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腿要自然張開,腳要放平,左手按紙,紙也應放正。筆的位置,以距鼻6寸左右為宜。有人主張寫字時筆杆對準鼻尖,這樣太機械、拘謹,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必如此死板,隻要做到筆杆位於鼻之左右,所寫之字居於兩目視線正中即可。
2.立書
寫三寸以上的大字,應站起來懸臂書寫,才能使得上力,便於照顧全貌。站時要兩腳踏實,右腳稍跨出,略成丁字步,右半身稍向前伸,腰稍前傾,左手扶案按紙,或向後展。
前人主張把下半身的力量集中到腰,用腰部之力推動肩,用肩帶動上肢,通過上肢和手腕把力送到筆尖,即所謂“力發乎腰,其根在腳”。這可以在實踐中慢慢體會。
3.跪書
寫二尺以上的大字時,可以跪地或伏地書寫,這樣易於總領字的結構。方法是左膝跪地,右膝彎曲支持身體,左手伸直扶地。此法身體過於屈曲,不易得力,有條件者最好備一矮案書寫。
無論坐書還是立書,書寫時眼與紙之間都應該保持適當距離,應隨書寫字的大小而變,書寫小字宜近,大字宜遠。通常寫中楷、大楷時,宜在一市尺左右,寫小字應稍小於這個距離。寫一尺以上的大字,應有二尺以上的距離,否則難於照顧筆畫與整體結構的關係。
學習書法的重要性
書法的實用性
學書法最基本的活動是寫字,而寫字首要的目的是為了記事和交流感情,起碼的要求是把字寫得規範、整潔、清楚,使人看了樂於接受,如果把字寫得雜亂無章,甚至隨心所欲、胡亂造字,讀者如視“天書”,無法辨認,就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
有些人認為寫字用毛筆不如用硬筆方便,硬筆完全可以代替毛筆,隻有寫毛筆字才學書法;有些人認為書法是“天才”的專利,“咱不是學書法的料”;也有人認為書法極其神秘,高深莫測,神不可征,形乃難表,好事難成。
所有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為隻要寫字就有法則可言,特別是有不少場合沒有書法“門麵”,絕對不行。如商標、廣告、標語、對聯、字畫、條幅等都離不開書法。
不可否認,使用鋼筆、圓珠筆及其他工具寫字十分方便快捷,但不管用什麼工具寫字,其法則基本與使用毛筆相同,所以無論用哪種方式寫字都應該學習書法。
關於學書法的年齡問題,從幼年或少年開始學,無疑優勢是很大的,但上了年歲的人學書法,也有不少長處。有知識、有生活、有閱曆、理解快、感受深、善抒發等,年輕人是無法可比的。
至於“天才”,是專指“有這種才能的人”,任何聰明智慧都是靠熱情、勤奮和科學的學習換來的。“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狠下一條心,不怕事不成”。
有位書法家答學生問時幾句短語很有教益,言簡意明,回味無窮。問“什麼年齡學書法最適合?”答:“從識字起,任何年齡都適合。”問:“我能成為書法家嗎?”答:“你認為你能,你準能!”學習書法和學習其他藝術一樣,隻要我們不懷疑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有熱情,加上方法得當,一定會獲得成功。
千萬不要被一些壟斷者的玄學所嚇倒。他們把書法說得神乎其神,傳授抽象,舍本求末,昧於閉合圈內循環,貽誤後學。其實書法也像“窗戶紙”,也是“一捅就破”。它的神韻可征,形象可表,技法可取,章法可達,“升堂入室”,望而可及。
書法具有藝術性
我國文字的點畫、結構和形體與外文不同,它變化微妙,形態不一,意趣迥異。通過點畫線條的強弱、濃淡、粗細等豐富變化,以書寫的內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間的分布,構成優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龍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麗,有的氣勢豪放,這些都使書寫文字帶上了強烈的藝術色彩。
書法已是民族藝術中一枝永開不敗的鮮花,世人賞以欣慰,可從中領略其精神風度、心靈意境、生活情趣、審美追求和時代氣息。
書法有益健康
“作書能養氣,也能助氣”。練書時,須絕慮凝神,全軀啟動,力送毫端,注於紙上,抒胸中氣,散心中鬱。這樣,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麵都有一定的調節和鍛煉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靈性煥發,無疾而壽。即便不幸患病,也可通過練習寫字,養心愈疾,暢達延年。
古往今來都說書法能使人健康長壽,並非虛傳。如曆史上的歐陽詢、顏真卿等大書法家的平均壽命為79.2歲,其中顏真卿76歲時遭殺害,不然壽命會更長。另據資料介紹,明清兩代著名書畫家同高僧比較,在28人中書畫家比高僧長壽12.7歲,說明書畫活動可能比高僧修行還有利健康,已為世人共識。
現已76歲高齡的“將軍書法家”李真先生,通過練習寫字,心髒病好轉,並不再為失眠而苦惱。他深有體會地說,學習書法,“時間一久,必有所得。這得不僅在書法上,對身體健康尤為有益”。可見臨池潑墨,確屬健身之功,隻要持之以恒,鍥而不舍,便可變“書法”為美妙的“養生之道”。
書法可陶冶情操
情操是感情和思維的綜合。書法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其美感來源於大自然,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社會實踐,與其他事物有著密切的互為表裏的聯係。書法的特點、技巧、理論和表達意境都極其廣泛。
“胸中有書,下筆不俗”,學習書法,對文學、哲學、美學、天文、地理和曆史等知識無所不及。很顯然,我們不能把書法簡單地理解為就是寫字,書法家吳善茂先生說得好:“書法是寫字,但寫字不都是書法。”
