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學生思維力鍛煉指導
思維力的定義與內涵
定義
思維力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當人們在學會觀察事物之後,他逐漸會把各種不同的物品、事件、經驗分類歸納,不同的類型他都能通過思維進行概括。
思維科學認為,思維是人接受信息、存貯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輸出信息的活動過程,從思維的本質來說,思維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本質屬性、內部規律的自覺的、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通過多維立體的思考找出一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和事物間內在的、必然的聯係方法的能力,屬於理性認識。當人們在學會觀察事物之後,會把各種不同的物品、事件、經驗分類歸納,不同的類型都能通過思維進行概括,這就是思維的特點。
內涵
1.思維力訓練的廣與狹
從廣義上來看,它普遍存在於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每個人從一生下來就在接受著各種各樣的思維訓練,不論是母親教孩子吃飯走路,還是老師教學生寫字畫畫;不論是接受某種觀念,還是養成某種習慣,從本質上說都是一種頭腦的思維訓練。從狹義上講,思維訓練則指的是專類思維訓練,確切地是指一種高級的思維訓練。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說,廣義的思維訓練是孩子在母親的幫助下學會塗鴉亂抹,而狹義的思維訓練是學生在大師指導下學習繪畫創作。兩者的本質雖然相同,但層次卻有很大差別。
2.思維力訓練的虛與實
許多人在初識思維訓練的時候,都覺得訓練思維很“虛”,既不像繪畫打字那樣有實用價值,又不像學習數學語文那樣有可見的知識積累。如果我們因為思維看不見摸不著而將它視為虛,將思維訓練視為無用,那就錯了。思維訓練看似很虛,卻是實實在在的。從用途上來講,任何實用技能訓練歸根到底都是思維的訓練,繪畫本身是實的,但如果不掌握繪畫的技法和藝術的創作規律等虛的東西,就不可能畫出好作品。而學習和消化這些技法和規律,實際上是在接受一種繪畫思維訓練。從層次上來看,越是智能水平高的訓練,就越是呈現出虛多實少的特征,社會越發展,越需要人們的抽象思維發達。
3.思維力訓練的源與流
思維訓練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智力開發方法,不過它並不是現代獨有的專利,目前的思維訓練是建立在最新的思維科學成果和古代的頭腦訓練術基礎上的。早在古希臘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就創造了有名的“頭腦助產術”。現代社會,思維訓練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其中商業因素的推動功不可沒。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公司一般都比較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工作,尤其是創造思維的培訓幾乎是總經理與高級主管們的必修課,因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切實感受到接受過思維培訓和沒有接受過思維培訓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
學生思維力的調整與提高
思維的調整方法
人的思維水平是由其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思維品質所決定的!根據智力心理學的前沿觀點,改善一個人的思維品質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其原認知水平,即形成一種根據自身認知特點自覺調整控製思維過程、認知策略的思維習慣!更通俗地說,就是養成一種自覺思維。在掌握了一定認知策略與自身認知特點的前提上,經常自覺地對自己思維的狀況本身進行“反思”、監控與調整,久而久之形成一種下意識按照思維認知規律與自身認知特點進行思維的習慣!這種訓練方式確實有用,不過必須要持之以恒,且注意力一定要集中!
1.在記憶方麵的問題
第一,由於對初始信息、事物本身觀察的不深刻、不全麵以及記憶的不準確、不深刻,造成在思維過程中常出現思維前提、已有判斷、信息被遺忘或掌握不確切的情況,導致進一步地分析、推理無法有效展開!
第二,在平時學習中,由於未能將各種信息、知識分門別類、有序地加以儲存(短時記憶轉為長時記憶),也沒有經常性地對知識進行係統化地整理,導致知識記憶的不牢固,知識儲存的相對無序,這就造成了在具體思維過程中所需的問題信息、背景知識不能被迅速檢索、有效地激活運用,導致了思維的不暢與經常卡殼的後果。
2.在思維的程序與策略方麵的問題
某些思維的程序化策略掌握得不夠熟練,其種類與數量也不夠。具體表現在:
第一,對某些思維的程序化策略的掌握還遠未達到“內在化”的程度:
當問題超出經驗思維的有效範圍,直覺思維偏差或喪失方向時,相關的程序化思維不能迅速被激活,甚至壓根就沒有學習過相關情境的問題解決策略,無法自覺有效地指導思維找到新的方向,造成思維卡殼、斷線!
