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寢室文化藝術節征文大賽
(1)征文主題:我的寢室“情結”
(2)征文要求:體現豐富多彩的大學生寢室文化生活,反映寢室成員之間團結互助的親情、友情,記述身邊樂事、趣事等,展現我校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體現當代學生的新形象。
語言流暢,內容充實、文字精煉,要有真情實感。
題目不限、題材不限,字數:3000字以內。
請在篇尾注明作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班級、寢室。
評選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5至10個優秀獎。
(3)截止日期:3月26日。
2.寢室文化藝術節書畫、攝影、手工製品展
(1)活動主題:寢室“映像”
(2)活動內容:參賽作品形式為照片、書法、繪畫等,題材不限。
照片或書畫皆應反映我校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生動體現寢室同學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狀況,富有創意、新意、寓意。
作品請注明作者姓名、性別、年齡、班級、寢室。
評選3個三等獎,2個二等獎,1個一等獎。
(3)截止日期:3月26日
一、二、三等獎,經學校批準後將設為院校級獎勵。此外,征文活動的優秀獎,將可獲院級獎勵。
3.寢室魅力展示大賽
(1)活動要求:學生可自由報名參加。
以“參賽組”為基本單位,每班至少4個寢室參加,其中,可以選擇“聯誼寢室”的形式共同參加,至少2個參賽組。每個寢室,無論是否參賽,都要寫一張寢室寄語。此次活動要求各寢室能夠展示本寢室團結友愛的溫馨情懷,並能代表本學院的特色與創意。
(2)活動流程。包含初賽和決賽兩部分。
①初賽。每個宿舍借助PPT、DV、DC等形式,由寢室成員介紹室友、分享寢室的融洽氛圍。各寢室可以通過樂器演奏、唱歌、話劇、小品劇等多種方式,展示寢室的活力。個人代表著寢室。各校區選手必須到指定地點參加統一的初賽選拔,通過初賽即可進入決賽。
②決賽。邀請部分老師、學生代表作為評委。
A 開場式。各寢室共同唱一首歌,以體現長安大學的團結。依據入選寢室的多少,決定每寢室派出幾人演唱。
B 我寢我愛:由各寢室介紹自己的成員,並由DV、DC、PPT等形式,展示大家平時的寢室生活。
C 我寢我秀:並在介紹同時,展示自己的才藝。展示要求:以溫馨、個性為主題,同時要使寢室內的文化和本學院文化相結合。DV的拍攝,我們可以令各院宿管部協助進行。
D 我寢我創:由女生部的人員,展示各寢室設計的“廢物新用”的作品,並由各寢室選出代表進行講解。如該環節有問題不能照常進行,可邀請校園十大歌手或炫舞大賽獲獎選手進行客串表演。
E 互動環節:請觀眾一起參與,每個人說一句話,猜室友,測試默契程度;由台下的同學點寢室表演節目;即興表演節目或知識問答,隨後贈予小禮品,並可幫支持的寢室適當加分。
以上互動節目選擇性上演。
F 評委點評,並公布“最具才識寢室”、“最具個性寢室”、“最具設計寢室”、“最具默契寢室”和“最具魅力寢室”,組織獎3名。在給予物質小獎勵外,還可以給予校級獎勵。其中“最具魅力寢室”,可以在本學期末,直接晉級為“優秀寢室”。
G 獲獎寢室上台領獎。
活動說明
初賽由宿管部篩選最佳的男、女生寢室各一個。複賽由校區宿管部負責,寢室入選個數按一定比例進入決賽。每個入選的各學院的寢室,即可獲得院級榮譽。“我寢我愛”部分的DV攝製工作,由院宿管部協助完成;若有困難者,可向校宿管部申請幫助。
在“我寢我愛”環節內,請盡可能表現出自己的才學、素養,特別是寢室的溫馨。同時,更要體現本學院的特色。彩排時間,定為4月2日晚、5日晚、8日上午。4月2日,為除“我寢我創”的彩排。8日上午若效果不佳,則下午增設一次彩排。在各班統計報名的寢室,在班長、支書會上上報;再將名單轉交給學院;之後,選取優秀者。
教室美化的重要性
