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古玩收藏
古玩被視做人類文明和曆史的縮影,它融合了曆史學、方誌學、金石學、博物學、鑒定學及科技史學等知識內涵,是一種具有曆史積澱的珍貴物品。
古玩概述
古玩溯源
古玩,舊時稱為骨董。骨董,就是雜碎的意思。以前江南人好做“骨董羹”,即將各種食物混雜在一起烹燒,肉類燒的爛化。而骨頭還完好的存在。骨董之骨就是所謂“過去之精華”,而董有身藏不漏之意,即深藏的過去之精華。也有人將骨董寫作“古董”的。現在人們多知古董,一來是因為古、骨同音,另外,古董即古代深藏的珍奇之物,這種解釋似乎更深入人心,更易為人接受。
20世紀50年代初,有人鑒於《書經》:“玩人喪德,玩物喪誌”之說建議將古玩改為文物。古玩業改為文物業,文物一詞通用至今。然而正如有人撰文說的那樣,玩物未必就會喪誌,而且古玩一詞所包含的對古舊遺物把玩賞的意韻是其他詞代替不了的,所以我們仍稱“古代文玩”為古玩。
價值及作用
古玩的價值是客觀的,是古玩本身所固有的。總的來說,古玩主要有曆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古玩的作用,是古玩價值的具體體現。古玩對社會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鑒作用和為科學研究提供資料的作用。
古玩作用的大小,取決於古玩價值的高低,因而古玩的作用也會隨著人們對古玩價值認識的深化而變化。有時同樣的古玩,在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其價值也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通常不是改變或降低了它的固有價值,而是增添了新的價值。這種情況隻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發生。
古玩是一定曆史時期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無不具有時代的特點。一切古玩都具有曆史價值。不同類別的古玩,從不同的側麵分別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以及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的狀況。各種類別古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反映了社會的變革、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發展變化。
總的來說,古玩是幫助人們認識和恢複曆史本來麵貌的重要依據,特別是對沒有文字記載的人類遠古曆史,它成了人們了解、認識這一曆史階段人類活動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依據。
古玩的價值和作用,不隻是表現在對具體古玩的研究、說明個別方麵的個別問題上,更重要的是把微觀研究的成果,綜合起來,在宏觀上研究各個曆史時期人類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麵及其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社會關係,從而從不同的側麵探索和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古玩的科學研究
古玩分類和古玩鑒定是開展古玩科學研究的前提,也是古玩科學研究的內容。由於古玩的時代不同,質地不一,種類繁多,功能各異,因而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分類方法。
從管理的角度,我國把古玩分為不可移動和可移動古玩兩部分。前者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近現代典型建築等;後者包括古器物、古文獻、古書畫等。
在上述各類古玩中,有的又分為若幹小類,如古器物即按古玩質地分為青銅器、玉器、鐵器、陶器、瓷器等。此外,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功能和屬性進行分類。目前有的古玩科學研究,已經發展成為專門的學科,如錢幣學、銘刻學等,今後有些類別的古玩,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還將會形成一些新的專門學科。
古玩鑒定就是確定古玩的年代、真偽和價值。首先需要進行的是斷代和辨偽,如果古玩的時代不明,真偽莫辨,就無從確定古玩的價值。隻有在斷代、辨偽的基礎上,才能通過科學研究,不斷深化對古玩價值的認識。一切古玩都需要斷代,但不是所有古玩都需要辨偽。辨偽有特定的涵義,主要是辨別由於古玩作為商品流通以後,有人以牟利為目的,以真古玩為藍本而故意製造的假古董及一些曆代的古玩仿製品。
古玩鑒定的方法,主要有傳統方法和現代科學方法兩種。在各類古玩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考古學研究對象,是經過科學發掘出土的。對於這些古玩主要是依靠考古學的地層學和類型學進行斷代,對史前時期或者年代比較久遠的曆史時期的古玩,還可以運用碳-14、熱釋光、古地磁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測定年代。所有這些都屬於現代科學鑒定年代的方法。
傳統的鑒定方法主要是對傳世古玩年代的鑒定和辨偽。傳統方法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已經形成了比較係統的對各種不同類別古玩進行鑒定的方法,但是傳統方法過去主要側重在經驗的積累上,需要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總結,才能不斷發展和提高。
古玩分類
青銅器
青銅是紅銅與錫和鉛的合金,因是青灰色,所以叫青銅。青銅器主要是指先秦時期用青銅鑄造的器物。
我國古代的青銅文化藝術,當發夏、商、周三代的銅器為代表,其各類之豐富,造型之雄偉,文飾之精美,鑄造之精良,創意之高深,在人類青銅時代獨具特色,它的光輝成就,對推動世界文明的演變和進步,有著劃時代的功績和貢獻。
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美術館,無不把我國青銅器作為館藏重器,曆代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銅器作為鎮宅之寶,世代相傳。我國青銅器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堪稱空前絕後,佳妙至極,它不僅是我國文物寶庫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史上一顆燦爛的明珠。
我國青銅器不僅種類豐富,而且別具藝術特色,曆來是中外收藏家注意搜藏的珍品。由於青銅禮器的造型最為多樣,也最能體現青銅器的藝術特色,所以千百年來收藏家都重視鼎、彝、鍾、簋、尊、爵、卣、豆等禮器方麵的傳統收藏,尤其是帶銘文的禮器,更是追逐搜尋的重點。
漆器
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麵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漆器。生漆是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構成。用它作塗料,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製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在我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了漆的性能並用以製器。曆經商周直至明清,我國的漆器工藝不斷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我國的熗金、描金等工藝品,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漆器是我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麵的重要發明。我國漆器品種大致可分為:
一色漆器:不加任何紋飾的漆器;
罩漆漆器:在一色漆器或有紋飾的漆器上罩一層透明漆的漆器;
描漆漆器:以漆、油調色描繪紋飾的漆器;
描金漆器:用金色作為裝飾花紋的漆器;
堆漆漆器:用稠漆或漆灰堆出花紋的漆器;
填漆漆器:在漆器表麵刻出陰文花紋,再填陷色漆,幹後磨平的漆器;
戧金漆器:在漆器表麵勾畫陰文花紋,並在花紋內填金的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