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解
〔祖〕據《通誌·氏族略》所記,商湯的裔孫有祖甲、祖乙、祖己、祖丁,都先後為商王。他們的子孫以祖為姓。
〔武〕據《元和姓纂》記載:周平王的小兒子生下來手上有“武”字手紋,於是賜姓武。又據《風俗通義》所記,春秋時,宋武公的子孫以其諡號武為姓。
〔符〕據《元和姓纂》所記,春秋時,魯傾公的孫子雅在秦國任符璽(xǐ)令,他的子孫於是以符為姓。
〔劉〕據《通誌·氏族略》所記,帝堯陶唐氏的後人,有的被封於劉地,他的後人於是以劉為姓。
〔景〕據《百家姓考略》記載:春秋時,楚國有大夫景差,他的後人皆姓景。又據《姓氏考略》記載,戰國時,齊景公的後人以景為姓。
〔詹〕據《姓苑》、《百家姓考略》等書所記,周宣王封其支庶子孫於詹,建立詹國,這一支的子孫以詹為姓。
〔束〕據《百家姓考略》所記,束姓出自田姓。
〔龍〕據《通誌·氏族略》所記,黃帝裔孫董父精於飼龍,賜為豢龍氏,他的後人以龍為姓。
葉yè幸xìnɡ司sī韶sháo 郜ɡào黎lí薊jì薄bó
注 解
〔葉〕據《百家姓考略》等書所記,春秋時,楚莊王裔孫沈諸梁封於葉,建立葉國,世稱葉公,其子孫以封地名葉為姓。
〔幸〕據《姓氏五書》記載:古代君王身邊有幸臣,其子孫引以為榮,於是以幸為姓。
〔司〕據《百家姓考略》記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名司臣,他的子孫皆姓司。
〔韶〕據《姓氏考略》記載:帝舜時有樂官,作曲名《韶》,時稱《韶樂》。樂官的子孫於是以祖上創作的樂曲名“韶”字為姓。
〔郜〕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周文王的一個兒子封於郜,他的後人以郜為姓。
〔黎〕據《元和姓纂》所記,黃帝後裔顓頊的孫子封於黎陽,建立黎國,他的子孫以黎為姓。
〔薊〕據《姓氏考略》等書記載:西周初,周武王封黃帝的後人於薊,建立薊國,他的後人以薊為姓。
〔薄〕據《百家姓考略》所記,薄姓係出古代的薄姑氏。又相傳,春秋時,宋國有一位大夫受封於薄,他的子孫於是以薄為姓。
印yìn宿sù白bái懷huái 蒲pú邰tái從cónɡ鄂è
注 解
〔印〕據《廣韻》、《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鄭穆公的兒子字子印,他的子孫在鄭國為大夫,以祖上的字印為姓。
〔宿〕據《姓氏考略》記載:西周初,周武王封伏羲氏的後人於宿,建立宿國,他的後代以國名宿為姓。
〔白〕據《百家姓考略》記載:春秋時,秦文公的兒子名公白,他的後代以白為姓。又據《元和姓纂》所記,春秋時,秦國的名臣百裏奚有一個孫子叫白乙丙,其後人以白為姓。
〔懷〕據《路史》記載:春秋時,宋國微子啟的後代皆姓懷。又據《百家姓考略》所記,西周初,周武王封其弟叔虞於懷,後又改封於晉,叔虞的一支後人以懷為姓。
〔蒲〕據《百家姓考略》所記,夏代封帝舜的後裔於州蒲,他的子孫以蒲為姓。
〔邰〕據《百家姓考略》所記,帝堯封後稷(jì)於邰,他的子孫以邰為姓。
〔從〕據《元和姓纂》所記,周平王封少子精英於樅(cōnɡ),建立樅國,稱樅侯,他的子孫改樅為從,以從為姓。
〔鄂〕據《百家姓考略》記載:春秋時,晉侯光居住在鄂邑,他的子孫以鄂為姓。又據《姓氏考略》所記,楚國王子封於鄂國,稱鄂王,他的子孫以鄂為姓。
索suǒ鹹xián籍jí賴lài 卓zhuó藺lìn屠tú蒙ménɡ
注 解
〔索〕據《姓氏考略》等書記載:索姓出自子姓,是商湯王的後裔。西周初,周武王把殷商七族中的索氏遷於魯國定居,他的後人皆姓索。
〔鹹〕據《姓苑》記載:商朝時有掌管卜祝巫事的大臣,稱鹹巫,其子孫以鹹為姓。
〔籍〕據《通誌·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晉大夫荀林父的孫子負責管理典籍文獻,其子孫以籍為姓。
