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芭蕾舞的訓練指導(2 / 3)

1927年在莫斯科演出的《紅罌粟花》,是俄國第一部英雄主義的現代題材的舞劇,標誌著古典學派的勝利,指出了追隨的準繩,古典芭蕾博得了新的聲譽。謝苗諾娃和烏蘭諾娃首次登台,新創作的舞劇注重戲劇結構,更多地運用民間舞蹈來豐富舞蹈編導的語彙。俄國芭蕾開始了複興。

從1581年法國演出《皇後的喜劇芭蕾》至今四百多年,芭蕾舞已遍及全世界,被公認為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成為世界性的藝術,五大洲的眾多國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專業的芭蕾舞學校和芭蕾舞演出團體。在當今世界上,芭蕾藝術繁華似錦,古典芭蕾和現代芭蕾,戲劇芭蕾和交響芭蕾等不同流派爭奇鬥豔,湧現出大批人才和劇目,很多國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色,在芭蕾舞的藝術表現上不斷出現新的探索和創造。

芭蕾舞的風格特征

芭蕾舞的基本特征

芭蕾舞作為一種高級舞劇形式,具有特定的技法和風格特征,它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幾點:

芭蕾舞的基本特征可以用“開、繃、直、立、弧、長”這六個字來概括,這是我們欣賞芭蕾舞時首先了解和掌握的。

“開”,是指各種腳位置及任何動作中要求雙腿從胯關節處向外打開。由於腿向外轉開後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長舞蹈者的肢體線條,從而擴大動作空間範圍,使動作幅度增大,增強其表現力,從而使動作姿態更加優雅。

“繃”,是指伸出的任何一隻腳的腳背必須有力地繃直,使腳麵能凸出來,這不僅使腳形優美,而且增加了腳的表現力。如做前、旁、後腿的踢腿動作,都要求腳背要最大限度地繃直,使腿的線條顯得更加修長、流暢。

“直”,指主力腿和伸出的腿的膝蓋和後背在沒有特殊動作需要情況下,都必須筆直、穩定、有力。無論是最基本的站立(要求後背向上挺直,雙膝伸直),還是最常見的阿拉貝斯克(站立在一隻腿上,另一腿向後抬起),兩條腿均要求從胯到腳背外開,膝蓋伸直,使舞姿更顯伸延、舒展、清新。並且,舞台上的運動軌跡大多也是呈直線形的,如《天鵝湖》第一幕男女群舞《波洛涅舞曲》中,隊形多用橫豎直線來交織和穿梭。

“立”,指脊柱(後背)要直立,挺拔向上,要求演員收腹,展胸,絕對不應撅臀駝背。演員身體重心的正確與上身形態的挺拔、舒展,在芭蕾舞中極為重要,講究形態美,這與芭蕾來源於歐洲宮廷和表現貴族氣派有直接關係。

“弧”,是要求演員的手臂要流暢,呈弧形,“有感覺地”運用手臂。手形應柔若無骨地顯示出柔和的圓形。所有尖銳的棱角,如臂肘的彎曲和折斷手腕,都是芭蕾規則所不容許的。手位七個位置也是這樣,它們與腿及全身構成了人體的線條美。

“長”,指的是芭蕾要求演員的腿、腳及身體線條要修長,這與芭蕾舞作為一種以下肢動作為主的舞蹈有直接的關係。如巴蘭欽挑選舞者,其標準是要求長胳膊長腿長脖子,外加一個小腦袋。由此可見,舞者肢體的長線條是舞蹈尤其是古典芭蕾所追求的美。

女演員的足尖技巧

芭蕾舞女演員的足尖技巧的使用,是芭蕾舞區別於其他舞蹈的顯著特征,因此有人將芭蕾舞稱之為“足尖舞”。這不但突出了女演員的修長的雙腿和輕盈感,而且增加了技巧和表現力。

給人神秘之感的足尖鞋,即在普通舞鞋的鞋尖部分增墊多層布料或輕質木楦,並在鞋尖上用線縫納兩層,為演員在腳尖上舞蹈並達到平衡提供一個有力的支撐點。就是這樣一個僅一平方英寸大小的平麵,使芭蕾成為“最生動”、“最典雅高尚”、“最美麗”的藝術。

