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述而第七(3 / 3)

【新解】舜有五位賢臣而能使天下得到治理。周武王說:“我有能治理國家的大臣十人。”孔子說:“人才難得,難道不是這樣的嗎?唐堯和虞舜的時代以及武王的時候,人才最昌盛。但是武王的十個治國大臣中還有一個是婦女,所以說隻是九位罷了。周文王得了天下三分之二,仍舊向商紂稱臣。周文王的道德,可以算是達到最高境界了。”

【原文】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新解】孔子說:“禹,我對他沒有什麼可挑剔的了。他自己的飲食很差卻把祭品辦得十分豐盛,他自己穿的衣服很差卻把祭服做得十分華美,他居住的地方很簡陋卻盡力興辦水利。禹,我對他是沒有什麼可指責的了。”

子罕第九

【原文】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新解】孔子絕對不存在這四種毛病:不憑空去猜測,不絕對去肯定,不固執己見,不唯我獨尊。

【原文】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新解】孔子說:“我有知識嗎?我其實沒有知識。有一個農人問我,我本是完全不知道這個問題的。我就從他所提問題的始終、本末、正反問他,一步步問到底,得到答案後才盡量告訴他。”

【原文】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新解】孔子見到穿喪服的人、穿戴著禮帽禮服的人以及瞎了眼睛的人,他們要來見孔子,就算是年輕人,孔子也一定要從坐席上起身;若是從他們身旁走過,也必定會快步走。

【原文】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新解】孔子病得很嚴重,子路就讓孔子的學生們扮做家臣準備料理喪事。孔子病情好轉後知道了這件事,於是說:“仲由這種騙人的勾當已經很久了啊!我本來沒有家臣,卻要裝著有家臣,我欺騙誰呢?欺騙天嘛!我與其死在家臣的手裏,還不如死在你們這些弟子手裏。我就算沒有條件享受卿大夫的葬禮,難道我會死在路上沒人安葬我嗎?”

【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新解】孔子打算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說:“那地方很簡陋,怎麼住呢?”孔子說:“有君子去居住,怎麼會簡陋呢?”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新解】孔子站在河邊說:“時光消逝就像這河水一樣啊!它日夜不停地向前流走。”

【原文】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新解】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像喜愛美色那樣喜愛道德的人啊。”

【原文】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新解】孔子說:“就如同堆一座土山,隻差一筐土就堆成山了,但是沒有繼續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就如同用土平地,雖然剛倒下一筐土,但繼續幹下去,那還是我自己要堅持去做的!”

【原文】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新解】孔子說:“年輕人是可怕的,怎麼能夠斷定後一輩的人將來趕不上現在我們這一輩人呢?若是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時還沒有什麼聲望,這個也就不值得害怕了。”

【原文】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新解】孔子說:“合乎正道的告誡之詞,能夠不接受嗎?改正了錯誤是可貴的。用恭敬的話來讚許,能不高興嗎?能分析鑒別這恭敬的話的才可貴。隻管高興而不加以分析鑒別,隻表示接受而不加以改正,對這種情況我是沒有辦法了。”

【原文】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新解】孔子說:“要把忠實誠懇放在首要位置,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過錯不要怕改正。”

【原文】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新解】孔子說:“三軍的統帥可以被抓,一個人的意誌卻不能被人強迫改變。”

【原文】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新解】孔子說:“有的人能跟他一起學習,但未必可以同他一起追求真理;有的人能和他共同追求真理,但未必可以跟他堅定不移地在一起;有的人能與他堅定不移地在一起,但未必可以和他權衡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