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體育與學生的成長(2 / 3)

體育活動則是改善不良情緒的一種非常適當的方法。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由於大腦處於較強的活動狀態,體溫升高以及腦內啡呔釋放等原因,可以轉移個體不愉快的意識、情緒和行為,降低焦慮,消除憂鬱,擺脫痛苦和煩惱,分散注意力,緩解心理壓力。另外,參加體育鍛煉對改善孤獨、膽怯、優柔寡斷、缺乏信心等心理缺陷也具有積極作用。

3.有助於情感的發展

人的情感是在活動中產生、變化和發展的。體育鍛煉對情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體育運動項目的多樣性、運動過程的趣味性、運動環境的複雜性,能發展學生的愉快、樂觀、友愛、同情等多種多樣的情感。

其次,運動的集體性,可以使學生的情感社會化,養成熱愛集體、互助互諒的集體主義情感。

最後,運動的競爭性,可以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敢奮戰的樂觀主義情感,成為奪取勝利的推動力。此外,體育鍛煉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美感和理智等。

4.鍛煉意誌,增強進取心

意誌是指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目的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動,並需克服各種困難,從而達到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意誌品質指學生的果斷性、堅韌性、自製力以及勇敢頑強和主動獨立等精神。

一個人的意誌既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又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體育鍛煉是鍛煉學生意誌,促進其意誌發展的最優活動之一。

無論是體育教學還是運動競賽,都要求學生具有明確的目的;為實現目的而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戰勝強敵的勇氣;在瞬息萬變的運動環境中迅速選擇應變措施的決斷力;長期艱苦鍛煉的堅韌性;遵守比賽規則和為了集體利益而克服個人欲望的自製力等。

體育鍛煉的獨特環境條件,對於培養學生不斷地在活動中克服客觀和主觀困難,在克服種種困難之中培養良好的意誌品質,並使這些品質遷移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增強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進取心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5.培養與形成健康的個性

所謂健康的個性,從內部的心理機製來說,是一種身心和諧發展的個性。從外部活動的效能來說,是一種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創造性的個性。

就學校中的各種體育活動而言,都是學生身心處於動態之中的各種身體活動、遊戲及教學比賽。這些活動和練習具有競爭性、娛樂性、規則性、不確定性等特點。

學生在激烈的對抗中,身體活動不但給機體施加刺激,還在頭腦中引起各種心理感受,其思維活動與機體活動緊密結合,使個性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顯示和發展。

另外,學生可以從體育鍛煉中嚐試成功的喜悅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滿足,證明自己的能力,增強其自信與自尊,使個性得到發展,形成良好健康的個性品質。

提高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1.把心理發展滲透到學校各項體育活動中

學校體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富有挑戰性的魅力,符合生命力旺盛、生性好動的青少年的“口味”,滿足其好奇、探究體驗和冒險心理。

學校體育實踐又具有寬闊的容納空間,對不同動機、不同能力、不同年齡的學生均具有適應性。參加體育活動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渠道之一,學校體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失時機地開展各項體育活動,並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使身心達到最佳狀態,以滿足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

2.激發運動動機,培養運動興趣

運動動機是激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內在動力,往往以興趣和願望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運動興趣在運動動機中是最重要的成分。大量事實證明,學生運動興趣如何,對其參與體育學習和體育活動的影響特別大。

學生有了運動興趣,才會經常參與體育鍛煉,才能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也才會將體育活動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喜愛體育鍛煉並從中獲得樂趣是體育鍛煉產生良好心理效應的基礎,如果學生對體育鍛煉沒有樂趣,沒有在克服困難過程中產生的滿足感和良好的情緒體驗,就無法激發調動與培養學生對體育的熱愛。

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學校體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首先,要努力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輕鬆、愉快、和諧的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氣氛。

其次,學校體育的內容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合理選擇創編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娛樂性的體育運動項目和活動。

最後,學校體育學習與鍛煉的手段和方法要豐富、多樣,切忌采用單一死板的體育教學和鍛煉手段和方法。

3.尊重個性差異,發展學生個性

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個性,首先,要善於認識與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在體育活動中,學生最能表現出自己的個性,體育教師應該認真的思考與分析,在認識與理解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尊重個性差異的存在,並以此為前提對學生施加引導和教育。

