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解

〔鍾離〕出自嬴姓。周代時,伯益的後人有封國鍾離國,春秋時鍾離國被楚國所滅,國人遂以原國名命姓,稱鍾離氏。

〔宇文〕起源於遼東,為南單於之後。魏晉時,北方鮮卑族有宇文氏部落,東晉時進踞中原,號稱宇文國,以宇文為姓,稱宇文氏。

〔長孫〕長孫複姓本為拓跋氏,為後魏獻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後。

〔慕容〕出自漢代,以寺廟名稱命姓,稱慕容氏。

〔鮮於〕據《通誌·氏族略》記載:西周初,周武王封商紂王的叔父箕子於朝鮮。箕子的支庶子仲食采於於地,他的子孫遂以“鮮”和“於”組成複姓。

〔閭丘〕春秋時,齊國有一位大夫名嬰,在閭丘居住,時稱閭丘嬰。他的子孫遂以閭丘為姓。

司sī徒tú 司sī空kōng 亓qí官guān

司sī寇kòu 仉zhǎnɡ督dū 子zǐ車chē

注 解

〔司徒〕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夏、商、周三朝都設置司徒官職,是六卿之一,地位很高,相當於宰相。擔任過此官職的人的後世子孫,有的就以司徒為姓。

〔司空〕據《通誌·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晉國設置司空官職,任此職的子孫有的以司空為姓。

〔亓官〕亓與笄在古代是一個字,讀機音。後來,亓又讀齊音。笄是一種插在綰起頭發上的簪子。周代設有掌管笄禮的官職,任此職之人的子孫遂以祖上官稱笄官為姓,笄又簡化為亓,遂有亓官之姓。

〔司寇〕周武王時,任蘇仇生為司寇,這是掌管司法刑獄的官。他的子孫遂以祖上官稱司寇為姓。

〔仉〕 仉姓出自黨姓。春秋時,魯國大夫中有人姓黨,他的後人有一支以音為姓,故姓掌。後來又有人改掌為仉。

〔督〕 戰國時燕國有一地方名督亢,荊軻刺秦王所用的匕首就藏在督亢地圖中,居住在該地的百姓以督為姓。

〔子車〕周朝時,秦國大夫有子車氏,其族人複姓子車。秦穆公時有子車仲行、子車奄息、子車鉗虎,三人政績卓著,世稱“三良”。秦穆公死,以“三良”殉葬,《詩經·秦風·黃鳥》反映的就是這一事件,表現世人對“三良”的同情和對人殉製度的憤怒。“三良”的子孫有的改複姓為單姓,以車為姓。

顓zhuān孫sūn 端duān木mù 巫wū馬mǎ

公gōng西xī 漆qī雕diāo 樂yuè正zhèng

注 解

〔顓孫〕據《尚友錄》所記,春秋時,陳國公子顓孫在晉國做官,他的後人以顓孫為姓。

〔端木〕據《論語》等書記載:春秋時,孔子的弟子中有衛國人端木賜,字子貢,他的子孫皆姓端木。

〔巫馬〕據《姓氏考略》所記,周朝時,設置有馴養和醫治馬病的官職,稱巫馬。其後人就以祖上官職巫馬為姓。

〔公西〕據《姓氏尋源》所記,春秋時,魯國公族季孫氏的一支子孫以公西為姓,孔子弟子中就有一個公西赤。

〔漆雕〕據《路史》記載:春秋時,魯國有複姓漆雕的家族,其後人皆姓漆雕。孔子弟子有漆雕開。後人也有人單姓漆。

〔樂正〕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朝設有樂正官,管理音樂工作。他的子孫以樂正為姓。

