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由童年(2 / 3)

人們總是對神秘的未來有著莫大的期望。趨利避害的本質和欲求,讓人們對未來的要求更加繁瑣地希望,這“抓前程”則是帶著一家人對小文姬的期待,桌子上的每一樣東西,都在每個人的心中有著不一樣的地位。每一個望眼欲穿的眼神,都表現出每一個人對這個小生命未來的期望。但是,因為蔡家畢竟是一個書香世家,所以家族裏的長輩們,更是希望看到這個來之不易的小女孩能夠繼承家族的傳統,虛心向學,成為一個有才有實的人。

人們圍坐在桌子旁,看著滿桌子的物件,無不心中難以抑製的緊張,仿佛這前程是將要貫注到自己身上一樣。準備妥當之後,這抓周的主角--小蔡文姬便上場了。人們看著這個一周歲的女嬰,無不感歎,這時的文姬,便有了美女的資質,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滴溜溜地四處看著,注視著這個新奇的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仿佛要把世間萬物都看在眼裏。粉嫩的雙頰,仿佛散發著無暇寶玉般的圓潤柔光,這是一個昂然的生命所散發出的獨有的勃勃生機。一雙小手時不時地抓摸著她所能摸到的一切東西,不時地眨著一雙好奇的眼睛。這個新世界,一切仿佛都是那麼的奇特,那麼的美好。

在善良無邪的眼睛之中,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和充滿希望的,世界紛繁複雜,無奇不有,而人們的態度和眼光,卻決定著自己的世界之中,存在著什麼。

開始抓周了,趙五娘便抱著小文姬圍著擺滿物品的桌子慢慢地走起來,趙五娘用虔誠的目光注視著這滿滿一桌子的物品,仿佛這就是一個包攬萬象的世界,而小文姬的選擇,就會是成為她在這個世界的發展方向。每個人都是屏住呼吸,在為她的選擇而捏一把汗。

鴉雀無聲的環境,讓小文姬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了桌子上,這小文姬好奇的看著這滿桌子的物品打量著每一件東西,圍在周邊的人們連大氣都不敢喘,生怕驚擾了仿佛正在思索要抓那個物品的小文姬,人們也紛紛略帶期望的一邊看著小文姬,一邊注視著自己希望被文姬抓起來的物品。左選右選,文姬最終竟然天意般地抓起了蔡家祖傳的毛筆不放。

仿佛冥冥之中都有所安排,真的預示著一個人的未來。命運的輪回,讓蔡家人背負著撐起一代文人墨客心中的無盡希望。

眾望所歸,大家紛紛祝賀蔡邕後繼有人,而蔡邕本人更是高興不已,說起這傳家之寶的毛筆,對蔡邕而言,已經不僅僅是一支毛筆,它還是蔡家多年的文化積澱和蔡家宗族的精神的代表之物,代表著忠誠,仁孝。無論蔡家的家道何時起何時落,這祖訓都一直被傳承著,延續著。

在茫茫凡塵之中,這珍貴的毛筆就像是一盞啟明燈,即使是在暗無邊際的濁世當中,也依舊明亮,指引著蔡家人的品性,激勵著蔡家曆代的人發憤圖強,修善其身。

蔡文姬抓周讓眾人心滿意足滿心歡喜,大家歡歡喜喜地準備著酒席,共慶文姬百日和重陽佳節。在大家觥籌交錯之際,蔡邕的心裏高興之餘也暗暗思忖,一種身為人父的責任感不禁油然而生,高興之際心中不免又有一陣莫名的緊張和壓力。心中暗想,倘若女兒真的如“抓前程”這樣預示的,那就一定要把她培養成一個學有所成的人。看著眼前的幸福,回想著曾經的不易,那一幕幕在眼前浮現,蔡邕心裏更是一陣五味雜陳,時來運轉,一切皆由造化安排。

又是一陣杯盞喧酒的聲音,把蔡邕拉回了現實,人們歡聲笑語相互言談分享著自己覺得最幸福的事情,歡樂之音在庭院之內久久回蕩。如此久違的歡樂,大多是這個初至人世的小文姬所帶給大家的!人們飲美酒,賞金菊。酒香和花香結合在一起,蕩漾在人們身邊,更加讓人們感覺到了沁香的醉意,月夜朦朧,人們略帶醉意的雙眼,仿佛看到了一陣陣的薄霧在花叢間繚繞,時隱時現的美菊,隨著微風搖曳,給人們的感覺就像是置身於仙境一樣,金杯玉盞,瓊漿良液,美言妙趣。

這是一個美好的夜晚,星辰點綴著天空,追捧著明月。燈盞美麗著大地,照耀著人心,一切都是如此的祥和。人們歡聚一堂,共同分享著這難得的美好時光。此時此刻,人們的心中滿是幸福,沒有煩憂,沒有哭鬧,沒有風雨,沒有陰霾。都說美好的時光易逝。那麼今夜,就盡情地享受上天所賜予的美好吧!

