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與高僧
古時有一個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
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隻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
“為什麼?”
“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並未消逝,還壓在心裏,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高僧又離開了。
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
“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高僧:“大師,什麼是氣?”
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
感悟心語
何苦要氣?氣便是別人吐出而你卻接到口裏的那種東西,你吞下便會反胃,你不看他時,他便會消散了;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夕陽如金,皎月如銀,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尚且享受不盡,哪裏還有時間去氣呢?
玉米地
一個老婆婆在屋子後麵種了一大片玉米。
一個顆粒飽滿的玉米說道:“收獲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為我是今年長得最好的玉米!”
可是收獲的那天,老婆婆並沒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她一定會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著。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他玉米,可唯獨沒有摘這個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會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仍然自我安慰著……
可老婆婆依然沒有來。
一天又一天,玉米絕望了,原來飽滿的顆粒變得幹癟堅硬,整個身體像要炸裂一般,它準備和玉米杆一起爛在地裏了。
可就在這時,老婆婆來了,一邊摘下它,一邊說:“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種子,明年肯定能種出更棒的玉米!”
感悟心語
也許你一直都很相信自己,但你是否有耐心在絕望的時候再等一下!
吝嗇鬼
在猶太人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個擁有無數錢財的吝嗇鬼去他的拉比那兒乞求祝福。拉比讓他站在窗前,讓他看外麵的街上,問他看到了什麼,他說:“人們。”
拉比又把一麵鏡子放在他麵前,問他看到了什麼,他說:“我自己。”
拉比解釋說,窗戶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但鏡子上鍍了一層銀子。單純的玻璃讓我們能看到別人,而鍍上銀子的玻璃都隻能讓我們看到自己。
感悟心語
人們的眼睛常被金錢所蒙蔽,隻見自己而不見別人,這樣的人怎能得到幸福呢?
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
“有一種窮人算是窮到了家。他們寧願位列一支窮人的隊伍之首做一輩子窮人,也不願跑到一支富人的隊伍之尾去做一會兒富人。”10月間到中國講猶太商法的這個日本學者的觀點很有意思。這個學者名叫手島佑郎。講壇由中央編譯出版社搭建。
他講的題目是《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先後在以色列和美國專研猶太商法已達30餘年的手島佑郎不愧是個博士。他在簡要講述猶太史和猶太聖典《塔木德》、講述它們與《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的關係之前,先說起了兩個極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