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2

杜dù阮ruǎn藍lán閔mǐn 席xí季jì麻má強qiánɡ

注 解

〔杜〕據《通誌·氏族略》所記,帝堯的後人先封於唐,建唐國。因不服從周朝號令,被周公旦所滅,改封於杜城,其後人以國名杜為姓。

〔阮〕據《通誌·氏族略》所記,商朝時有阮國,其王族以國名阮為姓。

〔藍〕據《竹書紀年》所記,梁惠王三年,秦王子向被命為藍國國君,其後人以藍為姓。

〔閔〕據《通誌·氏族略》所記,春秋時魯莊公的兒子當了兩年國君就被慶父殺害,諡號閔,稱魯閔公,其後代子孫遂以閔為姓。

〔席〕據《姓苑》所記,春秋時晉國大夫籍談是管理典籍的官,其後人以籍為姓。秦末項羽名籍,籍談的後裔為避項籍之諱,遂以席為姓。

〔季〕據《百家姓考略》所記,春秋時魯桓公的兒子名季友,其後人以季為姓。

〔麻〕據《風俗通義》所記,春秋時齊國有一位大夫麻嬰,其後人以麻為姓。

〔強〕據《百家姓考略》所記,春秋時齊國大夫公孫,其後人以強為姓。古代“強”與“彊(qiáng)”通用。

賈jiǎ路lù婁lóu危wēi 江jiānɡ童tónɡ顏yán郭ɡuō

注 解

〔賈〕據《姓苑》記載:西周時,周康王封唐叔虞的少子公明於賈,稱賈伯,其後代遂以賈為姓。

〔路〕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帝摯(zhì)子玄元,堯時於中路。夏代為侯國,子孫以國為“路”氏。

〔婁〕以國為氏,據《風俗通義》記載:春秋時邾婁國子孫,或以婁為氏。邾婁國,在今山東省鄒縣一帶。

〔危〕以地為氏,據《潛夫論》記載:危氏,三苗之後。據《尚書·舜典》記載:三苗,國名,縉(jìn)雲氏之後。傳說在古帝虞舜時遷至三危,其後有危氏。

〔江〕據《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江姓出於嬴姓,顓頊裔孫伯益的後人受封於江陵,建立江國,其子孫以江為姓。

〔童〕據《通誌·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胥童,其後有童氏。又據《元和姓纂》記載:上古顓頊氏生考童,其後為童氏。此為神話傳說附會之辭,不足為憑。

〔顏〕據《姓氏考略》記載:顓頊的後人邾武公,名夷父,字顏,世稱顏公,其子孫以顏為姓。又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周公旦的後裔有的受封於顏邑,其子孫遂以顏為姓。

〔郭〕據《百家姓考略》記載:周武王滅商後,封虢(ɡuó)仲於東虢,封虢叔於西虢,號曰二虢。後來西虢改號郭,其後代遂以郭為姓。

梅méi盛shènɡ林lín刁diāo 鍾zhōnɡ徐xú邱qiū駱luò

注 解

〔梅〕據《通誌·氏族略》記載:殷商時期有梅伯,後被紂王所殺。周武王克商後,封梅伯的後人於黃梅,其後人以梅為姓。

〔盛〕據《通誌·氏族略》所記,周穆王時有盛國。春秋時盛國被齊國所滅,盛國國君的後人以國名盛為姓。

〔林〕據《通誌·氏族略》所記,殷紂王昏庸無道殺死王叔比幹,恰好此時比幹夫人懷孕,逃至長林避難,生下兒子堅。周武王滅紂後,拜堅為大夫,因其曾居長林,賜姓林。又傳說,周平王有庶子林開,其後人以林為姓。

〔刁〕據《百家姓考略》記載:周文王時有雕國,其後人改雕為刁,作為姓氏。

〔鍾〕據《百家姓考略》所記,楚公族鍾建封於鍾吾,其後人為鍾吾氏,或為鍾氏,是鍾姓的始祖。

〔徐〕據《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伯益協助大禹治水有功,禹封其子若木於徐地,若木子孫遂以地名徐為姓。

〔邱〕據《元和姓纂》、《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太公望薑尚輔佐周武王有功受封於齊,建齊國,都營邱。後來齊國遷都臨淄(zī),薑太公的一支子孫留在營邱,以邱為姓。

〔駱〕據《姓譜》等書所記,薑太公的裔孫公子駱,他的子孫以駱為姓。

高ɡāo夏xià蔡cài田tián 樊fán胡hú淩línɡ霍h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