書法的內在規律決定了習書的嚴肅性。這就要求習書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以高度的學習熱情、旺盛的進取精神、科學的思維活動和儼然誠懇的態度來對待,必須勤奮不息、孜孜不倦,防止心血來潮,半途而廢。
必須深入生活,擴大視野,防止狂妄虛偽,恃才傲物;必須加強修養,拓寬意境,防止墨守成規,舍本逐末;必須豐富學識,博古通今,防止不求甚解,出乖露醜;必須貪戀欣賞,鑒往創新,防止陳陳相因,依然故我。否則,會虛度年華,將一事無成。
校園書法活動的指導
漢字和漢字文化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載體,以其獨特的形態和深刻的內涵享譽世界語林,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教育學生繼承漢字文化和漢字書寫文化是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寫好漢字,這既是學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生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標誌。那麼,學校應該如何進行學生書法活動的管理指導呢?
培訓師資和優化隊伍
培養造就一批能勝任書法教育任務的教師隊伍,提高他們的理論素養、書法水平和書寫指導能力,是實施小學書法教學實驗的保證。
1.建立輔導機構,培訓教學骨幹
每年舉辦一次培訓班,采取分散集中相結合的辦法,聘請知名書法家主講,重點學習寫字教育理論、進行書法技藝指導、教材分析、教法研究、現場觀摩等。培訓結束後舉行考試,考試成績作為寫字教師等級評定的一部分。培訓的對象是所有教師,旨在提高全體教師的書法水平、提高老師的執教能力。
2.開展等級評定,促進自學成才
實行書法指導老師等級評定製度。根據寫字指導老師的書法理論水平、書法教學知識、技能、授課藝術及教學效果對書法指導老師進行等級評定,並根據不同等級給予相應的待遇,調動書法教師苦練基本功、自學成才的積極性。
3.鼓勵進修深造,提高學曆層次
組織函授進修,培養高層次的書法骨幹教師。訂閱書法教育報刊,及時學習外地經驗,提高理論水平。
建立常規 加強科研
為了使學校書法教學實驗能科學、高效地運行,並取得實效,要努力完善書法教學常規製度,加強教科研指導,探索規律,提高書法教學實驗的科研價值。
要抓課程落實,上足上好每周一節的書法課,同時要抓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書法教育的主陣地,是傳授書法知識、訓練書寫技能、培養良好書寫習慣的主渠道。
要因材施教,精講多練。堅持因材施教原則,要注意“定位中間、兼顧兩頭”,即以中等書法水平的學生為依據,同時顧及優生與差生,進行“分層學習、分層指導、分層評價”,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老師的指點與鼓勵下,得到充分的發展。
“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是書法課堂教學的重要原則,處理精講與多練的關係要突出技能訓練和欣賞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造書法美的能力培養。
遵循規律,科學教學
在書法教學實踐中,為提高書法教學質量,處理好普及與提高,麵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係十分重要,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堅持四個教學原則,即:基礎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運用這些教學原則,指導教學實驗的順利進行。
1.基礎性原則
書法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起著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書法的基礎。寫好字是一個人成長必備的基礎。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立足學生的基礎,對學生素質的形成從最本質、最基本的方麵提出實實在在的要求,務本求實,不隨意拔高。
2.整體性原則
書法教學實驗首先要麵向全體學生,全員參與、整體提高,為全體學生營造一個整體優化的書法育人環境,實現書法無差生的目標。其次,要立足於提高每個學生的整體素質,為實現書法育德、啟智、健體、創美等多種功能,創造良好的氛圍。
3.循序漸進原則
《小學書法教學大綱》對學生分年級設置了“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習慣養成”的要求,呈螺旋式、遞進發展,書法教學實驗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努力按階段實現目標的達成。
4.因材施教原則
由於學生的遺傳素質、家庭教育和人文環境的差異,學生的書法水平會出現較大的差距,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因材施教。在打實基礎的前提下,對有發展優勢的尖子生組織參加興趣小組活動,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較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