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海報
寫海報是一項經常性的社團工作,也是比較費時間的工作。
海報社團形象的一扇窗戶,要想寫好海報、利用好海報需要注意一些事項。
內容應該清楚、明確。采用對比色或不同字體,如黑體、斜題來吸引注意。配有圖片和卡通畫非常好,但不要讓海報過於擁擠,留白很重要。將海報初稿給一個不了解情況的人看,如果他不能很快明白海報要旨,則需要簡化和改進海報內容。
字體要足夠大,能確保在3米至5米外看得清楚。如果是打印的海報,在打印稿上用亮色記號筆突出重要信息,容易吸引注意。此外,手工海報與打印的海報相比,更有“人緣”。
采用再生紙或重複利用的紙張來寫海報,對提高社團的環保聲譽有幫助。
如果社團為係列講座或係列環保錄像寫海報,每次活動的海報要有自己的特色。如果采用統一版式,容易讓人覺得已經看過該海報。
如果社團是招新海報或某項目急需誌願者,並歡迎電話或電子郵件垂詢時,可以在海報上設計帶有電話號碼或電子郵件地址的可撕下的信息條。
結合海報內容,仔細選擇貼海報的時間和地點。在活動前一天和當天要確保有海報宣傳。
隻是把海報交給某人去張貼,可能不會收到好的效果。最好能講明什麼時間、在哪裏需要貼出海報。一般來說,任務越具體,完成效果越好。
準備幾張備用海報,補貼被撕下或覆蓋的海報。海報介紹活動的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宣傳社團。請其他人校對後再貼出。
擺桌設點
擺桌設點是指在人流集中的地方擺上桌子和宣傳資料,在配幾個解說人員,吸引路人駐足觀看的活動方式。
擺桌設點給社團創造了機會與路人交談社團項目、吸引誌願者加盟;出售T恤、徽章等紀念品為活動籌款;搞簽名活動以及募捐活動等。無論做什麼,別忘了準備一個聯絡登記表,請那些對社團活動有興趣的同學留下聯係方式。
在擺桌設點的地方掛些小彩旗,這些彩旗可以重複利用,彩旗上如果再印上社團的會標就更好了,可以增加吸引力。
此外還需準備一些介紹材料,說明擺攤設點的目的和希望路人怎樣參與。如通過簽名、寫建議信、留下聯係方式、成為誌願者、捐款或購買紀念品等方式支持活動。
在擺桌設點時,不要隻是坐在桌子後麵,等著路人來看資料,需要主動製造活躍的氣氛。如請人現場彈琴、唱歌;大聲喊出社團活動的目標廣告語;或給路人扔糖果等。
擺桌設點應該是動態的、與路人互動的過程。最好是兩個社團成員結伴,向路人提問,如:“你對××有興趣嗎?”“你聽說過××嗎?”從中發現有興趣的同學。比較有效的一種辦法是,一個同學負責吸引一組路人到桌邊,另一個同學負責詳細介紹項目和解答疑問。
此外,有擺桌設點經驗的同學還可以通過現場角色模擬的方式,培訓社團裏沒有經驗的同學,例如請社團成員現場扮演沒興趣、有點兒興趣或很敵對的路人,然後請有經驗的同學來與之分別應對這幾種情形。
擺桌設點是吸納新成員參與支持某項目或加入社團的一個好辦法,同時它也有利於樹立社團的公眾形象。
校園環保活動的新聞采寫
環境新聞采寫
媒體是一支看不見的手,它能在生產、生活和文化等領域對社會產生很大影響,而新聞又是媒體的心髒。如果一個綜合性媒體的新聞不能吸引讀者,這個媒體也就沒有了生命力。
社團在倡導綠色文化、提高環保意識、揭示環境問題和宣傳環保人物的努力中,如何更好借助新聞和其他媒體的力量值得大學生環保誌願者們努力探索和不斷開拓,它會讓更多人理解“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孩子”有什麼關係。
學生社團的同學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在校園內外采寫環境新聞或利用寒暑假在自己家鄉采寫專題環境新聞,並通過電子期刊、電子郵件、大學校報、當地報紙或全國性報紙發表。
社團還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新聞采寫部,邀請哪些既關注環境保護又對新聞采寫有興趣的同學加入,團隊氛圍會激發同學新聞采寫的敏感度和熱情。新聞采寫部可以建立自己的電子刊物或新聞網站,將自己采寫的新聞及時地發給更多人分享和思考。
新聞采寫基礎
1.為什麼要采寫這條新聞
每天都有許多事情在身邊發生,很多事物都在變化,是什麼吸引了我,使我想把它寫下來,它算得上是個新聞嗎?它算得上是個環保新聞嗎?
