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
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嚴 華 金 魏 陶 薑
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範 彭 郎
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
樂 於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餘 元 卜 顧 孟 平 黃
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
計 伏 成 戴 談 宋 茅 龐
熊 紀 舒 屈 項 祝 董 梁
杜 阮 藍 閔 席 季 麻 強
賈 路 婁 危 江 童 顏 郭
梅 盛 林 刁 鍾 徐 邱 駱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淩 霍
虞 萬 支 柯 昝 管 盧 莫
趙zhào錢qián孫sūn李lǐ 周zhōu吳wú鄭zhènɡ王wánɡ
注 解
〔趙〕據《通誌·氏族略》記載:伯益的後代造父為周穆(mù)王駕車立下大功,周穆王把趙城封給他,他的子孫於是把趙作為姓氏。趙姓名人有三國時期的名將趙雲,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等。
〔錢〕相傳,錢姓是一個由掌管錢財的官名“錢府上士”演變而來的姓氏。彭祖的子孫孚任職時以官名為自己的姓,從此後代便都姓錢。
〔孫〕據《元和姓纂(zuǎn)》記載:衛武公的兒子名惠孫,惠孫的後代為了紀念他,就以孫為姓。
〔李〕據《百家姓考略》記載:堯帝時代的大理(官名)皋(ɡāo)陶,其後代以理為姓。其後世裔孫理利貞為躲避紂王迫害,在李子樹下居住,食李子維持生活,保住了性命,於是改理為李姓。
〔周〕據《百家姓考略》記載:周平王少子烈之後,以國名周為姓。另據《姓源》所記,周平王少子姬烈受封於汝(rǔ)州,汝州稱他家為周家,他的後代於是以周為姓。
〔吳〕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周太王古公亶(dǎn)父的長子太伯、次子仲雍(yōnɡ)因自動讓賢,遠去江南,建立吳國。後來周朝建立,周武王封太伯三世孫周章為侯,改國號為吳,其後代遂以國名吳為姓。
〔鄭〕據《元和姓纂》記載:周厲王少子友受封於鄭,他的後人於是以鄭為姓。
〔王〕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周靈王的兒子姬晉因敢於直諫(jiàn)被廢為庶(shù)民,遷居琅(lánɡ)玡(yá)。因為他們原來是王族,世人稱他家為王家,他的後世子孫便以王為姓。
馮fénɡ陳chén褚chǔ衛wèi 蔣jiǎnɡ沈shěn韓hán楊yánɡ
注 解
〔馮〕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武王的弟弟畢公高受封於馮地,他的子孫於是以馮為姓。
〔陳〕據《通誌·氏族略》等書記載:周朝初期,周武王封虞(yú)舜的後人胡公滿於陳,建立陳國。胡公滿的後代遂以陳為姓。
〔褚〕據《通誌·氏族略》記載:殷商王族後裔食采於褚邑(yì),遂以褚為姓。
〔衛〕據《廣韻》記載:周文王第九子封於康邑,稱康叔。武庚叛亂後,周朝把商民七族劃歸康叔統治,康叔遂建立衛國,衛國的公族後代就以國名衛為姓。
〔蔣〕據《百家姓考略》記載:周公旦之子伯齡封於蔣,他的子孫遂以蔣為姓。
〔沈〕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文王之子聃(dān)季封於沈,他的後代遂以沈為姓。
〔韓〕據《新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韓氏出自姬姓。周武王的少子叔虞的後代皆受封於韓氏,他的子孫遂以韓為姓。
〔楊〕據《百家姓考略》記載:周宣王的兒子尚父封於楊邑,號曰楊侯,其子孫就以楊為姓。
