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鄉黨第十(3 / 3)

子路第十三

【原文】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新解】子路問如何管理政事。孔子說:“自己身體力行引導百姓,隨後讓他們辛勤地勞動。”子路請求孔子多講解一些,孔子說:“按上麵說的做,不要懈怠就可以了。”

【原文】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新解】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他向孔子問怎樣管理好政事。孔子說:“教導手下辦事的人,寬容別人的小過錯,提拔優秀的人才。”仲弓說:“怎麼才能知道哪些是優秀人才,從而提拔任用他們呢?”孔子說:“提拔任用你自己所了解的人,那些你不了解的人,別人難道會把他們埋沒了嗎?”

【原文】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新解】孔子說:“熟讀了《詩經》三百篇,讓他處理政務,卻辦不通;叫他出使外國,卻又不能獨立地應對。書就算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處呢?”

【原文】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新解】孔子談到衛國的公子荊時說:“他善於治理家政,會過日子。當他的財物剛開始有時,就說:‘將就湊合著足夠了。’當財物稍微多一些時,就說:‘差不多完備了。’當財物多起來時,卻說:‘差不多是完善了。’”

【原文】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新解】孔子說:“如果有人用我來治理國家,一年的時間就差不多會有起色了,經過三年就很有成效了。”

【原文】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新解】孔子說:“‘善人治理國家一百年,就能戰勝殘暴,免除殺戮了。’這句話說得確實正確啊!”

【原文】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新解】孔子說:“就算有一位聖明王者興起,也必須經過30年的時間才能實現仁政。”

【原文】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新解】葉公問孔子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說:“使境內的人感到高興,並且使境外的人都來投靠您。”

【原文】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新解】子夏在做了莒父這個地方的長官後,向孔子詢問如何治理政事的方法。孔子說:“不能隻求快,不要隻貪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小利,就成不了大事。”

【原文】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新解】葉公告訴孔子說:“我們那裏有個坦白又直爽的人,他的父親偷了別人的羊,他就出來告發了。”孔子說:“我們那個地方坦白直爽的人與你們那兒的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我們那裏的直爽就表現在這裏了。”

【原文】子貢問:“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悌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新解】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說:“自己在做事時有知恥之心,出使外國,能夠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這樣可以叫做士。”子貢又問:“請問次一等的呢?”孔子說:“宗族中的人稱讚他孝順父母,鄉黨們稱他尊敬兄長。”子貢又問:“請問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說:“說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堅持到底,不問是非地固執己見,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說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貢說:“現在的執政者,您看怎麼樣?”孔子說:“唉!這些氣量狹小的人,哪裏能數得上呢?”

【原文】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新解】孔子說:“找不到言行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與他們交往,那必定會結交激進的人和正直的人!激進的人一心向前,而正直的人不肯同流合汙。”

【原文】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新解】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做人若沒有恒心,是不能做巫醫的。’這句話說得好啊!”《易經》上說:“三心二意,不堅守自己的德操,就會承受羞辱。”孔子說:“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要無恒心的人不要去占卦罷了。”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新解】孔子說:“君子能相互和諧共處,但是不盲目附和;小人是盲目附和,卻不能和諧共處。”

【原文】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新解】孔子說:“君子心境安寧,不驕傲自大;小人驕傲自大,心境卻不安寧。”

【原文】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新解】孔子說:“剛強、堅毅、質樸、言語謹慎,這些品德就接近仁。”

【原文】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新解】子路問道:“怎樣做才可以稱為士呢?”孔子說:“互相善意地批評又能和睦相處,就可以稱為士了。朋友之間是互相善意地批評,兄弟之間是親切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