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師生和諧關係
師生平等主要指師生在尊嚴上不分貴賤,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班主任應該把自己置於集體一員的位置上,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建設美好的集體。作為低年級的教師麵對什麼不懂的孩子,則更應該學會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去感受他們的思想。以朋友的身份去與他們交流探討,當他們成功時給予讚美和鼓勵。
當他們犯錯時又給予及時的提醒,成為學生貼心的朋友。學生之間平等的人際關係主要通過教育學生互相尊重來實現。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智力、才能、性格等雖然存在著差別,但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要特別關注那些所謂的“後進學生”,發現並發展他自己獨特的稟賦與才能。讓我們的生活中湧現更多的達爾文、羅丹、愛因斯坦。
建立集體的奮鬥目標
確立共同的奮鬥目標,有助於學生這種責任感的形成。集體主義教育的實施,在於激勵學生自覺地實現集體的目標,要充分相信學生,即使是看起來似乎最缺乏上進心的孩子,其心靈深處也有著“我的班集體,各方麵都應該最好”的渴望。這個集體目標可以是某一方麵的,也可以是某一階段的。師生共同為之努力時,這個目標就引導著集體不斷前進。從某種意義上說,班集體形成發展的過程,就是實現一個又一個集體目標的曆程。
組織公平的學習競賽
提供大量的創造機會,班級的集體學習,是學生獲得集體主義營養的又一渠道。班主任要善於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建立起集體主義的關係,互相幫助、互相監督、互相激勵。
把個人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與班級榮譽聯係在一起。可以開展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賽評比,不同層次學習團體之間的評比,男女生之間的學習競賽評比。並在班中為學生提供大量可創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承擔起班內事物,展示自己的才能,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體會到為集體奉獻的幸福。
形成健康的集體輿論
學生生活在班集體中,我們就應盡量使他們感到集體對自己的關注和監督。班主任要善於引導集體輿論,把自己對某一學生的關心、表揚、批評,轉化為班集體對某一學生的關心、表揚、批評,那麼,學生會真切地感到集體的存在,感到自己與集體有一種融為一體,不可分離的聯係。因此,高明的教育者總是把自己的教育意願以集體輿論的形式表達出來,通過集體去影響每位學生。
在班級中的集體主義教育
無數班級管理的實踐表明,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它是鑄造優秀學生,熔化改造後進學生的熔爐。一個學生表現無論有多不盡如人意,如果來到一個優秀的班集體裏,則很可能在無形中得到改造。
在班級建設中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那麼該如何建設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呢?教育科學及優秀班主任的經驗告訴我們,班集體的建設應該注重許多方麵。比如,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等集體主義精神;提出共同奮鬥目標,引導學生為實現共同目標努力;建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和健全的組織機構;製定並實施共同的行為準則和組織紀律;培養健康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等等。
具體操作時,可抓住一個或幾個方麵作為班集體建設的突破口,以帶動和促進整體的發展。讓集體主義精神熠熠生輝。
抓好“三個時段”的集體主義教育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就是要讓學生形成熱愛集體、團結友愛、集體榮譽感和集體責任感、集體自豪感等品質及集體主義價值觀,同時讓他們在集體中滿足友愛、歸屬、溫暖等心理需求。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的教育策略、途徑和方法很多,這裏隻從“開學”、“平常”和“非常”三個時段來討論如何培育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1.開學階段的集體主義啟蒙教育
(1)在開學時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日常人際關係中的“第一印象”是至關重要的,班集體建設也是如此。學生對新班的最初印象將直接影響以後班風的形成。因此,對班主任來說,新集體的建設早在新生入學之前就開始了,他必須苦心醞釀著使新生迅速形成“集體”的計劃,精心地為“導演”集體主義“開場戲”而作各種準備,胸有成竹地迎接著新集體的誕生。