“愛美”是人的天性。典雅、優美的學校環境能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美的情操,同時也展示著學校的整體形象和精神麵貌。更坦白的說,在現代,一所學校的校園環境的優劣,是直接影響其生源的關鍵因素之一。
於是,相關文件指出:“環境教育是教育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教育部門要起主導作用”。學校的環境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實際就是審美教育,甚至有時候就可以用審美教育來代替。
正因為如此,現在的新建學校都把校園的硬件設施包括教學建築群、校園綠化、校園文化建設等放在第一位。比如某小學創建時間比較早,有悠久的曆史和良好的傳統,由於沒有裝修,是一個很不現代化的學校。但是學校花大力氣裝修後,園內環境大變,集綠化、美化、兒童化於一體,是兒童學習生活理想的場所。
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齊全,有寬敞、明亮、整潔的教室、寢室、盥洗室、衣帽間;有電腦室、圖書室、科學探索室、建構室、美工室等各類幼兒專門活動室;還有多功能活動室和多媒體電化教室;每間教室均裝有閉路電視、有線廣播、空調等;戶外有大操場和草地;還有遊泳池、30米塑膠跑道、攀沿牆、海洋球池、迪斯尼彈跳堡等新穎安全的大型玩具。加上校園內綠草青青,鮮花遍放,還有公園式的小山,更顯出了校園的詩情畫意!像這樣的學校還有很多。
一切的校園設施都是為校園的主體即學生服務的,而學生在校園裏駐留時間最長的是教室。因此,教室環境的好壞其實是一個學校環境好壞的重點。所以,教室環境的美化應視作學校環境審美教育的一個窗口。小學生的教室美化尤其要講究,因為它有益於營造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氛圍,這本來是學校美育的一個傳統課題。
然而,在五花八門的美化中,存在著一個通病,即這些美化往往隻體現了一個淺層的裝飾性,而未能包含審美教育的功能。比如一些教室裏,特別是低年級的教室裏,裝飾著許多婚禮節慶時用的彩帶、圖案等,還有一些教室裏則張貼著一些和教學、學習生活毫不相關的圖片和話語。裝飾性固然能產生視覺上的快感,但它隻是審美教育價值的很小部分,審美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學生對美的理解以及由此產生的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教室環境的美化實際上是班主任老師或者美術老師的一次美術創作,而美術創作強調美術的語言性,所謂“僅有技巧遠遠不夠”一句行話,談的是任何方式的美術創作都要表達自己的理解。
教室環境的藝術營造,其真正功能是給學生創造一個學習“另一種語言”的環境。是否麵對學生,是否符合學生心理、生理發展特征,是衡量你的理解是否正確合理的主要標準。
美國著名美術教育家和心理學家維克多羅絲菲德,把兒童的個性成長分為幾個方麵:智慧成長即學科知識;感情成長即對社會的關注;社會成長即羅列,是沒有順序的概念,豐富;知覺成長即敏感,對於一些新的超常的細節,不豐富;生理成長即環境與人,也就是環境意識;美感成長即感受理性;創造性成長即畫麵形象新奇,構圖滿;不同階段,兒童視覺心智的發展對形象語言的接受和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美術語言的運用必須適合小學生的心智發展規律。
低年級學生形體概念的意識
在這一階段,兒童對事物的認識總是把他們簡單的符號化。如“那是樹,一棵大樹,一棵圓圓的或三角形的大樹”,“那是房子,一座大房子,一座正方形的大房子”等,所以在他們的四周,營造、布置一些如行為規範之類的養成教育式的符號或概念化形象是積極而有效的。
在這一階段,學生的智慧成長和感性成長,賴於他們對事物“有意義”和“無意義”的“知覺經驗”,他們會對自己所發現的一點概念感到滿意,並喜歡用一些視覺元素來作重複的排列和簡單的組合。
