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校園文化的功能
校園文化對於學校組織及其組織成員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但許多人在探討校園文化的功能時,卻往往隻關注校園文化的積極功能,卻忽視其消極功能。實際上,在任何一個組織當中,組織文化的這兩種功能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
1.校園文化的正向功能
組織文化具有促進係統的穩定、提供意義的理解、增進成員的認同、劃定組織的界限、作為控製的機製、激發成員的投注、提升組織的表現等功能。具體來說,校園文化的正向功能可分解為七個方麵功能。
(1)教育功能。學校是培育人才的場所,學校中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與管理活動,無不圍繞學校的教育目標展開。無論是校內的各種媒體、場館、教學設備,還是良好的校風、校貌,各種規範、規章等,以及悠久的學校曆史傳統和獨特的辦學風格,都以其蘊涵的文化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育著身處其中的學生,從而使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盡量展現出來。
此外,學校中優美的校園環境、良好的師生關係、民主的管理氛圍、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社團活動,無一不給人以身心愉悅之感,長期置身於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易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
(2)導向功能。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係統中的亞文化,它同時又是學校領導者和教育者有意安排和引導其發展方向的文化。因此,學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折射出社會文化的主體導向,並對學校組織發展以及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一定的導向作用。
學校管理者通過各種文化活動,把師生員工引導到實現學校目標所確定的方向上來,使之在確定的目標下從事教育、教學和管理活動。當學校的發展目標為師生員工所吸引、接受和認同,就會煥發出極大的工作和學習熱情,就會在潛移默化的氛圍中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並產生一種信念和力量,向著既定的目標去努力。
(3)凝聚功能。校園文化為成員提供了進一步理解、認同學校組織的載體。從根本上講,組織文化是一種意義理解的框架,使成員了解組織的曆史傳統、精神、目標,組織文化也反映成員在認知、情感等方麵的共識,滿足成員的組織歸屬感。
在共同組織文化影響下,組織成員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念、工作作風和行為方式,增進成員對組織的認同感,成員之間的認同感也會得到加強,感情會更為融洽,從而減少或化解組織矛盾與衝突,同心同德,步調一致,共同為實現學校組織目標而努力。
因此,校園文化為組織成員提供了共同的知覺、思考、理解的模式,是組織整合成員溝通的重要基礎,是聯係和協調學校所有成員思想與行為的紐帶,具有較強的凝聚作用。
在學校管理實踐中,當一種觀念被教職工認同後,就會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溝通人們的思想,產生對學校目標的認同感,從而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量,並由此產生巨大的整體效應。
(4)激勵功能。校園文化是一種內化的規範力量,組織成員對學校組織文化的理解、認同他們所信奉的價值以及蘊藏於內心無意識的假設等,都可能激發、驅使組織成員對學校組織的生存與發展、對學校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等,投入極大的熱情與關注,從而不計個人利害得失,以積極的態度和熱情投身到學校工作之中。
(5)規範功能。校園文化的規範功能一方麵體現在組織建設上,另一方麵體現在學校組織成員的行為規範上。就前者而言,校園文化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學校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活動的框架。學校在進行組織結構設計、製定和實施組織規章製度、解決組織衝突與矛盾的過程中,都離不開對學校校園文化所蘊含意義與價值的理解,學校的各種製度與規範都會與學校的主流文化保持一致。
(6)標識功能。校園文化是學校組織區別於其他組織的界限。校園文化使學校呈現某種獨特的氛圍,使學校與其他社會組織甚至其他學校區別開來。
學校組織成員,如教師和學生,長期受到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對校園文化所蘊含的意義與價值有較深入的理解與體會,也會表現出某種特有的氣質,從而與其他組織成員區別開來。至於學校的校訓、旗幟、口號甚至校服、建築等蘊含校園文化價值的文化資源,更是學校組織十分顯明的標識物。
(7)穩定功能。校園文化是學校共有的價值與意義體係,在學校係統的運作與發展過程中,往往成為組織團結與穩定的重要力量,使學校組織能夠麵對並解決來自學校內部與外部的種種環境挑戰,使學校組織免於混亂與動蕩,也減輕學校組織成員麵臨各種不確定因素而產生的焦慮,確保基本的組織安全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