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華爾茲舞的訓練指導
華爾茲的起源和發展
華爾茲的起源
華爾茲,又稱圓舞,一種自娛舞蹈形式。華爾茲舞曲,即圓舞曲也常被稱為華爾茲。華爾茲是舞廳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強的自娛舞形式。
“華爾茲”一詞最初來自古德文Walzer,意思是“滾動”、“旋轉”或“滑動”。據考證是大約在1780年前後出現的,而3拍子“蓬嚓嚓”節奏的圓舞則很早之前就流行於歐洲,特別是在德國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維也納一帶的農民中;至於華爾茲類型的舞曲,則早在17世紀就演奏於哈普斯堡的皇家舞會上。
盡管華爾茲這種自娛舞蹈形式早已流行於農村,但它能夠成為城市民眾的舞蹈時尚,卻是有其社會變革和藝術趣味等多方麵的原因。
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及其在歐洲各國的激烈影響、工業革命的興起以及工人階級的大規模出現等等,使人們對自娛性舞蹈風格的要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曾一度廣為流行的小步舞和加伏特舞因其刻板、拘謹的風格而被淘汰。身體輕鬆自然、風度飄逸灑脫的華爾茲一時間成了人們(特別是法國人)更能自得其樂的方式。
華爾茲的迅速流行自然受到出於種種目的的反對和阻礙。除了教會說它因男女持抱近、動作旋轉過快而不道德、不文明,甚至粗俗邪惡、不堪入目外,還有原來靠教授小步舞和其他宮廷舞為生的人們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
華爾茲的簡單易學和自由舒暢的特點,吸引了廣大的舞者,常常隻要在一旁觀看一會兒就能學會。這種舞無需像小步舞那樣,非掌握大量複雜的花樣才能登場。
但是,在保守的英國,華爾茲卻被不少人恨之入骨,懼之如虎。請看當時報界的謾罵:
“如今,老年貴婦們一陣風似的繞著房間翩翩起舞,而身披輕紗的女兒們卻在放浪的華爾茲樂聲中跳躍回旋;年老的排成長隊,如潮似湧;年輕的無拘無束,四肢放鬆;她們跟著丈夫們快步如飛,不留下一點兒新娘之夜的神秘。我們痛心地看到,在上星期一的英國宮廷舞會上,那種叫作華爾茲的法國下流舞蹈被第一次介紹進來了……看到這種四肢糾纏、身體緊靠的色情舞,看到英國婦女與眾不同的莊重、含蓄的優良傳統遭到如此嚴重的歪曲,真叫人夠受了……當這種誨淫的表演局限於妓女和淫婦的範圍內時,我們認為不值得大驚小怪,可現在,它被那受人尊重的社會階層中不肖之徒強加於上流社會,我們認為就有責任提醒家長,不要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如此致人死命的瘟疫中去……我們相信,它不再為任何有道德的英國社會階層所容忍。凡是夜裏出去過的人,都不能不懷著不安的心情看到,我們的姐妹和妻子被陌生人抓住,遭到任意擁抱,圍著一個小小的房間慢跑的情景。”
然而,這種謾罵卻使得歐洲人更加熱衷於華爾茲。法國革命後的資產階級立即全麵地接受了華爾茲。據統計,僅在18世紀末的巴黎,就一下子湧現出了700多家舞廳。
華爾茲的發展
1834年後,華爾茲傳到了美國。它在美國的第一個落腳點是波士頓,隨即傳到了紐約和費城,傳說它也曾使上流社會呆若木雞。但不久之後,到19世紀中葉,華爾茲就在美國的社交圈子裏紮下了根。
華爾茲舞的深得人心與其音樂的輕鬆流暢密不可分,兩位奧地利大作曲家弗朗茲·蘭納和約翰·斯特芬斯的貢獻是華爾茲舞蹈史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由他們創造的威尼斯華爾茲是舞蹈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他們創造的威尼斯華爾茲標準節奏是每分鍾55~60拍的快速度,非常適合現代人的口味。
美國人對華爾茲舞發展的貢獻在於波士頓舞與躊躇舞兩種華爾茲的變體。前者節奏徐緩,舞步修長,前後方向的動作較多;後者速度比較緩慢,3拍子才跳1步。
專家們認為,華爾茲舞對整個舞廳舞蹈的發展所作的貢獻中,最重要的是使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這樣一個事實:唯有自然的身體動作才能持久。這使舞廳舞最後不再像19世紀那樣,非采用古典芭蕾中腳的五個位置不可了。
華爾茲的舞步和特色
華爾茲的舞步
華爾茲根據速度分化為快慢兩種之後,人們把快華爾茲稱為維也納華爾茲,而不冠以“維也納”三字的即慢華爾茲,它是由維也納華爾茲演變而來的。作為三步舞的華爾茲,其基本步法為一拍跳一步,每小節三拍跳三步,但也有一小節跳兩步或四步的特定舞步。