每一個進入你生命之中的人,都有其特殊意義,有的隻是負責擦肩而過,轉瞬即逝,甚至在記憶之中不會留下一絲回憶,有的則是伴隨著你的一生,共同前進,風雨同行,不可或缺的伴侶。

旁有嬌妻如花,下有幼女如寶,蔡邕人生裏的凡塵幸福在這一刻裏異常滿足。

3.飛來橫禍遭陷害

四季輪回,冬去春至,轉眼間又到了春風拂柳,新燕呢喃的時節。大地開始複蘇,冰雪消融,彙聚成涓涓細流,從山麓之間奏著歡快的潺潺悅聲,加入到東流的河水當中。

一座都市的繁華喧鬧,掩蓋了多少不和諧的塵事,行色匆匆的人們身邊,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在上演著。

街道之上王公貴族喧嘩途經,駕馬疾馳,馬車載著他們的家眷出城踏青賞春,隨從們簇擁跟隨,舞樂齊始,由遠及近,又向遠方,奢華的排場,好不氣派,惹無數洛城百姓紛紛圍觀。而在集市之上,來自五湖四海的富甲豪商彙聚於此,呈上海內外的珍奇寶物,討價還價,吆喝呼喊之聲不絕於耳。那些穿著怪異,來自遠方的異族三三兩兩成群走過。這春天的洛陽城,仿佛就像是一塊磁石,吸引著無數人前來於此,絡繹不絕的人們懷揣著不同的夢想,行走在這片土地之上。

與此同時,蔡府上下也是如此,春天的到來,讓蔡家府邸之內的草樹恢複了昔日的生機,春花開放,溪水潺潺,滿園春光讓這個充滿書香的庭院更加蘊涵風情。而蔡邕的女兒文姬的降生,更是給蔡府上下帶來了無限歡樂,蔡邕更是每日樂得合不攏嘴。平日除了處理入朝之中的工作之外,最喜歡的就是和自己的寶貝女兒待在一起,看著女兒一天天成長起來,稚嫩的雙眼一天比一天的靈動,時不時地做出來一些讓人看起來捧腹大笑的動作,讓圍在他周圍的家人更是歡樂不已。蔡邕已經隱約感覺到,這孩子的天資不俗,這一切都會暫時把他從當朝之中的不如意裏拖拽出來,發自內心的笑出聲來。

草長鶯飛的春季裏,洛陽城裏更加的繁華至極。人們褪去厚重的禦寒之衣,換上五彩斑斕的春服,霎時間,洛陽城的大街小巷就好像開門了春花,到處洋溢著春天的勃勃生機,生命的活力在這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蔡文姬就是蔡邕的希望,希望在生個發芽,茁壯成長,讓蔡邕的內心總是有著無限的動力。小文姬儼然已經成為了蔡邕一家歡樂的源泉。

可是個人小家庭的幸福美滿,雖說已經讓幾乎府上的每個人都喜上眉梢。可是蔡邕的眼底,偶爾還會浮出一絲憂慮。

蔡邕這樣的黯然,作為妻子的趙五娘看在眼裏,疼在心裏。丈夫是個怎樣的人,沒有人比朝夕相處的妻子更清楚的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肯定是在為朝中的事情憂心。

起朝中的不如意,蔡邕的確很難過,因為他空有一身治國經綸,滿腹文識,隻可惜當朝皇帝漢靈帝昏庸無道,不理政務,寵幸宦官,置朝政與宦官之手,弄得民怨載道朝綱紊亂。宦官當權極盡排擠幹涉自己掌權的忠貞大臣,一時間,許多忠侍朝廷的大臣受到了迫害。混亂的世道,讓正直忠厚的人不得好報,卻讓那些奸佞賊臣大行其道,得盡好處。

蔡邕一直秉承著祖訓,秉正忠貞,不屈奸佞,不流世弊。然而自己多次朝諫聖上卻大都被退回,心中也隱懷不得誌之抑鬱,無法抒發。隻有女兒蔡文姬的出現,才會讓他暫時脫離朝務不順的煩躁,獲得家壁完整的歡樂。

人生一世,歡愉和痛苦並存,沒有人一生順意,也不會有人挫折一世。

這一年來,除了照看小文姬,蔡邕把其他精力都集中在他畢生的目標之中--撰寫大型史典《後漢書》,這是一項艱巨而又長遠的工程。它需要的不僅僅是對史料的不斷考究和校對,更是對毅力和信念的巨大考驗。

蔡邕憑借著深厚的學識和文化底蘊,自不惑之年入朝為官至今,一時間,已經讓當朝百官刮目相看,無有不欽佩蔡邕的學識。再加上蔡邕剛正不阿,敢於諫言的品性,更是受到了當世人們的敬仰。

此時蔡邕的世界裏,似乎隻有兩件大事,一是撰寫史書,二就是把小文姬培育成人。而蔡文姬的降生,更是給蔡邕的內心注入了無限的動力,這種後繼有人的欣喜,是任何一種歡喜都無法取代的。

