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據《通誌·氏族略》記載:齊太公的子孫受封於鄣(zhānɡ),鄣被齊國滅亡後,後代去掉鄣字右邊的“阝”(邑)旁,改為章姓。

雲yún蘇sū潘pān葛ɡě 奚xī範fàn彭pénɡ郎lánɡ

注 解

〔雲〕據《通誌·氏族略》記載:顓頊(zhuān xū)的後裔祝融在帝嚳時為火正官,其後代以雲為姓。

〔蘇〕據《通誌·氏族略》記載:祝融的孫子昆吾受封於蘇,建立蘇國,其後代以國名蘇為姓。

〔潘〕據《廣韻》記載:周文王的後裔高受封於畢,建立畢國,稱畢公高。畢公高把潘地作為小兒子季孫的封地,季孫的後世子孫遂以潘為姓。

〔葛〕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夏朝時嬴姓諸侯中有葛國,其國君稱葛伯。葛國滅亡後,其後裔遂以葛為姓。

〔奚〕據《百家姓考略》記載:黃帝的兒子禺(yú)陽受封於任地。禺陽的裔孫名仲,在夏朝時食采於奚地,稱奚仲,其後代遂以奚為姓。

〔範〕據《百家姓考略》記載:帝堯的後裔劉累,其裔孫在晉國食采於範地,他的後代於是以範作為姓氏。

〔彭〕據《百家姓考略》記載:顓頊的後裔陸終的第三子受封於彭,是為彭祖,傳說他活了八百歲,其子孫就以彭為姓。

〔郎〕據《通誌·氏族略》記載:魯懿(yì)公的孫子費伯在郎地建郎邑,其子孫以郎為姓。

魯lǔ韋wéi昌chānɡ馬mǎ 苗miáo鳳fènɡ花huā方fānɡ

注 解

〔魯〕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周公旦受封於曲阜(fù),其地本名魯。周武王死後,周公旦輔佐周成王,讓其子伯禽就封於魯,伯禽的後世子孫遂以魯為姓。

〔韋〕據《新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夏朝少康帝封其孫元哲於豕韋,建立韋國。後來韋國被商所滅,其王族約定以國名韋為姓。

〔昌〕據《風俗通義》記載:黃帝的兒子昌意之子顓頊,建都帝丘,為高陽氏。後來高陽氏族以祖父昌意的昌字為姓。

〔馬〕據《元和姓纂》記載:戰國時趙國的名將趙奢(shē)任田稅官,公正廉明,不畏權勢,嚴格執行稅收製度。後又受命領兵援救韓國,戰勝秦國,受封於馬服,其後世子孫省去服字,以馬為姓。

〔苗〕據《通誌·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楚國令尹鬥椒(jiāo)之子賁(bēn)皇,受封於苗地,其後代遂以苗為姓。

〔鳳〕據《姓氏考略》記載:帝嚳高辛氏時代,任鳳鳥氏為曆正,是掌管曆法節氣時令的官,其後人以祖上官職名稱中的鳳字為姓。又據《唐書》所載,唐代南詔國王族後裔中有閣羅鳳其人。閣羅鳳的兒子按王族遺規以其父名的最後一字為姓,叫鳳迦(jiā)異,其後世子孫沿用。

〔花〕據《百家姓考略》記載:花姓是華姓分出來的。古代無花字,通作“華”。後來專用花為花草之花,也有姓華的改為姓花。

〔方〕據《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黃帝後裔方雷氏,其後代到周宣王時改為單姓方。

俞yú任rén袁yuán柳liǔ 酆fēnɡ鮑bào史shǐ唐tánɡ

注 解

〔俞〕據《百家姓考略》所記,黃帝的大臣俞伯名跗(fū)。俞跗是醫藥官,他精通醫術,曾注釋《素問》。他的後世子孫遂以俞氏為姓。

〔任〕據《通誌·氏族略》所記,黃帝的小兒子禺陽受封於任邑,建立任國,其子孫以國名任為姓。

〔袁〕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帝舜的後裔胡公滿在周朝時為上卿(qīnɡ),受封於陳。胡公滿的後世子孫中有一人名叫伯爰(yuán),亦作伯轅,他的孫子便以祖父名字中的爰字為姓,爰與袁通用,是為袁姓之始。