快慢兩種華爾茲都以旋轉為主,因而有“圓舞”之稱。華爾茲因速度慢,除多用旋轉外,還演變出多複雜多姿的舞步,其中有不少舞步在步法上與探戈、狐步舞和快步舞的同名舞步基本相同,隻是節奏和風格不同。再加四大技巧在華爾茲中得到全麵和充分的體現,所以它被列為學習國標舞的第一舞種。
華爾茲舞步在速度緩慢的三拍子舞曲中流暢地運行,因有明顯的升降動作而如一起一伏連綿不斷的波濤,加上輕柔靈巧的傾斜、擺蕩、反身和旋轉動作以及各種優美的造型,使其具有既莊重典雅、舒展大方,又華麗多姿、飄逸欲仙的獨特風韻。它因此而享有“舞中之後”的美稱。
華爾茲的擺蕩特色
擺蕩的動作與轉身動作是不能分開的,兩者之間並存的是一種引擎與輪胎的關係,沒有轉身動作,擺蕩的動作將顯得硬而不平衡,擺蕩的完成表象,要借著身轉動作經過身體中心以及腿部、臀部的運動,還有肩膀與手臂的擺轉來達成時間運動的技巧,來完成輕盈且優雅而具有動力形態的舞姿。
舞者的思考邏輯會以為上身不動就是好的現象,但肢體是自由的,舞伴之間的配合與協調更是不能受到束縛,身轉動作能使得肢體肌肉產生鬆弛,所以擺蕩之前必須做好身轉動作的準備工作;雙膝鬆曲,自腿部以上將身體稍向前撐,雙肩放鬆平放,背腰稍微撐緊,身體重力置於雙掌。
開始移動後,舞步裏所指的轉度,指的是雙足之間的轉度,並非指身體的轉度,尤其是女士,幾乎隻有前進與後退的動作,轉度則全部由男士來完成。
華爾茲舞步特點
華爾茲前三步的舞步起伏最大、擺蕩最明顯。華爾茲前三步:
男子左腳前進:
1.腳尖著地下降落跟,繼續下降。注意這時要腹與大腿之間(以下簡稱腹溝)和胸椎及腳尖在一條垂直線上,下臀部、腳跟、頭部保持在垂直線上,右腳膝麵抬起腳尖繃直,準備反身和出步。
2.左腳發力,在反身動作下用下臀部向前推動右腳前進,右腳落跟,下臀部和頭在垂直線上,腹溝向前至腳尖,這時左腳大腿要直,但是左下臀部一定要跟隨垂直重心。這時兩腿是夾住的,胯位已經轉向右,完成第一步。
3.左腳向下,腳尖著地,腿要直,不能曲膝,用脊柱向側做擺蕩,到位後胯位打開並向前,下臀部以上向前並保持身體垂直。這就是擺蕩腿的動作。
4.右腳右側麵保持直線條,兩腳夾腿合並。這裏的關鍵在於:腹溝、胸椎、胯位打開保持向前,下臀部以上至頭頂向上並向前。
女步的關鍵在左腳的退步:
1.右腳下降與男子的左腳下降一樣。
2.左腳的膝麵先抬起後向延伸大腿,這裏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延伸大腿時腹溝要向前,胯位要打開,下臀部以上向前向上。
第二步的關鍵在於:女子退步一定要退到位。所謂到位,就是左腳要落跟,下臀部與頭部和腳跟三點要保持在垂直線上,退位後還要保持胯位打開,男子前進步就好做了。
華爾茲舞步的基本結構
華爾茲的舞步結構
華爾茲的基本舞步結構是由前進(或後退)、橫移、並腳三步構成一個基本旋回。這樣,第一個旋回和第二個旋回,就要出現必然的換腳變化。這是初學者必須解決的第一個障礙。
在練習中,要逐步養成這樣一種概念:重心是在兩腳之間依次交換的,即使是並腳的舞步,重心落在雙腳上的時間也是極短暫的,它隻不過是一種特殊的交換重心的形式而已,這種特殊形式是為了造成“不露痕跡的交換重心的形態”。但主觀上的換腳意圖卻是絲毫也沒有變化的。隻要保持這種意圖的連續性發展,就可以很容易地越過這個障礙。
第二個問題是腳跟、腳掌、腳尖的運動程序及其方法的問題。前麵已經介紹了基本運步方法,現在遇到的是在升降中如何處理它們之間的關係的問題。
無論前進還是後退,在第一步重心轉移完成後,都應把重心移向前腳掌。盡管此時膝部還未伸直,但腳跟卻應微微離地。向第二步發展的動力,就是由腳距離地而產生的腳掌推力引發的。
第二步的橫移,是運步的特殊形式,它既不是先落腳跟,也不是先落腳尖,而是近似於全腳的前掌落地,並伴隨著反向的傾斜(即左橫移時右傾斜,右橫移時左傾斜)。
此外還應注意,並腳動作並非從第三拍才開始,而是在第二拍的後半拍就伴隨著身體的上挺和傾斜開始向並腳發展(靠攏)。此時的重心完全處在橫移腳的前半腳掌上。
第三拍的並腳是在完全沒有重心的狀態下到位的,而且直到第三拍的前半拍,重心都還在橫移腳的前掌上上升,直至極限狀態,並攏的腳掌才開始不露痕跡地支撐重心。這種雙腳重心狀態隻不過是一刹那的表現。
從第三拍的後半拍開始,腳跟開始下降,而下降的重心,則主要由並攏那隻腳的腳掌支撐。換言之,橫移腳的腳掌完成著推動腳跟上升的重心支撐任務,而腳掌下降的重心則落在並攏腳的腳掌上。
上升和下降的轉折點,就是重心不露痕跡地交換時間。這些要求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太困難了。但假如你想跳出優美的舞步,這第二個障礙也是必須越過的。
第三個障礙是側身與傾斜。傾斜乃是通過側身動作的延伸,也就是肩部引導來實現的。再進一步深入地說,這一係列的上身動作,都產生於腰部的力量,而不是某一個局部的單獨運動。這雖然是最高層次的要求,但卻必須從一開始就引起注意。否則一旦形成局部性用力的毛病改起來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