要獲得芭蕾之美必須經過嚴格的挑選和痛苦的磨練。培養芭蕾專業演員,首先要經過仔細挑選:腳趾較短,齊而有力,看起來似“方形”,腳心凹陷,有著強健靈活的腳踝。

在學習過程中,為了使腳背能立起來,演員們都要付出極其痛苦的代價——流血,化膿,甚至掉趾甲。必須始終堅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開始從雙手扶把,雙腳腳尖在二位上立半腳尖,然後慢慢通過半腳尖落到全腳。就這樣練習,要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堅持練習,才可能為觀眾帶來美的藝術。

芭蕾舞的高難技巧

舞蹈是一門技巧性很高的藝術,而芭蕾的技巧則被公認難度最高,最難練。芭蕾的技術技巧包括旋轉、跳躍、腳尖控製、雙人舞技巧等。

旋轉是芭蕾舞不可缺少的技巧之一。它在舞蹈中根據情節、人物感情的需要而適時運用。芭蕾的旋轉基本技巧為:舞蹈者以一隻腳為轉軸,另一隻腳在膝蓋處,或在腳踝處,或伸展,或做“迎風展翅”、“鶴立式”等舞姿動作,旋轉時可以向外轉或向內轉。要評判一個演員旋轉優劣與否,不僅看轉圈的數量,更重要的是要看旋轉速度和節奏以及結束動作時是否平穩、利落、漂亮。

跳躍在芭蕾舞中對男女演員來說都是技術的高峰。芭蕾的跳躍,有從地麵直接向上的大跳與小跳(衝天大跳或小彈跳或中等高度的跳躍),也有邊移動邊跳。跳躍的高度與舞蹈設計有關。最能感染人的跳躍是,不僅要跳得高,跳得輕,落得穩,而且還要求舞者把握好音樂節奏,手臂、頭以及臉部表情協調一致。

雙人舞可算得上最令人喜歡的舞蹈形式。女孩被舉到頭頂表演,顯得那麼輕盈、飄逸,不能不令人讚歎和激動。

雙人舞是古典芭蕾中的核心舞段,大都用以表現男女主人公的愛情。一般分為出場、雙人舞、男獨舞、女獨舞和雙人舞以及結尾這樣幾個段落。雙人舞不僅是刻畫主要人物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發揮主角技巧的最好場所。在舞劇中,主要角色的個人技巧和雙人技巧總是在這裏得到最充分的體現。因此優秀舞劇中的雙人舞經常被作為獨立的節目來表演,其中一些還被作為國際比賽的規定項目。

芭蕾舞蹈語言豐富,表現力極強,世界上許多內容複雜的大型舞劇都以芭蕾形式出現,芭蕾舞的卓越技巧和優美高雅的格調也是它產生巨大藝術魅力的重要原因。

欣賞芭蕾舞的技巧

傳統的欣賞方法

欣賞芭蕾,大致上有兩條思路。一條是傳統的,一條是現代的。一般主張欣賞的方法與欣賞的對象相統一:即用一絲不苟的傳統思路,去欣賞“早期”、“浪漫”和“古典”這三個傳統時期的芭蕾舞劇、音樂型芭蕾和純粹型芭蕾。

傳統的欣賞思路要求觀眾提前半小時左右到達劇場,以便能將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和煩惱統統留在劇場的大門外或衣帽間那個塵世的空間裏,然後靜下心來,全身心地投入劇場這樣一個非常特殊的,與馬路上的擁擠、菜市上的吵鬧、單位裏的糾紛、家庭裏的瑣事毫不相幹的審美場,進入《仙女》、《吉賽爾》、《葛蓓莉婭》這樣一個人造仙境,進入《睡美人》、《胡桃夾子》、《天鵝湖》這樣一個夢幻世界,一連幾個小時逃避一下都市的喧囂和精神的壓力。

接下來,我們還可以用心地研究一下節目單,細讀一下劇情梗概、有關評論、舞團簡史、編導和舞者介紹等各種有關材料,尋找一下眾所公認的芭蕾舞明星,想象一下令人陶醉的音樂名曲,期待一下奢侈華麗的服裝和富麗堂皇的布景……