第二,對數學、邏輯等思維工具掌握不熟練。
隻能較直接、經驗地分析問題,不善於將其轉換為數學、邏輯形式加以考察,造成很多問題因無法抽象、簡化而難於解決;很多問題也因無法量化、具體化,導致難以比較分析而不能有效解決。
3.思維的自我調整(自我監控)方麵的問題
在思維的自我監控程序中計劃、意識、方法、執行、反饋等幾個環節尚存在嚴重不足。究其根本,這反映了思維本身的“自覺性”,即自我監控的習慣尚未完全養成。其中尤以計劃、意識、反饋這個環節為甚:
第一,計劃:在思維前應先對目的、目標進行精確界定的習慣尚不鞏固,對思考的內容、要點、問題的核心結構等問題也往往缺乏基本的界定。
第二,意識:對“意識”本身的意識,對“思維”本身的思維還未形成一種本能,尚須不斷的自我提醒。
第三,反饋(調整):對思維效果、效率的評估,思維過程本身的反思與調控是目前做得最差的。
4.思維品質方麵的問題
思維的分析性與批判性仍不足,仍過於依賴已有經驗與模式,對於經驗以外的新問題,仍未形成一種通過深入、細致觀察發現其線索,善於根據所有已知條件、線索加以係統考察的習慣,經常是淺嚐輒止一時找不到答案後就將其束之高閣。思維的靈活性仍須加強:應更加注意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分析同一事物,鍛煉自己用不同途徑、方法解決同一問題的能力。
5.非智力因素方麵的問題
在思維中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一直都是一個問題。由於注意力的不集中使得思維中的問題意識與目標意識仍不夠強烈,思維經常陷入漫無目標、毫無結果的“玄想”。若在這方麵能有所改善,對整個思維效率的提升效果將是顯著的。
6.改進建議
第一,加強自覺思維的習慣,經常性地自己思維過程本身進行“反思”,通過“大聲思維”的方式,找出影響其正確性與效率的各種因素、根源,加以改進!
第二,強化對思維規程與思維策略的訓練,特別是應掌握決策思維的一般程序(問題分析、目標確定、提出多個備選方案、擇優選用、實施、反饋、調整)、手段與目的分析、逆推法、簡化變型(化歸)法、典型分析歸納法、推導樹法、類別推理與假說法、決策樹法、決策表法等分析推理技法!
第三,在對概念的學習中,盡可能地使用概念圖或事物關係聯係圖,以全麵深刻地把握概念的內涵、外延及與其它概念的關係!
第四,在思維過程中,注意加強意識本身的調控作用,當思維出現偏差、卡殼、空白及失去方向時,能立刻意識到這一點,不在已有的圈子裏繼續打轉,而是重新對情況作出評估,從其它角度分析問題,重新獲得方向!
第五,在思考前或思考中,盡量把情緒、精力調整好。
思維力的提高方法
1.思維力的表現方式
智力水平主要通過思維能力反映出來。思維水平的高低,反映一個人智力活動水平的高低,它從不同方麵表現出來:
第一,獨立性。思維能力強的人必定是善於獨立思考的人。即使他請教別人、查閱資料,也是以獨立思考為前提的。
第二,靈活性與敏捷性。對事物反映迅速而且靈活,不墨守成規,能較快地認識、解決問題。
第三,邏輯性。思考問題嚴密而且科學,不穿鑿附會,不支離破碎,得出的結論有充足的理由和證據,前因後果思路清晰。
第四,全麵性。看問題不片麵,能從不同角度整體地看待事物。
第五,創造性。對問題能提出創造性見解,別人沒想到的他也能夠想到。
2.思維力的提高方法
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它與形象思維能力截然不同。
思維能力不僅是學好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學好其他學科,處理日常生活問題所必須的能力。數學是用數量關係(包括空間形式)反映客觀世界的一門學科,邏輯性很強、很嚴密。
第一,靈活使用邏輯。有思維能力不等於能解決較難的問題,僅就邏輯而言,有使用技巧問題。熟能生巧。學數學可知,解題多了,你就知道必須出現怎樣的情況才能解決問題,可叫數學哲學。總的來說,文科生與理科生差異在此,不在思維的有無。同時,現實中人們認為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實際上是思想能力強,並無分文理。而且思想也不是邏輯地得到,而是邏輯地說明。
第二,參與辯論。思想在辯論中產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辯論。例如關於是主權高於人權還是相反,我認為是保護人權的主權大於人權,不能包括導致國王享用嬰兒宴的主權,既必須界定主權,前者有條件成立。導致該認識的原因是有該問題辯論,否則不會去想。
第三,堅守常識。其實我很輕鬆得到關於人權的個人結論,原因是不論大牌專家怎麼宏論,我不認同的道理隻有一個;我堅守誰都不願意自己的正當權利被侵犯,除非不得已這樣的常識。因為堅守這個常識,就要具體分析主權比如國家保有軍隊的權利,該權利會在不同情況下要求國民承擔不同義務,戰時似乎侵犯人權,但這是為每個人安全需要的一種付出,主權必須具有正當性。可見堅守常識及邏輯得到的結論的重要性。要注意的是,歸納得到的結論不能固守,因為歸納永遠是歸納事物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它違反部分怎樣不等於全部怎樣的常識,例如哲學。中國人常常用哲學說明問題,總是從一個一般到另一個一般,所以說而不明,好像不會邏輯思維,謬矣。
第四,敢於質疑。包括權威結論和個人結論,如果邏輯上明顯解釋不通時。
第五,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有的學生遇到疑難問題,總希望老師給他答案。有些老師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這對發展學生的智力沒有好處。高明的老師麵對學生的問題,應告訴他們自己尋找答案的方法,啟發學生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和經驗去尋找答案。當學生自己得出答案時,他會充滿成就感,而且會產生新的學習動力。
學生思維力的訓練與培養
思維力的訓練方法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係統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性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後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後天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人。
