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勿諂富 勿驕貧①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②
『注釋』
①勿諂富,勿驕貧:《禮記·坊記》:“小人貧斯約,富斯驕,約斯盜,驕斯亂
。”
②安:情緒不安。
『新解』
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麵前驕傲自大。不要厭棄老朋友,不要隻喜愛新朋友。當別人很忙碌的時候,不要用事去打攪;當別人心情不安的時候,不要找他說話而打擾他。
[故事]
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他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
【原文】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①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②
人知之 愈思勉
『注釋』
①私:隱私,秘密。
②道人善,即是善:《禮記·坊記》:“善則稱君,過則稱己,則民作忠……善則稱親,過則稱己,則民作孝。”
『新解』
發現了別人的短處,千萬不要揭發出來;發現了別人的隱私,絕對不要去說破。稱道別人的善行,就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因為別人知道你在宣揚他的善行,就會更加勉勵自己。
[故事]
彩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順,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嚐過,他雖然饑餓也不敢先嚐。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侍奉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
【原文】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①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注釋』
①疾之甚,禍且作:《孟子·離婁下》:“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疾,憎
恨。
『新解』
宣揚別人的短處就是一種罪惡;宣揚別人的短處別人就會痛恨你,你就會招致禍患。看到別人的長處要給予鼓勵,這對雙方在品德上都有益處。看到別人的過失不加規勸,這對雙方在道義上都是一種虧損。
[故事]
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張菊花。七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父親續娶。菊花沒有因此而分生養之別,對待繼母恭敬。她的繼母卻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繼母乘機將她賣給人家作婢女。事有湊巧,菊花的父親在回歸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當父親問她為何落此地步時,菊花含淚不語,生怕連累繼母,在父親追問下,不得已才告之。父親聽後大吃一驚,當即將菊花贖了回來。三日後父女回到家。其父見到後妻,十分惱怒,欲將其休掉。菊花見狀,當即下跪為繼母求情,父親終被其孝心感動,方才罷休。繼母沒有生子。其父去世後,菊花對待繼母和父親在世時一樣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