這是兒童時代最富有幻想的階段,思想最富有彈性和個性,很容易被外界的環境所影響。所以,低段教室的美化,應當體現內容和形象的感情化、情趣化,陳列富於流動感和線條感的形象,突出視覺元素排列的韻律,體現形象的整體上的比例關係,產生節奏,從而來使學生形成新的視覺概念,努力設置一些能夠啟迪兒童幻想、想象的形象物件。
關於這一點,曾經在一個學校裏看到過這樣一個教室布置:教室裏沒有過多繁雜的東西,一進教室就會被兩張很大的噴繪的圖紙所吸引,這一美育觀點,在小學九年製義務教育美術教材的1至4冊中基本得到體現。
中年級學生理智的萌芽階段
這一階段學生有較明顯的自我意識,發展上稱其為“黨群年齡”階段。
此階段的重要性在於兒童發現了“社會獨立感”,覺得他在群體裏比較獨立時,能多做一些事情,更有力量。這時期,孩子們的“智慧成長”已經要求擺脫樣式化的表現,而“社會成長”已使他們有賴於集體的氛圍,他們的個性隻有在班級集體中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有鑒於此,教師在美化班級時,要注意表現內容和形象的特征化,特別要根據兒童的感情經驗來把他認為有感情意義的部分加以特征化,從特征上引導學生的學習情感,在題材上要注意集體性及群體參與性。
教師處理要考慮形象的完整性、組合性,注重形象的重疊組合和構成意識,注重布置時的正確的個性引導,布置一些個性的展覽,如女孩子的手工,男孩子的製作,從而促進互為交流,所以在布置的自由發揮外,老師對題材的確定是很重要的。美術教材同樣是教師布置的好幫手和好材料。
高年級學生模擬寫實的推理階段
這一階段,是少年期的趨向成熟階段。當兒童度過了“黨群階段”,便已增強了一定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
在這階段,學生的“智慧成長”已開始產生足夠的但尚未自覺的批評意識,“生理成長”從朦朧走向覺醒,開始影響其個性的交流,所以這時候他們的“美感成長”和“創造性成長”可能顯示一定的紊亂。所以在這個階段,教師的美化教室,要體現內容和形象的直觀性、個體性和明確性,要求形象優美,色彩和諧,造型大方,陳列的物品、作品要體現整體上的協調,與教師的教育要求、教育思想吻合,使非視覺概念得以同意。
必須及時地發掘對學生成長的許多領域可能會產生意義的問題和形象,盡可能體現優美、崇高和理想主義色彩。
總之,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在教室美化中使用不同的美術語言,對學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低年級通過點、線、麵的組合,幫助學生認識形狀和色彩的概念樣式,豐富他們的視覺經驗和想象;中年級通過形體表現的具體性及色彩的變化和豐富,從而引起學生對群體事物的探索,幫助他們發現事物的多樣性;高年級則應當使學生憑借對事物的視覺語言經驗,強調形式與內容的一致,更體現思想教育的優美形象。
教室美化的布置方案
活動目的
為促進班級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集體凝聚力,創建一個溫馨和諧的教室環境,學校特開展班級文化建設。
布置內容
1.公告欄
教室前黑板右側。把課程表、值日表、作息時間表、班委機構、學生會各部門細則等規章製度統一張貼在“公告欄”內。
2.榮譽欄
教室後黑板右側。用於粘貼班級集體活動獲獎及班級學生獲獎證書、獎狀複印件等。
3.學習園地
教室後黑板左側。用於粘貼班級開展各項活動、各類作品等。留出“每月之星“的位置,進行展示。
4.左右牆壁
根據各班的專業特點而設計,張貼名人名言畫幅,有學生文明禮儀,行為規範教育素材。
5.布置黑板
國旗:要端正貼掛在前黑板的正上方。
班訓班風:以大字標的形式出現,安放在黑板上方國旗兩側,用黑體字。
課堂常規:課程表、值日生名單、班級人數寫在黑板的右側。
名人名言宣傳詞:每天1條,可選自重要文獻或名人名言書寫在黑板左側。
衛生角:擺放掃除用具,整齊有序,設專人管理或輪流管理。
6.講台
隻能放粉筆盒、黑板擦、座次表,可擺放小植物。
7.流動紅旗
懸掛在教室進門左側牆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