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3 / 3)

第二天,木鹿大王率本洞洞丁和猛獸出戰。趙雲、魏延迎戰。木鹿大王口念咒語,手搖蒂鍾。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如同驟雨;一聲號角響過,虎豹豺狼、毒蛇惡蠍乘風而出,張牙舞爪,衝了過來。蜀兵無法抵擋,便往後退。蠻兵一路追殺,蜀兵大敗。

趙雲、魏延回來向諸葛亮請罪。諸葛亮笑著說:“我已有辦法對付他。”第二天,孔明引兵到洞口叫戰。木鹿大王與孟獲領兵出戰。木鹿大王口中念咒,手搖蒂鍾。片刻間,狂風大作,猛獸突出。孔明將羽扇一搖,這風就吹回到了蠻陣中。這時,蜀陣中假獸湧出。蠻陣中的真獸見蜀陣中的假獸口吐火焰,鼻出黑煙,身搖銅鈴,張牙舞爪而來,都不敢前進了。孔明驅兵大進,往前衝殺。木鹿大王死於亂軍之中。

諸葛亮進入洞中,正要分頭緝拿孟獲,卻看見孟獲的妻弟押著孟獲和他的夫人及宗黨一百多人前來投降。諸葛亮命令手下軍士捉了這些人,說道:“孟獲,你以為這是你洞中的人押你前來投降,我就一定會相信你?然後,你詐降成功,就要在這洞中殺了我!”說完,命軍士搜身,果然發現這些人都身藏利刃。諸葛亮又問:“你以前說隻要我在你家捉住你,你就會投降,這次可說話算話?”孟獲說:“這次是我自己來送死,不是因你有能耐才捉住了我。我心中仍是不服。如果你第七次捉了我,我就真心降了你,永不再反。”諸葛亮便命人放了孟獲及其隨從。

孟獲離了銀坑洞,去投奔烏戈國國主兀突骨。這兀突骨身高丈二,不吃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他手下有一支軍隊,都穿著藤甲。這藤甲長在山澗的石壁上,將其砍來曬幹,再用油浸幾十遍,然後製成鎧甲。這鎧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遇水不濕,刀槍不入,因此,這支軍隊號稱“藤甲軍”。

孟獲再三哀求,兀突骨終於答應啟用手下藤甲軍為孟獲報仇。

諸葛亮與烏戈國國主兀突骨在桃花渡口對陣,魏延引兵出戰。蠻兵卷地而來,蜀兵用弓箭射向藤甲,不能穿透;用刀砍也仍不起作用。藤甲軍又都使利刀鋼刃,蜀軍抵擋不住,全都敗逃。

回到大寨,報告孔明。孔明到桃花渡北岸,遍觀地理。忽見一穀,形如長蛇,周圍懸崖峭壁,沒有樹木。經詢問才知道,此穀名叫盤蛇穀。孔明大喜,道:“滅藤甲軍就在此穀中。”說完,他吩咐趙雲、馬岱如此如此;又對魏延說:“你領兵去桃花渡下寨,如果藤甲軍前來挑戰,你就棄寨而逃。限你半個月內連輸十五陣。”

魏延依計,邊戰邊退,連敗十五陣。蠻兵緊緊追趕,不知不覺中就來到盤蛇穀。忽然,橫木亂石滾下,封住穀口。兀突骨命令開路,前麵忽然出現了許多裝著幹柴的車子。原來,那車上都放著火藥。隻聽一聲號令,兩邊山上火把亂扔,車上著火,火藥爆炸,滿穀火光亂飛,藤甲遇火就著。兀突骨和他的三萬藤甲軍全部被燒死。孟獲率兵來救時,被孔明活捉。

孟獲感激孔明七擒七縱之恩,終於真心地投降了孔明。孔明仍命孟獲為洞主,將已奪取的南方土地歸還給孟獲。於是,蠻人都非常感激孔明的恩情,將孔明尊為“慈父”,為他立了生祠,天天祭祀。不久,孔明率領蜀軍返回了蜀國。

伐中原上出師表

諸葛亮平定了南方的叛亂,回到成都。這時魏文帝曹丕病死,曹丕的兒子曹睿繼承了王位。曹睿封曹真為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華歆為太尉,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空,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當時,雍州、涼州缺人鎮守,司馬懿上表請求去守雍、涼二州,曹睿同意了,就讓司馬懿總督雍、涼二州的兵馬。