司sī徒tú 司sī空kōng 亓qí官guān

司sī寇kòu 仉zhǎnɡ 督dū 子zǐ車chē

壤rǎng駟sì 公gōng良liáng 拓tuò跋bá

夾jiá穀gǔ 宰zǎi父fǔ 穀gǔ梁liánɡ

注 解

〔壤駟〕據《姓氏考略》等書記載:春秋時有複姓壤駟的家族。孔子弟子有壤駟赤。

〔公良〕有個名叫良的公子,世稱公子良。他的後人以公良為姓。

〔拓跋〕據《魏書·官氏誌》記載:複姓拓跋出自古代鮮卑族,其後人拓跋珪於公元386年建立北魏政權。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複姓拓跋為單姓元,他自己改姓名為元宏。

〔夾穀〕據《姓氏考略》記載:複姓夾穀出自女真族。

〔宰父〕據《孔子家語》所記,周朝時設有管理公卿官員升遷考核的官職,稱宰夫。因夫與父音相近,後來轉變成宰父,他的子孫以祖上官職宰父為姓。

〔穀梁〕據《姓氏尋源》等書記載:古代稱良種穀子為粱,種植穀粱的氏族,以穀粱為姓,後來粱改為梁,穀梁複姓遂流傳下來。

晉jìn楚chǔ 閆yán法fǎ 汝rǔ鄢yān

塗tú欽qīn 段duàn幹gān 百bǎi裏lǐ

注 解

〔晉〕據《元和姓纂》記載:周初,周武王的兒子虞叔受封於唐,稱唐虞叔。唐虞叔的兒子遷居晉水,建立晉國,稱晉侯。他的子孫以晉為姓。

〔楚〕據《姓苑》所記,周成王封熊繹於楚,他的子孫遂以楚為姓。

〔閆〕據《姓譜》記載:閆姓為閻姓的別支。閆、閻二姓同出一源。

〔法〕戰國時,齊襄王名法章。秦國滅齊後,齊國的公族子孫為避禍,遂以祖上名的法字為姓。

〔汝〕據《姓源》記載:東周初期,周平王封小兒子於汝邑,他的子孫遂以汝為姓。

〔鄢〕據《國語》所記,古代有鄢國。春秋時鄢國被鄭國所滅,其公族後人遂以鄢為姓。

〔塗〕據《姓氏族譜箋釋》記載:夏朝時有塗山氏,其後人省去山字,以塗為姓。又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古有塗水,即今天的滁河,發源於安徽東部滁縣。古代居住在塗水岸上的人以塗為姓。

〔欽〕據《姓苑》記載:欽姓起源於吳地,即今江蘇、浙江一帶。

〔段幹〕春秋時,哲學家老子李聃的裔孫李宗在魏國為將,他受封於段幹,他的子孫遂以段幹為姓。

〔百裏〕據《史記》、《中國姓氏起源》等書所記載:春秋時秦國大夫百裏奚的子孫以百裏為姓。

東dōng郭guō 南nán門mén 呼hū延yán

歸ɡuī海hǎi 羊yáng舌shé 微wēi生shēng

注 解

〔東郭〕據《姓譜》記載:周朝時,一座城有內城和外城,外城稱郭。當時齊國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稱東郭大夫,後來又稱東郭氏,他的子孫遂以東郭為姓。

〔南門〕據《姓氏考略》等書所記,古代居住在南城門一帶的居民有的以南門為姓。又相傳,夏代置有管理南城門的官職,任該職的後人有的以南門為姓。

〔呼延〕古代匈奴人有的家族稱呼衍氏,入中原後改為呼延,其後人遂以呼延為姓。

〔歸〕 春秋時有宗胡國,其君族為歸姓。後來宗胡國被楚所滅,其國君的子孫有的以歸為姓。

〔海〕 據《姓苑》、《尚友錄》等書記載:春秋時,衛國有大臣海春,他的子孫皆姓海。

〔羊舌〕據《元和姓纂》等書所記,春秋時晉國晉靖侯的後人,有的受封於羊舌邑,其子孫遂以羊舌為姓。

〔微生〕據《路史》記載:春秋時,魯國有貴族微生氏,他的後人以微生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