隻是樹大招風,人賢遭嫉,蔡邕的品性雖然受世人的讚歎,但是卻引起了當朝主政的宦官勢力的不滿。蔡邕屢次參諫聖上並擺明觀點要求鏟除宦官當朝的不良朝風,更是讓當權的宦官們感到惶恐不安,一個陷害忠良的陰謀也由此而生。

當時朝廷內妖異事件徒然增多,懦弱的漢靈帝常常被嚇得六神無主。一次,一道黑雲直降大殿,仿佛一條黑色遊龍。同時,一隻母雞的雞冠越長越長,甚至到了後來竟然開始如公雞一般鳴叫。朝中許多大臣都是這是凶兆,牝雞司晨定是因為陰盛陽衰,女人幹政。在如此情形下,靈帝沒了主意。開始向精通術數的大臣們尋得計策。

蔡邕覺得這正是一個重整朝綱的絕好時機。便徹夜不眠,寫了一份奏折,個中內容,慷慨陳詞,正是由於宦官專權,奸臣當道,同時外戚也來幹政,才致使國家疲敝不堪,百姓水深火熱。而皇上必須下定決心,重振朝綱,以興漢室。並準備於次日上朝之時呈給皇上。但不幸的是,蔡邕直諫皇上的奏折內容被宦官看到,讓這些奸佞賊臣氣憤不已,於是就在漢靈帝準備著手重整朝綱的時候,宦官買通關係,誣陷蔡邕公報私仇,圖害大臣,犯大不敬之罪,將蔡邕押解收監,並傳理應斬首示眾。

當蔡府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一時間陰雲籠罩。麵對這飛來的橫禍,一家人都沉浸在無盡的悲傷當中,趙五娘抱著小文姬更是傷心欲絕,痛哭流涕,可憐嬌小的小文姬還不懂家中發生了什麼,隻是懂事地幫母親擦拭著淚水。

她年幼的心,無法理解大人的世界之中的複雜紛擾的事情,一雙清澈的眼睛,看到的隻是這淚水中透射出的幽幽燭光。淚水,僅僅是淚水罷了,沒有那麼多感情的摻雜。

但災難就是這樣無聲無息地降臨在這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中,夜深人靜,蔡府沒有了往日的歡歌笑語。明月依舊,隻是,此時的一輪明月散發出來的卻是讓人感覺心冷體涼的寒光,就連那往昔的璀璨星辰,也仿佛知道了這個令人悲哀的消息,如今竟然隱去了光輝,消失得無影無蹤。大地一片漆黑,滲透出無盡的涼意,靜謐的夜空,如墨藍的天幕,悄無聲息地遮住了光明。蔡府庭院之中,隻有一窗還投出光明,家人聚集於此,商量著事宜。忠良大臣,怎能叫奸臣毀掉了名聲,玷汙了正義的聖潔。

最後,在一些正派大臣的力諫之下,皇帝也因感於蔡邕乃一代賢臣才子,怎奈所謂的證據確鑿,於是改死罪為發配朔方郡。麵對突如其來的事故,獄中的蔡邕悲憤不已,回想著自己曾經的一幕幕和自己所受的冤屈,一陣悲傷再度襲來。此時的蔡邕更擔心的是自己的家人,想到自己因諫言皇上而遭人陷害因禍上身,還牽累了蔡府一家老小。叔父蔡質無奈已經年邁卻被下獄,叔嫂聞之心中悲慟,尤其是自己那正牙牙學語的女兒小文姬。北方環境惡劣,未來一切未知,隻怕發配的道途有去無回,想到這裏蔡邕不禁傷心落淚,堂堂七尺男兒,被這無能為力的境地折磨得幾近憔悴。

對於未知的事物,人們總是心存恐懼,不可預期的發展總是讓人們心存焦慮,人們的思維總是習慣性的會去無限誇大。

此時的蔡邕,就是這種狀況,隻是,對於那沒有真正經過的時光裏,誰又會臆斷未來,擅自決策呢。那些無可奈何的焦慮與悲苦,就是現實對於未知所帶來的壓力的一種排解。

蔡門興旺毀於一旦,悲苦以致傷心事宣泄,那麼就更需要一種精神去支撐人的意誌!去指導人們去前行,去勇敢地麵對未來的未知。

麵對現實,堅強的趙五娘擦幹眼淚,攜上女兒陪夫君遠去流放之地。臨行前,她來到蔡府老夫人麵前,兩個雖然不同輩分的女人麵對著同一份苦難,雙雙相對無言,淚落成行。老夫人經曆了這兩天的驟變已然蒼老了許多,身子骨也僵直而難以靈活地動彈。她吃力地挪了挪上身,好靠在床頭的枕上。這時,她對趙五娘說道:“五娘,你可想好了要帶上蘭兒(文姬乳名)一同上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