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開展說明會或座談會。學校可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學校教學或校務說明會或座談會,如九年一貫課程的說明會﹑行政革新說明會,使家長與社會全麵的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情況。
3.搞好非正式團體的關係
非正式團體在學校中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正常的,學校領導對其應有正確認識,不能對其置之不理。有的非正式團體與學校目標相抵觸,有的則有利於學校目標的實現,學校應區別對待。要將其可能產生的積極作用發揮出來,要盡量減少其消極作用。
非正式團體中往往有一些作為代言人並敢於挺身而出的“意見領袖”,他們在非正式團體中有較大影響,學校領導要與這些人保持聯係,要尊重他們,在一些重要問題上要誠懇地聽取他們的意見,並要求他們配合做好工作。
4.搞好學校與媒體的聯係
將學校的事情告訴社會,和媒體建立積極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現今電視廣播媒體普及,社會人士所知道很多有關學校發生的事情,都是通過媒體傳播而來的。
很多學校行政人員沒有將和媒體的關係擺在優先的位置,之所以會如此,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校對媒體沒有信任,甚至是有敵意。很多學校認為報紙和電視記者隻會揚惡隱善,過分強調教育的壞消息,而降低好消息的重要性。
另一方麵,媒體記者也時常抱怨教育人員太有防衛心,所以很難合作。因為有如此的不信任,一些學校主管相信和新聞界唯一的關係就是沒有關係。
研究認為學校麵對媒體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的是媒體能為教育盡心盡力,主動關心學校與社會的關係,報道真正的事實。同時又害怕媒體盡挑負麵消息報道,或扭曲事實,讓學校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所以學校人員盡量不和媒體接觸,或是站在被動的角色。
但是少了良好的媒體關係,學校在開展公共關係上是有不利的影響的。因此,現今學校和媒體關係應該以積極溝通取代以往的消極逃避,以建立彼此間良好關係。
(1)與媒體良好關係的形成因素。積極了解當地新聞業和記者。了解地方上各家教育記者的姓名、職責、權限,偏好的報道體裁,及截稿時間等事項,將有助於學校與記者聯絡上的方便,並且在新聞被扭曲或報道失真時,學校可以即時有效的處理。
(2)主動提供重要教育信息、新聞稿。學校應該經常傳送有新聞價值的教育信息給媒體記者,而定期的將學校重大的消息用新聞稿的形式送給報社,這將可大大的增加學校消息被報道的機會。
(3)邀請媒體記者參加學校活動。學校舉辦大型教育活動或研討會時,學校應該主動邀請媒體記者參加、采訪,並提供相關的資料給記者成為新聞的體裁。這不但可以提升公眾對教育活動的興趣,又可以推銷學校的辦學成效,塑造良好的形象。
(4)指定專人負責新聞的發布。學校有必要指定一名新聞發言人與記者聯絡,發布新聞稿,提供可靠的消息及第一手資料,以避免信息傳遞出差錯,並可降低記者做扭曲事實報道。學校所發布的新聞稿是學校對外形象的一部分,所以除了發言內容必須慎重外,也必須注意文字的修飾。
(5)誠實、真誠和坦率地公布事實。對記者不要說“不予置評、無可奉告”等用語。假如一時不知道答案,學校應該試著去尋找,並且在截稿前給記者回覆,以維護學校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