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據《路史》記載:夏禹王時有臣叫扶登氏,他的後人以扶為姓。

〔堵〕據《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春秋時,鄭國大夫洩寇受封於堵邑,世稱洩堵寇,他的子孫以堵為姓。

〔冉〕據《百家姓考略》所記,西周初,周文王少子季載受封於冉,稱冉季載,其後代以冉為姓。

〔宰〕據《百家姓考略》所記,宰姓係出於姬姓。周朝有大夫名宰孔,其子孫以宰為姓。

〔酈〕據《元和姓纂》記載:夏禹王封黃帝後人於酈邑,建立酈國。他的子孫於是以酈為姓。

〔雍〕據《通誌·氏族略》記載:西周初,周文王第十三子被封於雍,稱雍伯。他的子孫以雍為姓。

卻xì璩qú桑sānɡ桂ɡuì 濮pú牛niú壽shòu通tōnɡ

注 解

〔卻〕據《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記,春秋時,晉國公族叔虎在征戰中立功,晉獻公把卻邑封給他,建立卻國,他的子孫以卻為姓。

〔璩〕據《姓氏考略》所記,璩與遽(jù)通用,是指用金銀製的耳環,最早製作璩(耳環)的人的後人於是以璩為姓。

〔桑〕據《通誌·氏族略》記載:春秋時,秦國公族公孫枝,字子桑,其子孫以其字桑為姓。

〔桂〕據《桂氏家乘序》所記,周朝王族後裔姬季楨(zhēn)在秦國任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季楨被殺,其弟季眭(suī)為避禍,以自己名字眭的同音字桂作為子孫的姓氏。

〔濮〕據《路史》所記,虞舜的子孫封於濮地,其後人以濮為姓。又據《姓苑》記載:春秋時,衛國有一位大夫受封於濮地,其後世於是以濮為姓。

〔牛〕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商湯的後人,宋微子的裔孫名叫牛父。在宋國為官,為保衛宋國戰死,其後人便以牛字為姓。

〔壽〕據《史記》、《風俗通義》所記,春秋時,有吳王壽夢,其後人以壽為姓。

〔通〕據《元和姓纂》等書記載:春秋時,巴國有大夫封於通川,他的後人於是以通為姓。

邊biān扈hù燕yān冀jì 郟jiá浦pǔ尚shànɡ農nónɡ

〔邊〕據《元和姓纂》所記,商代時有諸侯國邊國,為伯爵,稱邊伯,他的後人皆姓邊。

〔扈〕據《百家姓考略》所記,夏朝時有扈國,其公族的後人以扈為姓。

〔燕〕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商朝封黃帝後裔伯倏(shū)於燕,其子孫以燕為姓。又據《百家姓考略》記載:西周初,周武王封召公於燕,建立燕國,其後人以燕為姓。

〔冀〕據《元和姓纂》所記,春秋時,晉國大夫舄(xì)芮受封於冀,其後人於是以冀為姓。

〔郟〕據《元和姓纂》所記,周朝王族後裔,有一支定居於郟鄏(rǔ),於是以地名郟為姓。

〔浦〕據《百家姓考略》等書所記,薑太公的後裔晉國大夫浦躒(lì),其子孫以浦為姓。

〔尚〕據《萬姓統譜》等書記載:薑太公名尚,輔佐周武王滅商有功,受封於齊。薑太公在周朝為太師,稱太師尚父,或簡稱尚父,其子孫於是以其名尚為姓。

〔農〕據《風俗通義》所記,西周初,封神農氏後裔任農正官,管理農業生產,其子孫於是以農為姓。

注 解

溫wēn別bié莊zhuānɡ晏yàn 柴chái瞿qú閻yán充chōnɡ

〔溫〕據《元和姓纂》所記,西周初,周武王封他的兒子叔虞於唐,稱唐叔虞。唐叔虞後人中的一支受封於溫地,這一支的子孫以溫為姓。

〔別〕據《百家姓考略》所記,“古諸侯卿大夫長子,世為宗子。宗子之次子,世為小宗。小宗之次子為別子”。按古代宗法製度,別子不能姓祖父之姓,有一支就以別為姓。

〔莊〕據《姓氏考略》所記,春秋時,楚莊王的支庶子孫以祖上諡號莊為姓。

〔晏〕據《百家姓考略》所記,晏姓係出陸終氏,陸終的兒子晏安,他的子孫以晏為姓。

〔柴〕據《通誌·氏族略》所記,西周初,周武王封薑太公於齊,建立齊國。齊國公族本為薑姓,但其後世裔孫有一人名高柴。高柴的孫子字舉,他以其祖父的字柴為姓,名柴舉,其子孫皆以柴為姓。