〔賴〕據《風俗通義》記載: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後裔於賴,建立賴國,其子孫以賴為姓。
〔卓〕據《戰國策》記載:春秋時,楚威王有個兒子名公子卓,其子孫以卓為姓。
〔藺〕據《通誌·氏族略》所記,春秋時,晉穆公的少子封於韓,建立韓國。傳至韓厥,其玄孫名康,在趙國為官,受封於藺,其後代於是以封地名藺為姓。
〔屠〕據《百家姓考略》記載:商王族後裔封於屠,建立屠國,其子孫於是以屠為姓。
〔蒙〕據《元和姓纂》所記,夏朝初,封顓頊的子孫於蒙雙,他的後人於是以蒙為姓。
池chí喬qiáo陰yīn鬱yù 胥xū能nénɡ蒼cānɡ雙shuānɡ
〔池〕據《百家姓考略》所記,戰國時,有秦王族公子池,其後人以池為姓。又據《風俗通義》記載,春秋時,城邑有城牆,牆外有護城河,稱為池,在池邊居住的百姓就以池作為姓氏。
〔喬〕據《通誌·氏族略》等書記載:黃帝逝世後葬於橋山(今陝西黃陵縣),守陵人於是以山名橋字為姓,子孫又簡化為喬。
〔陰〕據《通誌·氏族略》記載:管仲的裔孫名修,在楚國做官,封為陰大夫,世稱陰修,其子孫以陰為姓。
〔鬱〕據《姓苑》記載:古有鬱國,為吳大夫封地,其公族以鬱為姓。又據《百家姓考略》記載,鬱姓“出自鬱林氏,楚伐鬱林遷其民於郢(yǐnɡ),為鬱氏”。
〔胥〕據《通誌·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晉國有位大夫叫胥臣,其子孫以胥為姓。
〔能〕據《百家姓考略》、《姓苑》等書所記,能姓出自熊姓。西周初,周成王有臣叫熊繹,因功受封,開始建立楚國。熊繹的兒子熊摯被封於夔(kuí),建立夔國,後來被滅。其國中百姓為避難,改熊為能,後人遂以能為姓。
〔蒼〕據《風俗通義》所記,黃帝之孫顓頊有八子,幫助帝堯治國。顓頊的長子名蒼舒,蒼舒的子孫以蒼為姓。
〔雙〕據《百家姓考略》等書所記,顓頊的裔孫受封於蒙雙,其後人以雙為姓。
注 解
聞wén莘shēn黨dǎnɡ翟zhái 譚tán貢ɡònɡ勞láo逄pánɡ
注 解
〔聞〕據《風俗通義》等書記載:聞姓出自聞人氏。春秋時,魯國有一位名人少正卯,很有學問,但他的主張與孔子不合。後來,孔子在魯國任大司寇時殺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當時聞名的人,其子孫便以聞人二字為姓,後來一部分後人又改姓聞。
〔莘〕據《百家姓考略》所記,夏王啟封帝嚳高辛氏之子於莘地,他的後人於是以莘為姓。
〔黨〕據《百家姓考略》所記,黨姓出自夏的後代。夏禹後裔世代居於黨項,於是以黨為姓。
〔翟〕據《百家姓考略》所記,黃帝的子孫居於翟地,於是以翟為姓。
〔譚〕據《百家姓考略》、《姓譜》記載:周朝封顓頊的子孫於譚,建立譚國,他的後代子孫於是以譚為姓。
〔貢〕據《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春秋時,孔子的弟子子貢的後人中有一部分人以貢為姓。
〔勞〕據《姓譜》、《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現在山東青島市的東麵有嶗山,古稱勞山。西漢初,勞山人開始與內地相通。漢王朝便賜勞山的居民以勞為姓。
〔逄〕據《百家姓考略》等書所記,炎帝裔孫名字叫陵,商朝時受封於逄,建立逄國,世稱逄伯陵。他的子孫以逄為姓。
姬jī申shēn扶fú堵dǔ 冉rǎn宰zǎi酈lì雍yōnɡ
注 解
〔姬〕據《帝王世紀》、《百家姓考略》等書所記,黃帝出生於姬水,於是以姬為姓。周朝王族是黃帝後裔,是姬姓始祖。
〔申〕據《元和姓纂》等書所記,炎帝後裔中有人受封於申地,建立申國,世稱申伯呂,他的子孫以申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