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4
匡kuānɡ國ɡuó文wén寇kòu 廣ɡuǎnɡ祿lù闕què東dōnɡ
注 解
〔匡〕據《風俗通義》、《古今姓氏書辯證》等書所記,春秋時,魯國的句須任匡邑地方長官,其後人於是以匡為姓。
〔國〕據《元和姓纂》、《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春秋時,鄭穆公的兒子公子發,字子國,其子孫有的以祖上的字國為姓。
〔文〕據《風俗通義》記載:周文王的支庶子孫有的以祖上諡號文字為姓。
〔寇〕據《韻譜》記載:周文王的兒子康叔在周朝為司寇,其後世支庶子孫,有的以寇為姓。
〔廣〕據《風俗通義》、《姓譜》等書記載:黃帝時,有人名廣成子,隱居山中,其子孫有的以廣為姓。
〔祿〕據《百家姓考略》所記,殷紂王的兒子武庚,字祿父,其子孫以祿為姓。
〔闕〕據《百家姓考略》記載:春秋時,魯國有闕黨邑,有人受封於此地,則以闕為姓。
〔東〕據《通誌·氏族略》等書記載:帝舜有七個好友,其中一個名東不訾(zī)(也有的書作東不識),他的子孫以東為姓。
歐ōu殳shū沃wò利lì 蔚yù越yuè夔kuí隆lónɡ
注 解
〔歐〕據《新唐書·宰相世係表》、《姓譜》等書記載:春秋時越王勾踐的裔孫,越王無疆的次子蹄,被封於烏程歐餘山之南,稱歐陽亭侯。他的子孫有的以歐為姓。又據《百家姓考略》所記,歐姓為歐冶子的子孫。春秋時越國有一位以冶煉鑄造技術聞名的匠人叫歐冶子,他曾為越王勾踐鑄造過名劍。歐冶子的子孫有的以歐為姓。
〔殳〕據《百家姓考略》、《通誌·氏族略》等書所記,帝舜有大臣殳斤,他的後人以殳為姓。
〔沃〕據《百家姓考略》等書所記,商王沃丁的後人以沃為姓。
〔利〕據《路史》等書載:皋陶後裔有個理利貞。因逃避紂王迫害,曾避難李子樹下,食李充饑,於是改名李利貞,其後人有的以李為姓,也有的以利為姓。
〔蔚〕據《姓氏考略》所記,周代,鄭國公子翩(piān)受封於蔚邑,世稱蔚翩。他的後人於是以祖上封邑蔚為姓。
〔越〕據《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夏禹王後裔,夏王少康之子無餘,受封於會稽(jī),建立越國。滅國後,其公族後人有的以越為姓。
〔夔〕據《通誌·氏族略》、《百家姓考略》等書所記載:春秋時,楚國國君的六世孫熊摯受封於夔城,建立夔國。滅國後,其後人便以國名夔為姓。
〔隆〕據《姓氏考略》所記,春秋時魯國有一個地方名隆邑,居住於此地或受封於此地的人於是以隆為姓。
師shī鞏ɡǒnɡ厙shè聶niè 晁cháo勾ɡōu敖áo融rónɡ
注 解
〔師〕據《風俗通義》等書記載:夏商周時代,掌管音樂歌詠的官名師,如上古有師延、師涓,周朝有師尹,這些音樂官的子孫多以師為姓。
〔鞏〕據《潛夫論》等書所記,周朝周敬王時有一個同族卿士簡公封於鞏,稱鞏簡公。他的子孫以鞏為姓。
〔厙〕據《風俗通義》所記,“古守厙大夫,因官命氏”。據此可知,厙乃庫之俗音,義同。守厙,即守庫。其子孫以官名厙為姓。
〔聶〕據《百家姓考略》所記,春秋時,齊丁公封支庶子孫於聶城,其後人以封地聶為姓。
〔晁〕據《通誌·氏族略》所記,周景王的小兒子名朝,在周景王死後爭奪王位失敗,逃往楚國,他的後人以朝為姓。因朝與晁同音,後來又改為晁姓。
〔勾〕據《百家姓考略》記載:遠古時有勾芒氏,其子孫改為單姓勾。
〔敖〕據《風俗通義》等書記載:古帝顓頊的老師太敖,其後人以敖為姓。
