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學校文化藝術建設指導 1.校園文化活動涵義與結構(2 / 2)

1.教師文化

教師是學校組織體係中的領導者,其價值觀念及行為方式對學校文化影響甚大。教師文化呈現三種相互對立的形態,分別是學術中心與教學中心的對立;專業取向與職業取向的對立;教學者與學習者的對立。

教師文化有四種不同的形態,即個人的文化:教師彼此隔離,其主要精力用於處理自己課堂事務;分化的文化:教師的工作彼此分立,有時會因為權力與資源而相互競爭;合作的文化:這種文化建立在教師之間的開放、互信和支持基礎上;人為的合作文化:教師被要求圍繞行政人員的意圖與興趣進行“合作”。

個人的文化與分化的文化是學校中較為常見的教師文化,人為的合作文化則給人以合作的假象。唯合作的文化既有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有利於學校文化的整體發展,是一種理想形態的文化。

2.學生文化

學生是學校教育的對象,學生的價值及行為不僅受社會文化的影響,而且,由於學生處於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學生文化具有獨特的特征與性質。學生在班級和學校的生活或活動中,同輩團體相互影響,共同形成特殊的價值與行為,並成為學校文化的重要方麵。

3.行政人員文化

學校行政人員文化具有潛在文化和非顯著文化的性質。一般說來,學校行政人員的潛在文化與學校主流文化部分相符,有些行政人員對學生的態度或二者之間的關係,與教師的專業態度或關係不同,因而產生不利於學生發展的影響。

因此,學校行政人員文化對於學校事務的解決、對於學生的發展等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4.學校社區文化

學校所處社區的文化是學校的外部環境,對學校發展影響甚大,它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影響學校教育:一是社區環境影響學生思想與行為;二是社區環境直接影響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與措施。

5.學校物質文化

學校所處的物質環境、校園大小、建築設備、庭園布置等,都屬於學校物質文化的範圍,也是構成整體校園文化的重要因素。

學校物質文化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價值觀念與態度、學習方式等都會產生很大影響,學校的文化傳統往往可以借助學校物質文化予以保存與傳遞。

6.學校製度文化

學校中的傳統、儀式、規章與製度,都是學校的文化規範。在學校生活中,學校的文化傳統不論合理與否,都會通過學生的同輩團體、班級、年級等代代相傳。

學校在學習、運動與生活方麵的儀式是學校文化的象征,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深刻影響。

相比之下,學校規章製度比學校儀式更具強製性,適宜的學術傳統及教育期望,均已融入學校的各種規章之中,成為約束學生行為的規範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