(2)在班會中萌發“愛集體”的情感。利用主題班會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3)讓學生在設計班徽中產生自豪感。一個班級就是一個集體,也是一個學生社會,有著自己的風格,有著區別其他班集體的特點。因此為班級設計班徽是很有意義的。
具體可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讓他們分成若幹小組,精心策劃。最後對每一小組的班徽進行評比,選出最佳作品作為班級的班徽。設計好的班徽可以張貼到教室醒目的地方,也可印在學生的學生證上。讓同學們能感受到班在我心中,為我是班學生而自豪。此外發動全班同學一起創作班歌、討論班名等,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2.平常時期的集體主義深化教育
(1)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班級日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學生在班級日記中不僅對好人好事進行表揚,而且對那些有損於班級形象的人和事也進行批評,同時還對班上同學的思想狀況、學習現狀進行分析評價,有時甚至展開討論。在這種正確輿論的引導下,學生都不知不覺地開始關心班集體的榮譽,維護班集體的形象,從而使大家都加入到班級管理的行列之中。
(2)讓學生感受集體溫暖。可以利用一些特殊時機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如學生過生日時,送上大家的祝福;學生請病假返校,讓全班同學鼓掌歡迎;當學生犯錯時,讓班集體滿腔熱情地幫助他,而不是排擠他。這個活動拉近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班主任以及任課老師的心理距離。
通過感受集體的溫暖,學生就能感受到集體的存在,進而意識到自己就是集體的一員。
(3)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要想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互愛教育很重要。這互愛教育指的是師生互愛和生生互愛。真心地關愛班級裏的每一位學生,同時切實地引導學生之間相互關愛,相互信任。
(4)強化學生的主人意識。集體財產與集體觀念是聯係在一起的。在班級內有意識地設置一部分屬於大家的共同財物,交給學生自己管理與使用,這是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又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由於這些財物是由師生們共同創造、共同管理、共同享用的,因而它既屬於集體每一個成員,又同時屬於大家,但誰也無權像支配私人財富一樣來支配集體財物。
公有財物不僅有助於學生形成愛護集體財產如同愛護自己眼珠一樣的品質,還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結合在一起,在管理、使用的過程中強化了學生“我是班集體的主人”這一意識。
3.非常時期的集體主義強化教育
(1)在競賽活動中讓學生體驗集體的成功。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常常是在不斷肯定班集體的成功中形成的,而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正是學生創造和體驗班級成功的適宜載體。
因此當學校布置活動時,首先要發動學生積極參與,你不僅是為自己爭光,也是為班級爭光,每個人的表現關係到班集體的榮譽,並引導學生作好相關準備,努力爭取班級出成績。在活動過程中要盡量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如有的同學沒有直接參加體育比賽,就讓他們加入拉拉隊、服務隊等。
這樣參賽的學生能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沒有參賽的同學心裏也時刻裝著班集體的利益和榮譽。每一次活動之後,都要進行總結,細數每個同學的表現以及所取得的成績,最後都不忘說這些成績的取得和全班同學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通過這樣一次次的引導,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得到了不斷的強化。
(2)在消極事件中挖掘集體主義的教育因素。舉例說明:一次放學後,幾位小朋友在教室裏玩紙飛機,玩瘋了,把桌子凳子搞得歪歪斜斜的,有的凳子歪倒在地,廢紙丟了一地,玩完後他們就不管不顧地走了。
老師剛走進教室看到這一情形的時候,非常生氣,可不一會,心中便有了主意,先把倒在地上的凳子扶起來,把桌子凳子放整齊,然後把地麵打掃幹淨。