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隻要在實際訓練中把握住思維品質,進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順利地卓有成效地堅持下去。思維並非神秘之物,盡管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是實實在在,有特點、有品質的普遍心理現象。
1.推陳出新訓練法
當看到、聽到或者接觸到一件事情、一種事物時,應當盡可能賦予它們的新的性質,擺脫舊有方法束縛,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結論,反映出獨創性,按照這個思路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訓練,往往能收到推陳出新的結果。
2.聚合抽象訓練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對象依據一定的標準“聚合”起來,顯示出它們的共性和本質,這能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這個訓練方法首先要對感知材料形成總體輪廓認識,從感覺上發現十分突出的特點;其次要從感覺到共性問題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幹分析群,進而抽象出本質特征;再次,要對抽象出來的事物本質進行概括性描述,最後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理性成果。
3.循序漸進訓練法
這個訓練法對學生的思維很有裨益,能增強領導者的分析思維能力和預見能力,能夠保證領導者事先對某個設想進行嚴密的思考,在思維上借助於邏輯推理的形式,把結果推導出來。
4.生疑提問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對事物或過去一直被人認為是正確的東西或某種固定的思考模式敢於並且善於或提出新觀點和新建議,並能運用各種證據,證明新結論的正確性。這也標誌著一個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訓練方法是:首先,每當觀察到一件事物或現象時,無論是初次還是多次接觸,都要問“為什麼”,並且養成習慣;其次,每當遇到工作中的問題時,盡可能地尋求自身運動的規律性,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變換觀察同一問題,以免被知覺假象所迷惑。
5.集思廣益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一個組織起來的團體中,借助思維大家彼此交流,集中眾多人的集體智慧,廣泛吸收有益意見,從而達到思維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於研究成果的形成,還具有潛在的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為,當一些富個性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由於各人的起點、觀察問題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問題的水平的不同,產生種種不同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比較、對照、切磋,這之間就會有意無意地學習到對方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改進。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邏輯思維本身雖然不大可能像形象思維與直覺思維那樣直接形成靈感或頓悟。但是,時間邏輯思維又是創造性思維過程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要素,這是因為,不論是形象思維還是直覺思維,其創造性目標的最終實現都離不開時間邏輯思維的指引、調節與控製的作用。
例如,上麵提到的“大陸漂移說”盡管是起源於對世界地圖的觀察與想象,但是在20世紀初期曾進行過這類觀察和想象的並非隻有德國的魏格納一個人,當時美國的泰勒和貝克也曾有過同樣的觀察和想象,並且也萌發過大陸可能漂移的想法,但是最終未能像魏格納那樣形成完整的學說。其原因就在於,這種新觀點提出後,曾遭到傳統“固定論”者(認為海陸相對位置固定的學者)的強烈反對。泰勒和貝克等人由於缺乏基於邏輯分析的堅定信念的支持,不敢繼續朝此方向進行探索,所以最終仍停留在原來的想象水平上。隻有魏格納(他原來是氣象學家)利用氣象學的知識對古氣候和古冰川的現象進行邏輯分析後,所得結論使其仍堅持原來的想象,並在這種分析結論的指引與調控下,對大洋兩側的地質構造及古生物化石作了深入的調研,終於在1915年發表了著名的《大陸和海洋的起源》一書,以大量的證據提出了完整的“大陸漂移說”。
又如,阿基米德在盆浴時發現水麵上升與他身體侵入部分體積之間的內隱關係,固然是由於直覺思維(把握事物之間的關係)而產生的頓悟,但是這種頓悟並非憑空而來的。誠如第三章第五節所指出的,這是因為阿基米德事先通過邏輯分析、推理知道,如果是純金的皇冠,由於其密度已知,在體積一定的條件下其重量很容易計算出來,再與皇冠實際測量出的重量相比較,即可確定皇冠是否用純金製成。換句話說,隻要能測量出其體積就能計算其重量,也就能據此判定是否摻有雜質,於是問題的關鍵就轉化為如何測量皇冠的不規則體積。正是在這一邏輯思維結論的指引下,阿基米德才能把自己直覺思維的焦點指向與皇冠體積測量相關聯的事物,才有可能在盆浴過程中發生頓悟。而在此之前,盡管阿基米德也曾在千百次盆浴中看到過同樣的現象,卻從未能發生類似的頓悟,就是由於缺乏上述邏輯思維指引的緣故。
再如,“愛蓮說”之所以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和淨化人們心靈的強大精神力量,也絕不僅僅是由於作者的形象思維和作者的文采,而是首先和作者幾十年來的人生感悟分不開——這種“感悟”是作者通過對社會上各種人際關係進行深刻的邏輯分析、推理後所做出的關於人生價值的判斷,所以這種藝術魅力和精神力量也是和作者的邏輯思維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