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保持與社區的良好關係
社區是一個社會學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這裏所講的社區是就其廣義而言的,是指大社區,即聚集在一定地域中的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所形成的一種生活上相互關聯的社會體係。
任何一個社會實體單位都處於兩個體係,即行業體係和社區體係之中。學校屬於社會的教育組織體係,與所在社區裏的各種組織有機結合,組成社區體係。
學校公共關係中所說的社區關係,是指學校與周圍同處這個地域的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及個人之間的睦鄰關係。學校所在地的機關、企業、商業、服務業、居民組織、醫療衛生、公安、交通等單位都是社區公眾。
這些公眾構成了學校賴以正常運轉的直接的外部環境。學校的師生、學生家長往往就是社區的居民,因而實際上社區就是學校內外公眾的交彙處。
良好的社區關係,是學校生存和運轉的基本條件之一。社區為學校提供生源,提供食、住、活動的條件,是學校工作的監督者,學校管理工作的好壞,學生質量的優劣,社區領導和群眾都會明斷。
對社區的依附性可以說是學校發展的一條規律。同樣,作為社區的一員,學校的發展又能促進社區的進步,兩者是相互依存的。學校對社區公共關係的基本目的是樹立模範居民和模範單位的良好形象,發揮對社區的積極作用,爭取與社區領導和群眾融洽相處,同時獲得必要的支持。學校對社區的公共關係要注重一些重要事項。
(1)參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學校是育人場所,學校的教育代表了社會的要求。相對於社會來說,師生員工的思想作風、精神麵貌更受人關注,所以學校要努力抓好校風、學風建設,開展經常性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模範遵守社區的規章製度,維護社區治安和環境衛生,積極參加社區的公益活動,影響、改變社區的精神風貌,為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自己獨有的貢獻。
(2)積極促進社區經濟繁榮。學校應根據自身特點,發揮文化優勢,積極為社區的經濟建設和其他建設服務,努力培養當地經濟建設所需各類人才。同時學校也要發揮人才優勢,為街道、鄉鎮企業的產品開發、銷售出謀劃策。學校還可發展校辦企業,直接促進社區的經濟繁榮。
(3)積極爭取社區的支持。學校在為社區服務的同時,還要主動爭取社區的支持,要經常走出去,向社區公眾介紹學校情況,同時也可把他們請進來參與學校活動的指導,讓他們了解學校的期望和要求,從而支持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幫助學校改善辦學環境和條件,促進學校全麵提高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