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麵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沈周的稱讚,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原文】
見人惡 即內省①
有則改 無加警②
惟德學 惟才藝
不如人 當自勵③
『注釋』
①省:反省,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②警:戒備;警備。
③勵:磨煉,訓練。
『新解』
看見別人做了壞事,就要自我檢討;如果發現自己有錯就要加以改正,如果自己沒有做錯事也要自我警惕。隻有品德、學問、才能、技藝不如別人的時候,才應當自我勉勵,趕上別人。
[故事]
伯啟自勵
夏朝時候,一個背叛的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兒子伯啟抵抗,結果伯啟打敗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氣,要求繼續進攻,但是伯啟說:“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帶兵方法不如他的緣故。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過來才是。”從此以後,伯啟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飯,照顧百姓,任用有才幹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過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自動投降了。
【原文】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①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②
『注釋』
①戚:憂患,悲哀。
②損友來,益友卻:《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新解』
如果自己的穿著不如別人漂亮,如果自己的飲食不如別人的美味可口,用不著心裏難過悲傷。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點就生氣,聽到別人恭維自己就高興,如果這樣,不好的朋友就會來與你交往,有益的朋友就會與你斷交。
[故事]
扼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裏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
,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