現代的欣賞方法

現代的欣賞思路對觀眾沒有任何苛刻的要求,而是為其提供隨遇而安的哲學,因為現代生活的節奏壓根兒不允許觀眾,特別是有職業的觀眾提前半小時到達劇場,而是在欣賞的過程中強調觀眾無需任何先入之見,隻需用隨身攜帶、各不相同的理性知識來理解,用來自生活、五光十色的感性經驗來參與即可。

這種欣賞思路認為,節目單上的東西簡直就是編導們設下的圈套,或者是為彌補舞劇編導或芭蕾編舞自身的語無倫次而兜售的靈丹妙藥,可看可不看,甚至最好不看!

劇情到底是怎麼“寫”的無足輕重,成功與否隻能看他台上怎麼“舞”的。芭蕾舞劇說到底,還是以舞為主,以劇為輔的,否則,便無法解釋芭蕾舞劇中的領銜主演們在跳完雙人舞後,甚至在跳完其中的變奏後,便向觀眾頻頻施禮的現象。

如果劇重於舞,這種行為豈不是出“戲”了,西方的觀眾和評論家們又怎能整整忍耐了一個世紀呢?

這種欣賞思路認為,明星可以欣賞,但用不著崇拜得五體投地,明星崇拜的風氣實在顯得太古典!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而不是跟著評論家們的意見跑;尋找自己眼中和心裏的明星,而不是隨波逐流,這才是最重要的。

芭蕾舞的舞鞋和服裝

舞鞋

用腳尖站立的芭蕾舞女演員穿的鞋。在觀眾看來,用腳尖跳舞輕鬆愉快。女演員腳上那粉紅色的芭蕾舞鞋是那麼優美高雅,讓人想起這是一項崇高的藝術。但是,實際上,用腳尖跳舞十分困難。

那些獻身芭蕾舞藝術,探索其奧秘的人並不願意把秘密公布於眾。如果揭開芭蕾舞鞋的秘密,似乎芭蕾舞之謎也就不複存在。

芭蕾舞鞋能夠承受的巨大的荷重可以跟足球鞋承受的荷重相提並論,其關鍵在鞋尖。鞋尖不僅柔軟,而且具有相當大的安全係數。即使跳起時鞋尖斷裂,女演員保證不會殘廢。

俄羅斯著名的“格裏什科”公司生產的芭蕾舞鞋從非洲到墨西哥,在30多個國家受到歡迎。

芭蕾舞鞋鞋尖用生產緊身胸衣的麵料,例如緞子,縫製而成。“格裏什科”的專家得出結論,芭蕾舞鞋最合適的顏色——桃皮色,既不刺激觀眾,又能安撫女演員本人,而不是通常許多國家的那樣——粉紅色。

芭蕾舞鞋鞋尖的最大奧秘在於使女演員得以用腳尖跳舞的“鞋盒”。“鞋盒”藏在鞋尖裏。“鞋盒”實際上是一種硬套,套住腳趾和一部分腳麵。

“鞋盒”不用木頭、塑料、軟木等材料,而由六層最普通的麻袋布或其他紡織品粘合而成。“格裏什科”公司擁有膠粘劑的專門技術,讓鞋尖既不太硬,又不太軟,也不易折斷。

鞋尖手工縫製,然後連同“鞋盒”裏麵朝外同鞋的其餘部分縫到一起。之後,鞋匠把鞋尖翻回來,用小錘把“鞋盒”弄平順。當沒有不平的地方後,讓鞋在硬物上直立起來,看看能否保持平衡。最後,讓舞鞋在50攝氏度的條件下晾幹,存放在室溫下。一雙芭蕾舞鞋準備好了!