諸葛亮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準備出師中原,攻打魏國。但他對司馬懿這個人十分擔憂。參軍馬謖說:“丞相剛剛平定叛亂,軍隊十分疲勞,我有一計,可讓司馬懿死在曹睿手裏。”諸葛亮忙問是什麼計。馬謖說:“司馬懿雖然足智多謀,但曹睿對他一直有防備,並不十分信任他。我們可派人到洛陽、鄴城等地散布消息,說司馬懿要謀反,同時偽造司馬懿告示天下的檄文。曹睿知道後,一定會殺了他。等司馬懿一死,您就沒有心腹之患了。”諸葛亮采納了馬謖的這一計謀,於是依計而行。

果然,過了不久,鄴城內外就傳遍了司馬懿要謀反的謠言,城門上還出現了一張司馬懿布告天下的檄文,號召天下百姓起來推翻曹睿。兵士把這篇檄文揭下來送進皇宮。

曹睿一看,當即大怒,連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太尉華歆說:“難怪司馬懿主動要去守雍、涼二州,原來是為謀反做準備。太祖武皇帝曾經說過,司馬懿如虎似狼,不可給他授權太久,否則會成為國家的大患。果然不出太祖所料,如今他就露出了馬腳,應該馬上殺了他!”王朗也說:“司馬懿很有謀略,向來胸懷大誌,如不盡早除掉,以後必成禍害!”曹睿一聽,罷免了司馬懿的官職,讓曹休接替他總督雍、涼二州兵馬。

諸葛亮聽說反間計成功,十分高興,於是馬上寫了出師表,奏請後主,準備出師中原。後主劉禪看了出師表,說:“丞相南征蠻人,一路艱辛,剛剛回來,應好好兒休息一段時間,怎麼又急著北伐中原呢?”諸葛亮說:“臣受先帝重托,日夜不敢有半點兒鬆懈。現在南蠻已經平定,沒有後顧之憂了,司馬懿又被我用反間計弄下了馬,掃除了一大障礙,我正好趁這大好時機北伐中原。”後主隻得準奏,親自帶著文武百官送出城外十多裏。

諸葛亮帶領人馬進入魏國境地,在沔陽駐紮下來。這時有人報告,說曹將夏侯懋帶領二十多萬人馬前來迎戰。諸葛亮令先鋒趙雲出兵。

兩軍交鋒,夏侯懋連損五員大將,膽戰心驚之下,連夜召集眾將領商議,說:“趙雲雖然年老,但英雄本色不減當年。我們都不是他的對手,這可怎麼辦?”謀士程武說:“趙雲英勇善戰,隻可智取。明天出戰,可先埋伏兩支人馬,再把趙雲引入伏擊圈內,然後就可把他捉住。”

第二天,夏侯懋先埋伏好人馬,又來挑戰。趙雲上馬迎戰。鄧芝說:“魏兵昨天才被打敗,今天又來挑戰,可能有詭計,將軍要小心。”趙雲滿不在乎地說:“夏侯懋無勇無謀,根本不用擔心,我今天一定要活捉他!”說完就殺向魏兵。魏軍將領一齊圍上來與趙雲廝殺,鬥了幾個回合,就都敗下陣去。趙雲乘勝追擊,等他意識到中計時,已陷入了包圍圈中。

鄧芝見勢不好,連忙衝上去救援,卻怎麼也衝不進去。魏兵把趙雲團團圍住,趙雲左衝右突,也無法打開缺口,於是,他帶著兵士向山上衝去。剛到半山腰,魏兵就用石塊往下砸來,蜀兵傷亡慘重。趙雲仰天長歎一聲:“都怪我輕敵,今天是死定了!”

就在這危急時刻,東北方向喊聲大震,一隊人馬殺過來,原來是張苞帶著援兵趕來了。忽然西北方向又是一陣喊聲,原來是關興帶領五千人馬殺來了。趙雲抖擻精神,與兩位小將三麵夾擊,將魏兵殺得抱頭鼠竄、死傷無數。

夏侯懋本不是什麼將才,見隊伍大亂,心裏十分懼怕,馬上帶著隨從往南安郡方向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