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聲早安
1930年,西蒙·史佩拉傳教士每日習慣於在鄉村的田野之中漫步很長時間。無論是誰,隻要經過他的身邊,他就會熱情地向他們打招呼問好。
其中有個叫米勒的農夫是他每天打招呼的對象之一。米勒的田莊位在小鎮的邊緣,史佩拉每天經過時都看到他在田裏勤奮地工作。然後這位傳教士總會向他說:“早安,米勒先生。”
當傳教士第一次向米勒道早安時,這個農夫隻是轉過身去,像一塊石頭般又臭又硬。在這個小鄉鎮裏,猶太人和當地居民處得並不太好,成為朋友的更是絕無僅有。不過這並沒有妨礙或打消史佩拉傳教士的勇氣和決心。一天又一天過去了,他持續以溫暖的笑容和熱情的聲音向米勒打招呼。終於有一天,農夫向教士舉舉帽子示意,臉上也第一次露出一絲笑容。
這樣的習慣持續了好多年,每天早上,史佩拉會高聲地說:“早安,米勒先生”。那位農夫也會舉舉帽子,高聲地回道:“早安,西蒙先生。”這樣的習慣一直延續到納粹黨上台為止。
史佩拉全家與村中所有的猶太人都被集合起來送往集中營。史佩拉被送往一個又一個的集中營,直到他被送往位於奧許維滋的集中營。
從火車上被放下來之後,他就等在長長的行列之中,靜待發落。在行列的尾端,史佩拉遠遠地就看出來營區的指揮官拿著指揮棒一會兒向左指,一會兒向右指。他知道發派到左邊的就是死路一條,發配到右邊的則還有生還的機會。
他的心髒怦怦跳動著,愈靠近那個指揮官,就跳得愈快。很快,就要輪到他了,什麼樣的判決會輪到他?左邊還是右邊?
他離那個掌握生死的獨裁者還有一段距離,但是他清楚這個指揮官有權力將他送入焚化爐中。這個指揮官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怎麼能在一天之中將千百人送入枉死城中?
他的名字被叫到了,突然之間血液衝上他的臉龐,恐懼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那個指揮官轉過身來,誘人的目光相遇了。
史佩拉靜靜地朝指揮官說:“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的一雙眼睛看起來依然冷酷無情,但聽到他的招呼時嘴角突然抽動了幾秒鍾,然後也靜靜地回道:“早安,西蒙先生。”接著,他舉起指揮棒指了指說:“右!”
“右!”——意思就是生還者。
感悟心語
一聲早安有時候有神奇的魔力,它可以使一個納粹分子產生憐憫之心。所以對他人表示關心和善意,比任何禮物都能產生更多的效果,比任何禮物對別人都有更多的實際利益。
信任的力量
公元前4世紀,在意大利,有一個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輕人觸犯了國王。皮斯阿司被判絞刑,在某個法定的日子要被處死。
皮斯阿司是個孝子,在臨死之前,他希望他能與遠在百裏之外的母親見最後一麵,以表達他對母親的歉意,因為他不能為母親養老送終了。他的這一要求被告知了國王。
國王感其誠孝,決定讓皮斯阿司回家與母親相見,但條件是皮斯阿司必須找到一個人來替他坐牢,否則他的這一願望隻能是鏡中花水中月。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近乎不可能實現的條件。有誰肯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替別人坐牢,這豈不是自尋死路。但,茫茫人海,就有人不怕死,而且真的願意替別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達蒙。
達蒙住進牢房以後,皮斯阿司回家與母親訣別。人們都靜靜地看著事態的發展。日子如水,皮斯阿司一去不回頭。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也沒有回來的跡象。人們一時間議論紛紛,都說達蒙上了皮斯阿司的當。
行刑日是個雨天,當達蒙被押赴刑場之時,圍觀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那真叫愚不可及,幸災樂禍的人大有人在。但,刑車上的達蒙,不但麵無懼色,反而有一種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點燃了,絞索也已經掛在達蒙的脖子上。有膽小的人嚇得緊閉了雙眼,他們在內心深處為達蒙深深地惋惜,並痛恨那個出賣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
但是,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在淋漓的風雨中,皮斯阿司飛奔而來,他高喊著:“我回來了!我回來了!”
這真是人世間最最感人的一幕,大多數的人都以為自己在夢中,但事實不容懷疑。這個消息宛如長了翅膀,很快便傳到了國王的耳中。國王聞聽此言,也以為這是癡人說夢。
國王親自趕到刑場,他要親眼看一看自己優秀的子民。最終,國王萬分喜悅地為皮斯阿司鬆了綁,並親口赦免了他的罪。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不但感人,而且震撼人的靈魂。千百年來,有關朋友的解釋有千種萬種。但是有關朋友的解釋其實隻需兩個字,那就是:信任。
感悟心語
朋友的信任是世界最珍貴的財產,如果我們能贏得朋友的信任也就贏得了這個世界上的一切。
捕野雞
約翰小時候,有一次和祖父進林子去捕野雞。祖父教約翰用一種捕獵機,它像一隻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係著的繩子一直接到約翰隱蔽的灌木叢中。隻要野雞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誘惑,一路啄食,就會進入箱子。約翰隻要一拉繩子就大功告成。
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飛來一群野雞,共有9隻。大概是餓久了,不一會兒就有6隻野雞走進了箱子。約翰正要拉繩子,又想,那3隻也會進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會兒,那3隻非但沒進去,反而走出來3隻。
約翰後悔了,對自己說:“哪怕再有一隻走進去就拉繩子。”
接著,又有2隻走了出來。如果這時拉繩,還能套住1隻,但約翰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心想,總該有些要回去吧。終於,連最後那1隻也走出來了。
那一次,約翰連1隻野雞也沒能捕捉到,卻捕捉到了一個受益終生的
感悟心語
無限的擴大自己的欲望,無異於將清澈的溪水變成大洪水,衝走原來應有的舒適平靜。該滿足的時候,就應該滿足,不要貪圖更大的收獲。
練習長跑
魯西婭是一個新寡的中年女人,在埋葬了丈夫以後一直提不起勁來生活。
有一天,她看到有人在練習馬拉鬆大賽,不知為什麼,她的一根細小的神經開始動了一下,接下來,她開始做了丈夫死後的第一件有“生氣”的事情。她穿上運動衣,係好球鞋鞋帶,也開始參加馬拉鬆練習。她年輕的兒女和年長的爸爸,看到她開始有所投入,都非常高興,也在旁邊鼓勵她。但是,在他們心裏,都有一個“底數”,那就是,在體力上她是跑不到終點的。不過,隻要她能跑出起始點,大家就大為放心,因為知道她又有生活意誌了。
然而,比賽那一天,從早上跑到下午,該跑到終點的人都跑到了,跑不到的人也都在中途停下來吃比薩或熱狗,跟著加油的家人回去了。但是,魯西婭的家人始終沒見到她回來,他們通知警察也不得要領,隻好跑到馬拉鬆的終點去等她。
而這位魯西婭女士,在人群散去,車子熙攘當中,仍舊疲乏地一步一步跑向終點。一些路人看到她在黑夜的路上漫跑,擔心她出事,也驚於她這種“不識時務的固執”,便打電話到電視公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