一雙芭蕾舞鞋的壽命短得令人遺憾:上場演出2~3次。“格裏什科”舞鞋的記錄是大劇院的獨舞女演員娜傑日達?格拉喬跟基特裏合作,在芭蕾舞劇《東?基霍特》裏跳了九場。

為了適應不同高度的腳麵,芭蕾舞鞋總共有三種型號:“瓦加諾瓦”、“埃利塔”、“富埃捷”。每種型號又分17種尺寸。此外,每種尺寸又有五種肥瘦情況。任何一個女演員可以從厚薄、大小、肥瘦不同的255種鞋中,挑選適合自己的理想的鞋。盡管如此,為了讓鞋更適合自己的腳,每個女演員各有高招:一些人用小錘敲打鞋,另一些人用門擠壓鞋,還有一些人把五花八門的東西墊進“鞋盒”裏……

俄羅斯芭蕾舞女明星葉卡捷琳娜?馬克西莫瓦婭承認,在沒有足夠選擇的年代裏,每推出新劇目,她都要花費整整一天時間來讓腳適應舞鞋。

還有一件事沒有提到,每個女演員通常親自動手給舞鞋縫上小絲帶。通向舞台的道路打通了!

至於男演員,穿所謂的軟鞋——在外行看來跟普通的布鞋差不多。其生產工藝跟女演員的當然無法相比,但也有自己的精致之處。軟鞋分兩種:整鞋底和分鞋底。分鞋底由兩部分組成:鞋前部和腳後跟。正是鞋前部讓男演員的腳穿在裏麵舒舒服服,自由自在。

緊身衣

芭蕾舞的演出用服裝,包括男演員的緊身衫、褲,女演員的芭蕾舞裙和連襪褲等。

材質通常以尼龍為主,有很大的彈性。男生的緊身衣通常是平角的,有的會長到膝蓋,但相對來說並沒有太多花哨的設計。

而在女生方麵則以類似泳衣的三角式為主,除長短袖和高低領區分外,還有諸如低背式、背部鏤空式、吊帶式,以及V領圓領等,不一而足,可以讓女生練功時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形體美。當然,不論設計多麼花哨,其幫助收緊肌肉、鍛煉形體的基本功能都是不變的。

另外,女生的緊身衣顏色也有一定的區分,一般少兒初學者都是粉色的,隨著水平的上升,顏色逐漸向深色過渡。但這僅僅是在學習時有表示作用,而在其他一些地方,如芭蕾舞團裏,顏色一般都是個人喜好的選擇。

褲襪

褲襪不僅能幫助芭蕾舞演員展現自己完美的腿部線條,同時在功能性上,它也能幫助演員收緊肌肉,更好地著力於足尖之上。

一開始褲襪通常隻用尼龍構成,但尼龍彈性有餘,透氣不足,現在的褲襪通常會加入天鵝絨的成分,改善了褲襪的透氣與吸汗性能,使演員不會因穿著較厚的褲襪在長時間的舞蹈後因汗水過多而感到乏力,同時在間隙時段,天鵝絨褲襪還能起到較好的保溫作用,避免身體過快冷卻而出現抽筋現象。

長裙

長裙是浪漫主義芭蕾的一大特征舞裙,上一般可與緊身舞衣相配,其代表性劇目有《仙女》等,舞裙由多層紗構成,一般以類白色為主,舞動時裙紗上下擺動,顯得靈動而飄逸,給人一種視覺美感。

TUTU裙

Tutu是古典芭蕾中最為標誌性的一種舞裙,特點是裙身極短,由腰部撐開,便於觀眾欣賞到舞者曼妙靈動的腿部動作和她們優美的腿型。在《天鵝湖》一劇中,Tutu幾乎被推向了一個頂峰,以至後來人們大凡說到芭蕾,都會把舞者描繪成穿著Tutu與足尖鞋的形象,可見它的成功。

Tutu是由特殊的硬紗製成的,分為練習用Tutu和演出用Tutu。其二者的區別主要是紗的多少,前者因主要用於練習,因而一般紗都很少,而後者一般為了顯示女子的優雅或雍容華貴,一般會采用六層以上的紗,顯得層層疊疊,而不像練習用Tutu跳起來那麼死板。

此外,演出用Tutu一般都會有相應的上衣直接相連,而練習用Tutu則一般是單獨的一件舞裙,沒有搭配的上衣,一般隻能與練功服相配。至於練習用Tutu還有帶底褲和不帶底褲之分,由於搭配練功服,因而這兩種沒有本質的區別,僅僅是個人選擇問題。

芭蕾舞的基本動作

芭蕾的正確站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