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剪紙的學習指導
剪紙的起源和發展
剪紙的起源
“剪紙”是我國具有悠久曆史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它是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與想往的一種藝術再創造。因而它風格純樸,情趣盎然,流行甚廣,深為人民群眾所喜愛,有著極廣泛的社會基礎。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已被運用在電影動畫、舞台美術、書籍裝幀、商品廣告以及印染、郵票設計等領域的創作中。
剪紙是由古代在其他物質材料上剪刻花紋演變而來的。最早見於戰國刻花在銀箔裝飾品上,到了西漢時期已剪刻出了精美的金銀飾片,真正的實物剪紙出現在南北朝時期。
宋代之前剪紙主要作為迎春的裝飾品,除迎春外,勞動人民在剪紙中,還寄托了追求幸福生活的熾熱感情,盼望風調雨順,祈求五穀豐登。當然,民間剪紙的發展與古代的迷信活動是分不開的,如巫者給人治病戴紙花高帽,執紙雕龍虎彩旗,以此驅邪。
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範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製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采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製作的鏤花製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采用剪紙的技法,有陰刻、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剪紙的發展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範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麵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再加工的。
而更多的是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
除南宋以後出現的紙紮花樣工匠外,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的最基本的隊伍,還是那些農村婦女。
女紅是我國傳統女性完美的一個重要標誌,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她們從前輩或姐妹那裏要來學習剪紙的花樣,通過臨剪、重剪、畫剪、描繪自己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以至最後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親手剪出新的花樣來。
民間剪紙的創作,顯示了民間婦女心靈手巧的聰明才智,表達了對生活的美好情感。同時也是她們精神生活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剪紙的特色和意義
剪紙的主要特色
由於剪紙製作簡便,傳播很廣,因而形成了我國特有的傳統風格。加之地域不同、習俗不同、審美趣味的差異,又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我國民間剪紙有五大特色:
1.風格純樸。它出自於勞動人民之手,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
2.手法簡潔。結構單純簡略,以適應製作的需求。
3.構圖裝飾性。構圖中講求形式美的法則。
4.造型意象化。在造型上以形寫神,刻意誇張的表現方法。
5.色彩的明快。色彩采用單純明豔的配置手段。
中國民間剪紙,除有共同風格外,各地的剪紙,又各放異彩。從西北到江南,可分為南、北兩大風格流派:西北剪紙粗獷樸拙;江南剪紙精巧秀麗。
民間剪紙由於強烈的民族特色,在國際文化交往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剪紙的象征意義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
民間剪紙之所以能夠得以長久廣泛的流傳,納福迎祥的表現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
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民間剪紙《鹿鶴同春》是民間傳統的主題紋樣。民間鹿與祿同音,鶴又被視為長壽的大鳥,因此鹿與鶴在一起又有福祿長壽之意。
在民間社會生產力相對低下的情況下,人力勞動成為生存的保證,擺脫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們永恒的理想。民間剪紙以各種形式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袒護生命,頌揚生命,表現生的歡樂,對生命的崇拜成為人們虔誠的信仰。
《鷹踏兔》是民間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傳統紋樣,在民間流傳極廣。鷹喻“陽”,同雞、鳥、鴉一樣。在民間神話中稱太陽為“三足鳥”,民間稱太陽為“鴉”。兔寓意“陰”,民間稱月為兔。鷹踏兔暗喻男女情愛,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題。
民間剪紙中常見的坐帳花、喜花都以隱喻的方式表達出對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與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魚唆蓮》等為主題的剪紙作品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民間剪紙的表現語言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敘,而是托物寄語,借用那些約定成俗的觀念化形象,來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吉祥幸福的期盼。
種種質樸的怪誕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紙造型,來源於原始的視覺思維方式和民間審美觀念;來自於有程式體係和意象造像組成的獨特造型體係;來自於中國的本原哲學和世界觀,更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剪紙的工具和材料
剪紙的主要工具有刻刀、剪刀、油盤、磨石、粉袋、紙、煤油燈等。
刻刀(剪刀)
刻刀是刻紙用的刀。有大、小兩種之分,大的刻粗而直的線用,小的刻圓線及衣服上的花紋用。其次再備一把小剪刀(頭應尖一些)以作修飾之用。
刻刀的大小要適宜於使用和刻製、一般長約三寸左右,闊二分左右,刀口為斜角口。刻刀的鋼質要軟硬適度,可以用鋼鋸條、鍾發條替代。
油盤
油盤是將畫好的畫稿放在上麵刻製用的盤子,外框是木製的,當中放著燒過的鋸木灰和牛油或羊油,稱為油盤。油盤的軟硬要適宜,太硬刻起來吃力,太軟容易使紙凹過去。初學者可用舊三夾板代用,但不能在玻璃板上直接刻製。
磨石
磨石是磨刀用的石頭,一般配備粗、細各一塊。磨刀時先在粗石上磨,後用細石磨,在細石上主要是磨刀鋒。磨刀時要注意兩麵磨,使刀鋒左右平均鋒利。
粉袋
粉袋是用一塊見方的布頭,當中放進一些菱粉或山芋粉,用線紮住,在刻紙之前將油盤上撲上薄薄一層,上粉之後,刻時就不會使畫稿粘在油盤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