〔瞿〕據《百家姓考略》記載:商朝有個大夫因受封於瞿上,從而名瞿父,其後人於是以瞿為姓。

〔閻〕據《新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西周初,周武王封太伯曾孫仲奕(yì)於閻鄉,仲奕的子孫於是以閻為姓。

〔充〕據《姓譜》記載:周朝官製中有充人一職。充人是管飼養祭祀用牲畜的官,其子孫以充為姓。

注 解

慕mù連lián茹rú習xí 宦huàn艾ài魚yú容rónɡ

注 解

〔慕〕據《路史》記載:帝嚳的後裔中有慕容氏,慕容氏的子孫中有的以慕為姓。

〔連〕據《姓氏考略》記載:顓頊曾孫陸終的兒子名惠連,其子孫以連為姓。

〔茹〕據《百家姓考略》所記,茹姓出自如姓,漢代有人名如淳(chún),其後人加草頭,遂成茹,以茹為姓。

〔習〕據《風俗通義》記載:古代有習國,習滅國後,其公族以習為姓。

〔宦〕據《姓氏五書》所記,宦姓“當取意於仕宦,不以閹宦為姓,今貴州遵義縣有此姓,江蘇丹陽亦多”。由此可知,宦姓出自官宦的後代。

〔艾〕據《通誌·氏族略》所記,艾氏為“夏少康臣汝艾,其後人以艾為姓”。

〔魚〕據《百家姓考略》所記,魚姓“係出子姓,宋司馬子魚之後,以父王字為氏”。這是魚姓的始祖。

〔容〕據《通誌·氏族略》所記,虞舜的後裔中有個名叫仲容的,其後人以容為姓。

向xiànɡ古ɡǔ易yì慎shèn 戈ɡē廖liào庾yǔ終zhōnɡ

〔向〕據《姓氏考略》所記,春秋時,宋桓公有子字向父,其子孫以向為姓。

〔古〕據《風俗通義》記載:周朝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子孫以古為姓。

〔易〕據《姓氏考略》記載:春秋時,齊桓公有寵臣雍(yōnɡ)巫,字易牙。此人精於烹調技術,其子孫以易為姓。

〔慎〕據《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春秋時,楚國白公勝的後人受封於慎邑,其子孫於是以慎為姓。

〔戈〕據《姓譜》所記,夏朝時,封同姓人於戈,其子孫於是以戈為姓。

〔廖〕據《百家姓考略》等書所記,商朝時封黃帝的子孫叔安於廖,其後人於是以廖為姓。

〔庾〕據《百家姓考略》、《元和姓纂》等書所記,周朝時設有庾廩(lǐn)的職業(保管糧食),其後人以庾為姓。

〔終〕據《元和姓纂》等書所記,顓頊的裔孫陸終,其子孫以終為姓。

注 解

注 解

暨jì居jū衡hénɡ步bù 都dū耿ɡěnɡ滿mǎn弘hónɡ

〔暨〕據《姓氏考略》等書記載:顓頊帝的後裔陸終的兒子名箴(zhēn),受封於大彭,為大彭氏。在商代,大彭的後人有的受封於諸暨,其後人有部分姓諸,有部分姓暨。

〔居〕據《百家姓考略》等書所記,晉國大夫先且居的後人,其中一支以居為姓。

〔衡〕據《通誌·氏族略》等書記載:商湯的丞相伊尹在商朝建立後,被尊稱為“阿衡”,伊尹的子孫有的以衡為姓。

〔步〕據《百家姓考略》所記,晉國大夫舄(xì)步揚的後人,有的以步為姓。

〔都〕據《百家姓考略》、《通鑒》等書所記,春秋時,鄭國公孫大夫字子都,是美男子,又是勇士,很有名。其後人有的以都為姓。

〔耿〕據《通誌·氏族略》、《百家姓考略》等書所記,商代時有耿國,周朝封周姓人於耿,耿為諸侯國,耿國滅後,其公族以耿為姓。

〔滿〕據《姓氏考略》記載:帝舜的裔孫胡公滿的子孫,有的以滿為姓。

〔弘〕據《元和姓纂》、《風俗通義》等書所記,春秋時,衛國有大夫名弘演,其後人以弘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