其次,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意識的核心內容,標誌著個性的形成與發展的水平。在體育活動中,支配學生身體運動的自我意識,滲透著社會、學校、家庭等因素的影響。體育教師應該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以高尚的、有效的社會影響因素作為支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內驅力,為個性的發展創造一個理想的環境。

最後,正確處理統一要求與區別對待的關係,正規的體育運動項目的場地、器材、規則等都有統一要求,運動動作完成的質量與水平也都是非常顯性的,容易導致整齊劃一、齊步走的現象。

因此,體育教師在指導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學的要求,對體育運動進行改造與創新,應幫助與引導學生建立和實現共同目標與個人目標,鼓勵學生發揮各自的特長和不同的技術風格。

體育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外體育活動,積極開展課外運動訓練與競賽,把學生的接觸麵擴大到整個學校,甚至麵向社會。通過參加一些有針對性的體育競賽,展示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技能,鍛煉自己的膽量,提高自己的進取心。

體育對學生品德的影響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學校體育寓思想品德教育於身體活動之中,它將對學生進行道德意識的培養與道德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並要求學生在活動中立即付諸於實踐,使學生的行為表現直接受到實踐的檢驗,這利於體育教師有針對性的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傳授知識與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從來就是結合在一起的。體育教學主要特點在於任何一種知識的接受和理解都需要作為學生的親身體驗實踐。這就充分地顯示出體育的活動性,正是由於這種活動性,才能更容易表露學生內心世界,從他們的行為中可以了解其性格品質。體育的這一特點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正是由於這種特點,體育教師更應該加強對學生道德意識的培養,在活動中使學生知、行統一。

體育教學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體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需要克服困難和具有堅忍不拔的意誌以及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還要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等。因此,體育本身具有很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1.對學生意誌品質形成的作用

(1)對自覺性形成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利用教材中的知識和生動、形象、鮮明的事例如體育的目的任務及重要性;我國體育健兒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來激勵學生。通過這些去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由動情而曉理,有曉理而意行。通過這些教育,使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而好好學習。

(2)對果斷性形成的作用。體育運動中的果斷性是非常重要的,在體育運動中,各種突發事件都需要運動員果斷地處置,甚至不容猶豫、不假思索,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故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就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果斷性,提高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3)對自製力形成的作用。高爾基說得好:“小小的克製,也會使人變的強而有力。”體育運動中許多情況下都要求運動員有較強的自製力,冷靜地對待各種矛盾、問題,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就需要加強對學生自製力的培養。如在體育教學中,站隊集合要求“快、靜、齊”;列隊練習做到步調一致,排麵整齊。故我們通過長期不懈地嚴格要求,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製力。

(4)對堅忍不拔的意誌形成的作用。體育運動必然會使身體疲勞,在身體疲勞的時候,人的意誌品質就非常重要,所以體育運動的成功往往包含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體育教師應時刻嚴格要求學生,通過每一堂課、每一次聯係,逐漸培養學生的堅忍不拔的意誌。

2.對學生高尚品德形成的作用

體育運動是運動員的生命。體育運動中嚴格組織紀律性、誠實比賽、按規則辦事、發揚團隊精神,互相幫助、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等優良品德的形成都離不開體育教學中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

3、對學生思想作風形成的作用

學校學生的思想作風好壞,直接影響到一個學校的校風和課的質量。體育教學中,製定的課堂常規,對學生的上下課形式和整隊、考勤和請假,安全保護和有關衣鞋服裝的規定,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好思想、好作風。

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1.根據教材的特點注意引導教育

學校體育教材分理論和實踐兩大部分,理論部分的教材內容都有鮮明的思想性。如體育的目的和任務,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正確認識,樹立為四化建設鍛煉好身體的思想,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為實現新時期總任務做貢獻結合起來。

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方法可以啟發學生敢於在各種不同條件下堅持鍛煉,提高身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因此,體育基本理論教材是教師有目的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課中,有計劃地、統籌地安排好每學期的體育理論課,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