第二天在教室裏表揚做好事的“同學”:“昨天有幾位同學在教室裏玩紙飛機,把地麵搞得很髒,凳子倒了,桌子也歪了,班裏差點被扣分。幸好有幾位同學很關心集體,愛護集體的榮譽,他們悄悄地把教室課桌和凳子放整齊了,把地麵也掃幹淨了。大家看看,現在我們的教室是不是很幹淨、很整齊?”有幾個學生紅了臉,低下了頭,其他同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在猜測究竟是誰做了好事?接著問大家:“你們願意向誰學習呢?”同學們紛紛舉起小手回答:“向悄悄做好事的同學學習”“學習關心愛護集體榮譽的同學”“不能學玩紙飛機的幾位同學”。
應用“謊言效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從這件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能夠運用教育智慧挖掘消極事件中的積極因素,有時能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在積極事件中扶持集體主義的萌芽。
在班級管理中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從學生的發展角度來說,已能明確意識到自己是班集體中的一名成員,能逐步把集體的要求轉變為自己的要求,把班集體的榮譽當作自己的榮譽,服從集體的要求,完成集體所交給的任務。
在這個時期,班集體內部成員也逐漸分化,一部分各方麵能力較強的兒童開始嶄露頭角,成為班上各項活動的積極分子,逐步成為集體的重要支柱和教師的得力助手;另一部分兒童則成為班裏的基本群眾,這就是小學兒童的班集體在組織和紀律上得到鞏固和加強,形成真正的集體。針對學生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許多方麵實施。
1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的認識
(1)製定班集體共同目標。目標是一定時期內對集體或個體的行動所期望達到的結果,它對全班學生的活動、行為具有明確的導向作用。根據《小學生守則》、學校的教育要求和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引導全班學生設定班集體的共同目標,簡明、精煉地概括為“團結,勤學、活潑、守紀”八個字。使學生認識了這個班集體共同目標的內容,明確了自己行動的方向,並努力用自己的行動去實現共同目標。
(2)當好班集體領路人。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領路人,在培養良好班風中起主導作用。小學階段是人生極具可塑性的未定型時期,小學生總是把班主任作為自己學習和效仿的楷模。小學生隻有愛他們的班主任,才有可能愛班集體。因此,肩負著為人師表的神聖職責的班主任,育人必須先育己,要努力塑造自己崇高美好的人格形象和學術形象。
(3)培養班級小幹部。培養良好的班風,光靠班主任完美形象的力量是不夠的,在班集體的共同目標設定之後,要使每個目標得到全班學生的擁護和認同並進行實現,還要組建一個堅強有力的班隊幹部班子。
班隊幹部是班集體的“龍頭”,在帶領同學實現目標中,起著表率和橋梁的作用,培養一批優秀得力的班隊幹部,是建設一個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的關鍵。在組建幹部班子中,首先要認真挑選幹部。班隊幹部應具備熱愛集體、為同學服務的思想;有踏實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有勤奮好學、道德優良的品質。
班隊幹部的能力是靠實際鍛煉和班主任教育培養出來的。教育培養學生幹部,要堅持做到:嚴格要求不護短,耐心幫助不急躁,大膽放手不包辦。班隊幹部的素質提高了,能力增強了,威信樹立了,就會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為培養良好班風起了核心的作用。
(4)培養集體榮譽感。集體榮譽感是一種無形且有效的約束力量,在一個形成了集體榮譽感的班級裏,誰做了有損於集體榮譽的事,誰就受到集體輿論的譴責,從而使每一位學生感到,做了損害集體榮譽的事是一種恥辱。這就促使他們為維護集體利益,服從集體需要,去努力彌補自己的弱點或缺點。
對小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使每個學生都能自覺地關心集體,熱愛集體,把自己的一言一行與集體榮譽聯係起來,為集體出力作貢獻是21世紀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品質。
2.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
集體主義,簡言之,就是一種一切從集體出發,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基本精神。一個集體主義觀念較強的班級,全班學生往往朝氣蓬勃,奮發上進,互相砥礪,凝聚力強,學習和各項活動卓有成效;同時也能減輕教師的負擔,特別是使班主任從繁忙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把精力集中在教育、教學的研究上。
因此,班主任在培育學生崇高品德和美好情操時,應把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放在重要位置。就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主要采取一些實用的方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