籠統的講,能引起人們關注的新發生的變化都可以成為新聞。關注麵越廣,被關注程度越高,新聞價值也就越大。麵對一個題材,首先要判斷它是否具有新聞價值。
2.這個題材可以怎麼做
新聞可以有多種,有簡單的動態新聞,有的可以是深度的專題報道。動態新聞追求的是新和快,專題報道追求的則是深入,透過現象挖本質。
深度報道如新聞調查、專題報道等則不一定是新近發生的,但它挖掘的東西一定是新的,比如方便筷帶來了什麼、沙進人退的背後等。做新聞深度發掘越深,則報道的價值越大。
根據題材的具體情況確定可以將它做成什麼類型。在這個基礎上擬定采訪提綱。采訪提綱應當包括,要采訪哪些方麵,某個方麵應當采訪什麼人。同時,要在采訪前了解一些背景信息,具備所采訪題材的一些基礎知識,掌握一些被采訪者的資料。
3.從哪裏著手,如何提問
新聞最重要的是五個基本要素,即常說的5W:where、when、who、what、why。采寫新聞時首先從這五個問題著手,把他們都弄清楚了,一個新聞的采訪也就基本上成功了。
比如,一個新聞題材:某社團舉辦環保講座。是什麼事情?環保講座;誰舉辦的?某校學環保誌願者協會;什麼時間舉辦?×月×日晚上在什麼地方?圖書館;為什麼舉辦?紀念世界地球日。
5W搭好了一個新聞的骨架,然後加上一些補充信息和生動的現場采訪,它就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新聞。比如,講座的內容,講座如何舉行,現場是熱烈還是冷清等。
4.麵對題材如何做深度挖掘
做深度挖掘需要很敏感的新聞判斷力和客觀公正的態度。比如前麵說到的例子,在很多人頭腦中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主觀印象:“熱烈的氣氛,佳賓滿座,聽眾如潮。”如果事實並不是這樣,在采寫新聞時有些人就會略過不計,或者按照自己的思維視而不見。但是如果多問一個為什麼,一篇很精彩的深度報道就可能出現。
比如,環保講座冷清說明了什麼?是大家的環保意識淡薄?學校對學生社團的發展不支持?還是環保宣傳流於形式?
沿著這些問題深入采訪就可以得到一篇很不錯的調查報告,按照新聞的方式寫出來就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深度報道。
5.如何確定新聞采寫著眼點
很多事情的發生是相似的甚至是周期性的,比如說紀念世界地球日,每年都會有,因此采寫新聞的時候必須找到新聞的著眼點。比如今年紀念世界地球日有什麼新特點,最有特色的是什麼,抓住主要特點即最有新意的東西來確定新聞采寫的著眼點。
每年都會有各種講座和紀念活動等,今年的環保宣傳和紀念活動也是同樣,有什麼新東西呢?
比如,過去都是由有關政府部門和學校組織,今年的紀念活動是由環保誌願者自發舉行的。因此,自發舉行這一點就可以作為新聞的著眼點。
6.如何圍繞著眼點確定問題
麵對一個新聞題材,首先弄清它的5W,這樣可以寫出合格的新聞;然後還應當圍繞新聞的著眼點設計問題進行采訪,這樣才能得到生動的視角和獨特的新聞。同一個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寫出不同的新聞來,隻有圍繞自己的著眼點進行采訪才可能得到有特色的新聞。
確定了著眼點是環保誌願者首次自發舉行的,那麼就應當圍繞這一主題設計問題。
比如,這次環保宣傳的創意是如何得來的?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講座主題?自發舉行紀念活動有沒有碰到什麼困難?預期達到的效果是什麼?最深刻的感受是什麼?等等。
7.不同采訪對象如何確定問題
在合適的時間地點,采訪合適的人對一個新聞是很重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對采訪對象提出合適的問題。
有些問題對所有人都是合適的,比如參加這次環保講座你的個人感受是什麼?但有些問題如果錯位就會損壞新聞的真實性。
麵對環保誌願者組織的負責人問“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講座主題?”是很合適的,但如果去問一個聽講座的人就不合適了,如果問他“對這種誌願者自發舉行的紀念活動有什麼評價?”則是合適的;麵對政府部門則應當問“對這種自發的紀念活動,你們的態度是什麼呢?”
8.追問深度挖掘並發現新著眼點
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實際上來自於深度挖掘,對於超出自己預期的情況一定不要輕易放過,因此一定不要放棄追問。比如麵對政府部門問“你們的態度是什麼”可能很多人會期望回答“支持”,也有很多人會回答“支持”,如果回答是“不支持”呢?
追問“為什麼?”
自發的活動管理上有很多困難?顧慮誌願者們還缺乏經驗可能會做不好?誌願者們是在嘩眾取寵?等。
如果是其中某種情況,那麼它表現在什麼地方,依據又是什麼?等等。
在確認這些東西以後可以根據其中的有價值的信息重新設計問題再采訪相關方麵。比如這些情況的出現原因是什麼?你對此的看法是什麼?是不是民間環保活動的通病?對未來環保活動的開展會有什麼影響?
沿著追問的線索,一個很有價值的全新的深度報道就出現了。
9.怎麼使自己的新聞吸引人
有些新聞報道本身具有很高的新聞性,自然很吸引人,但要使一個不太受人關注的問題引起世人關注就需要相當的技巧。環保新聞很多都屬於後者,尤其是日常的新聞報道。
因此,作新聞報道之前必須了解大眾傳播的基本知識。人們最容易接受什麼?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依靠生動鮮明的人物和故事。人們對鮮明人物和故事的理解和記憶能力總是優於抽象的理論和數據。
要讓一條新聞吸引人除了新聞本身以外還應當找到采寫這條新聞的恰當的切入點,這同樣需要新聞的敏感性,從人們熟悉的生活和小事中發現閃光點。
比如,現在要采寫一篇新聞,主題是:偏遠的草原小城××將重視環保放到了未來草原發展的頭等位置上。
學生可以采訪某次當地的政府工作會,也可以使用當地環保部門出台的文件提供的數據,等等。但是,怎麼讓遠離草原的大眾去關心這些會議和數據呢?這就必須有能打動人的生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