〔融〕據《世本》等書記載:古帝顓頊的後裔有祝融氏,其後人有的姓祝,有的姓融。
冷lěnɡ訾zī辛xīn闞kàn 那nā簡jiǎn饒ráo空kōnɡ
注 解
〔冷〕周文王之子康叔的裔孫封於冷水,其後代遂以冷為姓。
〔訾〕據《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帝嚳的一個妃子是訾陬(zōu)氏人,訾陬氏的子孫於是以訾為姓。
〔辛〕據《元和姓纂》所記,夏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封其支庶子於莘,莘與辛音相近,其子孫於是以辛為姓。
〔闞〕據《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春秋時齊國大夫止封於闞,稱闞止,其子孫以闞為姓。
〔那〕據《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春秋時有權國。楚武王滅權國,將權國人遷往那處,其子孫於是以那為姓。
〔簡〕據《百家姓考略》、《元和姓纂》等書記載:春秋時晉國大夫狐鞠(jū)居受封於續,死後諡號簡,稱為續簡伯,他的子孫以簡為姓。
〔饒〕據《史記·趙世家》所記,趙悼(dào)襄王六年封長安君於饒,其後人於是以饒為姓。
〔空〕據《百家姓考略》所記,空姓出於古空侯氏,其子孫以空為姓。又據《姓氏考略》所記,商代始祖契(qì)的子孫受封於空桐,於是姓空桐,又改為單姓空。
曾zēnɡ毋wú沙shā乜niè 養yǎnɡ鞠jū須xū豐fēnɡ
注 解
〔曾〕據《世本》、《百家姓考略》等書所記,夏少康帝封兒子曲列於曾,其子孫以曾為姓。
〔毋〕據《百家姓考略》所記,毋姓係出田氏。齊宣王封弟於毋邱,以此延續對其祖先胡公滿的祭祀。從此其後代分為三姓:一支姓胡毋,一支姓毋邱,一支姓毋。
〔沙〕據《姓苑》記載:炎帝時有大臣夙沙氏,其子孫以沙為姓。
〔乜〕據《元和姓纂》記載:春秋時,衛國大夫食采於乜城,其子孫以地名乜為姓。
〔養〕據《姓氏考略》、《左傳·昭公三十年》所記,春秋時,吳國公子掩餘、燭庸逃到楚國,楚王讓他們在養成地居住,其子孫於是以養為姓。
〔鞠〕據《元和姓纂》所記,後稷的孫子名鞠陶,其後人以其名鞠為姓。
〔須〕據《風俗通義》等書所記,春秋時有須句國,其公族稱須句氏,後改為須姓。
〔豐〕據《通誌·氏族略》等書記載:春秋時,鄭穆公的兒子名豐,其後人以豐為姓。
巢cháo關ɡuān蒯kuǎi相xiānɡ 查zhā後hòu荊jīnɡ紅hónɡ
注 解
〔巢〕據《姓譜》、《通誌·氏族略》等書所記,上古有先民居山中,以樹為巢,稱有巢氏。夏禹王封有巢氏後人建立巢國。後巢國被楚所滅,其國中百姓便以巢為姓。
〔關〕據《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夏朝時有個賢臣關龍逢,對夏帝桀的荒淫殘暴敢於當麵直諫(jiàn),觸怒夏桀而被殺害。他的子孫以關為姓。
〔蒯〕據《百家姓考略》所記,春秋時,衛莊公名蒯聵(kuì),其子孫以蒯為姓。
〔相〕據《姓譜》、《百家姓考略》等書記載:夏王有帝王名相,其後人以相為姓。又據《姓氏大全》記載:商王河甲居於相,其後人以相為姓。
〔查〕據《百家姓考略》、《姓苑》等書所記,春秋時,齊頃公封其子於楂,其後人以楂為姓,後來去掉木旁,改為姓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