〔柳〕據《廣韻》所記,春秋時魯孝公的兒子姬展,其孫名叫無駭(hài),無駭以祖父名展字為姓。展無駭生子展禽,字季,展禽受封於柳下,遂改為柳姓,稱柳下季。柳下季品行端正,知書達理,名重於諸侯,死後諡惠,史稱柳下惠。柳下惠即是柳姓的始祖。

〔酆〕據《通誌·氏族略》所記,周文王的小兒子姬封,周奪取天下後受封於酆邑,他的後人於是以酆為姓。

〔鮑〕據《元和姓纂》記載:大禹的後裔敬叔,春秋時在齊國任大夫,受齊侯之封於鮑(bào)邑,稱鮑敬叔。他的兒子牙開始以封地鮑為姓,即鮑叔牙。

〔史〕據《姓氏考略》所記,西周初期,有史官史佚(yì)。此人名佚,史是官名。其後人遂以其官名史字為姓。又據《元和姓纂》記載,史姓出自史皇氏,其始祖是倉頡(jié)。黃帝的史官倉頡始創漢字,他的後代以官名史為姓。

〔唐〕據《百家姓考略》所記,唐姓出自陶唐氏。舜封堯子丹朱於唐,其子孫遂以唐為姓。又相傳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地,叔虞的後代以唐為姓。

費fèi廉lián岑cén薛xuē 雷léi賀hè倪ní湯tānɡ

注 解

〔費〕據《百家姓考略》所記,費姓出自嬴姓。伯益治水有功,受封於大費,其後裔遂以費為姓。又據《通誌·氏族略》所記,魯桓公的兒子季友在魯僖(xī)公時代是魯國宰相,受封於費,其子孫以費為姓。

〔廉〕據《姓苑》所記,廉姓出自高陽氏,顓頊的裔孫大廉,他的子孫以廉作為姓氏。

〔岑〕據《通誌·氏族略》所記,周武王封其弟姬渠於岑,為子爵,世稱岑子,岑子是岑姓的始祖。

〔薛〕據《元和姓纂》所記,黃帝裔孫奚仲,夏朝時受封於薛,其子孫便以國名薛為姓。

〔雷〕據《姓苑》所記,黃帝時有一位大臣雷公,精通醫術,其後人以雷為姓。又據《通誌·氏族略》所記,上古時有個部落稱方雷氏,其後代有的以方為姓,有的以雷為姓。

〔賀〕據《通誌·氏族略》所記,春秋時齊桓公的後裔有慶封,傳至漢代其裔孫中有一人名慶純,官侍中。為避漢安帝的父親劉慶之諱,詔告天下:凡慶皆改為賀,慶純改名賀純,其子孫遂沿用賀為姓。

〔倪〕據《元和姓纂》所記,西周初,周武王封顓頊後人於邾,建立邾國。邾國君邾武公次子後裔以倪為姓。

〔湯〕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商代成湯後裔以祖先的名字湯作為姓氏。

滕ténɡ殷yīn羅luó畢bì 郝hǎo鄔wū安ān常chánɡ

注 解

〔滕〕據《百家姓考略》所記,西周初期周武王把滕地封給其弟叔繡,叔繡的後世子孫以滕為姓。

〔殷〕據《元和姓纂》所記,商朝的第十代商王盤庚(ɡēnɡ)遷都於殷,稱殷朝。其後人以殷為姓。

〔羅〕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春秋時期,祝融的後代受封於羅,建立羅國,其子孫以國名羅為姓。

〔畢〕據《通誌·氏族略》所記,西周初期,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姬高受封於畢,世稱畢公高,其子孫以畢為姓。

〔郝〕據《通誌·氏族略》所記,殷商時期殷王乙封子期於郝,其子孫遂以郝為姓。

〔鄔〕據《通誌·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晉國人祁臧(zānɡ)受封於鄔,世稱鄔臧,其子孫以鄔為姓。

〔安〕據《新唐書·宰相世係表》所記,黃帝子昌意,昌意次子安居西戎,自稱安息國,其後代以安為姓。

〔常〕據《通誌·氏族略》所記,黃帝時任司空(宰相)的常先,其後代均以常為姓。又,周文王之子康叔分封其子於常邑,居常邑的這部分後人就以常為姓。

樂yuè於yú時shí傅fù 皮pí卞biàn齊qí康kānɡ

注 解

〔樂〕據《百家姓考略》所記,春秋時宋國君寧戴公兒子字樂父,樂父的孫子以祖父的字樂為姓,其後代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