朱zhū秦qín尤yóu許xǔ 何hé呂lǚ施shī張zhānɡ
注 解
〔朱〕據《姓苑》記載:周武王封曹挾(xié)於邾(zhū)地,其子孫去掉邾字右邊的“阝”(同邑)旁,以朱為姓。
〔秦〕據《通誌·氏族略》記載:秦姓係出自嬴(yínɡ)姓。伯益的後代嬴非子為周孝王放牧馬群有功,封於秦,其子孫以秦為姓。
〔尤〕據《百家姓考略》記載:尤姓“係出沈氏,五代王審之稱閩(mǐn)王,國人姓沈才避審音,去水為尤”。從中可知尤是由沈姓演變而來,這是尤姓之始。
〔許〕據《姓氏急就篇》記載:帝堯時代有個賢人叫許由。帝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肯接受,於是退隱穎(yǐnɡ)水。許由的後人皆姓許。又據《姓源韻譜》記載:炎帝裔孫伯夷的後代文叔,受周武王之封於許國,稱許侯,其子孫以許為姓。
〔何〕據《元和姓纂》記載:何姓係出韓姓。韓王安為秦所滅。他的子孫為躲避秦朝的迫害逃往江淮一帶,當地韓與何音相近,故改姓何。
〔呂〕據《百家姓考略》所記,呂姓“係出薑姓,神農後裔伯夷仕堯掌禮,佐禹治水,封於呂”,其後人遂以呂為姓。
〔施〕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朝魯惠公的兒子名施父,從第五代孫施伯開始就以施為姓。
〔張〕據《通誌·氏族略》記載:黃帝的孫子姬揮任弓正(官名),又稱弓長。弓長二字合一為張,遂以張為姓。
孔kǒnɡ曹cáo嚴yán華huà 金jīn魏wèi陶táo薑jiānɡ
注 解
〔孔〕據《元和姓纂》記載: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受周朝之封於商丘,國號宋。微子啟是宋國的始祖,其後世子孫有一個名叫孔父嘉的,其子孫因事逃到魯國,以孔為姓。另據《廣韻》記載:商朝的開國君主名湯,字天乙,姓子。湯的後世子孫將本姓子字加湯王的字乙,組合成孔字,作為姓氏。
〔曹〕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鐸(duó)被周武王封於曹地,建立曹國,其後人遂以國號曹為姓。
〔嚴〕據《百家姓考略》記載:春秋時楚國有個國君死後諡號楚莊王,其後世子孫以其諡號莊作為姓。東漢明帝時期,皇帝名劉莊,為避皇帝諱,遂改莊姓為嚴姓。
〔華〕據《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春秋時宋戴公的孫子名督(dū),食采於華,其後人遂以華為姓。
〔金〕據《元和姓纂》記載:黃帝之子少昊(hào),稱金天氏,其後人以祖先稱號金字為姓。
〔魏〕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文王的後裔畢萬,任晉國大夫,封於魏地,其子孫以魏為姓。
〔陶〕據《元和姓纂》記載:堯稱帝前先受封於唐,後封於陶,稱陶唐氏。堯的後世子孫中有一支以陶為姓。
〔薑〕據《百家姓考略》記載:薑姓出自神農氏,神農生於薑水,因姓薑氏。
戚qī謝xiè鄒zōu喻yù 柏bǎi水shuǐ竇dòu章zhānɡ
注 解
〔戚〕據《姓譜》記載:春秋時衛國大夫孫林父受封於戚,其後人遂以戚為姓。
〔謝〕據《史記》記載:春秋時周宣王封其舅申伯於謝,申伯的後代遂以謝為姓。
〔鄒〕據《百家姓考略》記載:周武王封曹挾於邾國,戰國時改國號鄒,其後人便以鄒為姓。
〔喻〕據《通誌·氏族略》記載:西漢蒼梧太守諭(yù)猛,自改諭為喻,其子孫便襲用喻為姓。
〔柏〕據《百家姓考略》所記,上古有柏招為炎帝師,柏同為帝嚳(kù)師,封國於柏,其後代子孫便用柏作為姓氏。
〔水〕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夏禹之孫留居會稽,以水為姓。另據《姓氏五書》所記,古代稱江河湖泊為水國,岸邊的居民有的就以水為姓。
〔竇〕據《新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夏朝的國王相被殺害後,其懷孕的妃子從竇(牆洞)中逃出,生下少康。少康的兒子為紀念祖母逃難,於是以竇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