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古玩收藏(2 / 3)

雕填漆器:采用填漆和戧金兩種髹飾技法相結合的漆器;

螺鈿漆器:用經過研磨、裁切的貝殼薄片作為鑲嵌紋飾的漆器;

雕漆:在器物胎骨上多次塗漆,層層積累到相當厚度,再用刀在漆層上雕刻花紋的漆器,包括剔紅、剔彩、剔犀等品種;

犀皮漆器:在漆麵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麵逐層塗飾不同色漆,最後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層次的漆器;

款彩漆器:在漆麵上刻花紋,花紋內填色漆或色油,填後花紋低陷,通稱刻灰的漆器;

百寶嵌漆器:以象牙、珊瑚、翡翠、玉石等多種珍貴材料在器物表麵鑲嵌成各種浮雕花紋的漆器;

脫胎漆器:用生漆將絲綢、麻布等織物貼在泥土、木或石膏製成的內胎上,裱貼若幹層後形成外胎,然後脫去內胎,取得中心空虛的外胎,再將外胎作為器物胎骨而製成的漆器。

金銀器

金銀器在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金銀是貴重金屬,硬度適中,具有延展性,易錘打成型,又有亮麗的天然色澤,且不易氧化變色,是製作工藝品的良好材料。自從人類發現、認識了金銀之後,就將其加工成為各種金銀製品。

紋飾以花鳥為多。工藝精湛,唐代已普遍使用了板金、澆鑄、焊接、切削、拋光、鉚、鍍、錘打、刻鑿、鑲嵌等技術。宋代以後,各項工藝更加複雜精細,並出現了金銀與漆、木器合璧的產品。定陵所出編金絲嵌珠寶龍、鳳冠,更屬稀世之珍。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量金銀器中,以清代皇帝和後妃禦用的金銀器最為豐富,其中有禮樂器、生活用具和各種陳設器,也有宗教文物中的佛像、龕塔、供器、法器等。

這些器物的工藝製作采用了鑄造、錘鍱、鏨刻、累絲等多種技術,還有許多金銀器鑲嵌著珍貴的寶石、美玉、翡翠、碧璽等。這些金銀器大多造型別致,紋飾精美,極富宮廷特色,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文房四寶

文房四寶指的是筆、墨、紙、硯。

筆之種類甚多,現在所使用的,以紫毫、狼毫、羊毫及兼毫最為重要。紫毫筆乃取野兔項背之毫製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狼毫筆就字麵而言,是以狼毫製成。羊毫是以青羊或黃羊之須或尾毫製成。兼毫筆是合兩種以上之毫製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

墨的種類有石墨與鬆煙之別。石墨乃自然之物,是一種“悉如墨”之山石。上古無鬆煙墨,要寫書法唯有使用石墨,以石墨做書之證也有不少。鬆煙至魏晉之後取代石墨之地位。

紙分為兩大類,一是弱吸墨紙類,包括澄心堂紙、蜀牋、藏經紙;二是吸墨紙類,包括宣紙、彷宣、毛邊紙、元書紙與棉紙。

硯的種類有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端硯為硯之上品,也可再分等級;歙硯之特性也如端硯,而歙重於發墨,作大字,端重於細潤停水,寫小字;洮硯石質碧綠,整潔如玉,條紋似雲彩,貯墨不變質,10多天不幹涸;澄泥硯是用沙泥燒煉製成的硯,質地類瓦,屬陶瓷硯的一種非石硯材,其特點是質地堅硬耐磨,易發墨,且不耗墨,可與石硯媲美。

我國還生產過一些用其他原料製作的墨硯。漢代有瓦硯,陶硯,玉硯,鐵硯和漆硯,晉代有木硯,瓷硯,和銅硯,唐代有泥硯,宋代有水晶硯,石泥硯,磚硯和天然硯,明代有化石硯,清代有紙硯,而今有橡皮硯。

古玩收藏

青銅器的收藏

(1)提高鑒別能力,不要買贗品假貨

一些古玩商販隻知青銅器珍稀昂貴,價值不菲,足以致富,便不擇手段以假充真,以殘充好,稍不留意就使買家落入圈套。

辨別青銅器真偽的方法有:眼看,即看器物造型、紋飾和銘文有無破綻,鏽色是否晶瑩自然;手摸,凡是浮鏽用手一摸便知,贗品器體較重,用手一掂就知真假;鼻聞,出土的新坑青銅器,有一種略有潮氣的土香味,贗品則經常有刺鼻的腥味,舌舐時有一種鹹味;耳聽,用手彈擊,有細微清脆聲,凡是聲音混濁者,多是贗品或殘器。

(2)關注青銅兵器和雜器有很大的投資潛力

因投資者往往忽視其他門類青銅器的搜集和收藏,這就使青銅禮器價位高,買主多,而其他青銅器卻很少有人問津。

縱觀青銅器市場的發展趨勢,有預見的投資者,已開始悄悄把收藏重點向青銅兵器和青銅雜器轉移。青銅雜器範圍很廣,包括生活用具、車馬具以及貨幣、度量衡、符和璽印等。在青銅雜器中,除銅鏡、貨幣和古印已有係統收藏外,其他雜器則很少有人購藏。

式樣各異和錯金銀的青銅帶鉤,以及帶花紋的熨鬥等,都是值得投資購藏的青銅器。目前,這些青銅器尚未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若能抓緊時機購藏,當是明智的投資策略,定能收到理想的投資回報。

(3)要保持青銅器原樣,切忌過分刷洗

出土的青銅器經常是泥鏽混濁,紋飾不清,進行適當清洗是必要的清洗的方法,一般是先放在水中浸泡,讓泥土自行脫落,而後用小毛刷輕輕刷洗,遇到有影響紋飾的土鏽,可用小竹簽慢慢剔除,切忌用銅刷或硬毛刷用力刷洗,更不能用利器清理打磨,否則會毀壞青銅器,而失去收藏價值。

此外,保持青銅器原貌,還有個收藏保管問題,青銅器在地下經過長期腐蝕氧化,質地已不堅固,特別是半脫胎青銅器,甚至比瓷器還易損,因此對青銅器妥善保存,防止出土後受損,對投資者來說十分重要。

漆器的真偽辨別

(1)辨年款識偽

因為材質的原因,傳世的漆器幾乎都是明清以來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有款識,是藏家辨偽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不同時代漆器的款識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和內容,包括落款的位置、排列、字體等,結合真品的款識加以比較,就可以辨別出偽款。

經偽刻或改刻的款識總會留下些許疏漏,或是器具風格特點與款識不一致,或留有修補過的痕跡,漆色新舊不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漆器改款之風自古就有,就漆器本身還得區別對待。

(2)辨斷紋識偽

說起古舊漆器,許多行內人都知道要看斷紋,當然辨別漆器是一定要看斷紋的,但有斷紋的卻不一定都是古舊漆器。

漆器斷紋有許多種,但常見的大體就兩種。一種是細碎斷紋,像人的手掌皺紋,故稱手皺斷,又謂之牛毛斷。有這種斷紋的木胎漆器,木質的紋理已經深入漆表,是隨歲月流逝逐漸產生的,人工無法仿製。第二種斷紋就像蛇腹上的橫斷紋,所以稱蛇腹斷。漆器中這種斷紋較多,無論年代遠近,而且可以偽製後仿。

(3)辨漆色識偽

漆色是鑒別漆器的重要參照,不同時期的漆器,其顏色上有著不小的差別。年代遠的漆器漆色發暗,漆表有潤光,顯得沉默穩重,新仿的漆器顏色鮮豔,火光很盛,有些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