花兒,一點兒也不香,倒是那小小的白花兒卻是女人們所喜歡的,到花兒開放的時候,摘一把回來,用手一搓,就有油滑滑的感覺,用它洗頭,頭發會長得烏黑烏黑,所以村裏的婦女在芝麻開花的時候,一定會忙裏偷閑地摘些花兒回來洗洗頭。芝麻成熟裏將它割下呈人字形架起,讓它吹得更幹一些,然後利用雨天和早晚閑些的功夫磕出來。磕芝麻是必須倒提著杆莖的,芝麻磕完,那殼兒會被我們當了玩具,用那殼兒一殼連一殼地扣住,會做成手表、鞭炮的形狀,那也是童年的一大樂事。要說的是芝麻花不香,那籽可香了,蒸一籠湯元,將那芝麻在鍋裏烙熟後碾碎然後伴以白糖,那個美味叫人止不住垂涎。

到撿棉花的時候我也就開學了,這是九月十月的時候。大人在腰間纏一個用白布或藍布做成的包袱撿棉花,以撿花的多少計工分。我那時當著班長,安排值日生值勤,常常在學校午睡的時候溜出來幫母親撿棉花,後來被老師發現了,隻得請求班主任葉望發老師允許我幫助母親,母親中暑的事老師是知道的,況且我那時的各科成績一直在班上數第一,葉老師特許我在午睡時到棉田裏幹活。母親開始不同意,看我說服了老師,又能幫她也就不再說我了。母親有了幹活的伴也有了說話的伴,我們娘倆一邊撿棉花一邊聊著,白色的棉花一朵朵摘下來好玩極了。直到看到同學們午睡後出教室,我便飛也似地向學校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