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古玩收藏(3 / 3)

就現存的常見漆器來說,宋代的漆器多黑無光,顏色像木炭;明代雕漆漆器中有黑色、紅紫色,裏麵都是黑漆,有光亮,明代的剔紅器,紅色都發紫;清代漆器顏色較前鮮亮,紅色不再發紫。

(4)辨氣味識偽

氣味也是判斷漆器新老的又一標準。一般說來,年代久遠的漆器,其自身的氣味會隨時間推移慢慢揮發,新仿的漆器就算其造型、漆色、斷紋都很逼真,但漆的氣味卻不容易一下子散去。

如果一件漆器肉眼看不出問題,不妨聞一聞,若有許多使人混淆不清的氣味,這樣的仿品貌似陳舊,但收藏者大可直接放棄。因為這類東西即使是真的,也多品相極差,收藏價值不高。

(5)辨硬度識偽

漆器製作完成後,都需要陰幹,脫去多餘的水分。經過長年的使用和擺放,漆器會變得越來越幹燥結實,比較而言,老漆器總比新的硬。

另外,老的漆器經過曆代的把玩,其細微突出部分多少都會有所磨損,還有因外力擠壓稍顯向內彎曲,而新仿的漆器一般都棱角分明,也有的故意做出磨損狀,但因為是在漆器尚未風幹時加工出來的,所以向內卷曲的幅度較大,會顯得不自然。

辨別真假金銀器

金銀器的真偽鑒別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對其材料質地的鑒別;二是對其製造年代的鑒別。對金銀器材料質地的鑒別,從經驗上也積累了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

首先,金的密度大,一般來說對於相同體積的金屬物,金製品要重得多,太輕的製品必是偽品;

其次,金銀的硬度小、質地軟、延展性強,若用金屬物在金銀製品上輕輕劃試,一般留下凹痕的為真品,留下劃痕的是偽品;

再次,金銀的化學性質較穩定,特別是金,在空氣中不易氧化,而銅鐵製品均易氧化生鏽。金在酸性溶液中其顏色不變,而銅製品觸到硝酸便會失去光澤。如是鍍金,表層鍍金容易脫落,不僅脫落部分易生鏽,即使鍍金表麵也易被銅覆蓋。

當然,古代的金銀器出土時,有些表層帶有銅鏽,特別是銀製品。這種情況是由於金銀器在出土前接觸過其他腐蝕的銅,如與銅器一起隨葬,而沾染了銅鏽。另一個原因,則是古代大多數銀器的質地是含有一定成分的銅合金,當銅氧化腐蝕後,便在銀器上形成了銅鏽覆蓋層。不過這種情況大多可以經過除鏽垢處理,以複原器物的本來麵目。

此外,富有經驗的人還可以通過器物的聲音、味道以及顏色、手感等,來辨別金銀器的真偽。不過,這需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積累。與偽造古代的銅、玉等器物不同的是,偽造金銀器最常見的是在材料質地上作假,多是以謀取高額利潤為目的。

筆的收藏

(1)從本身特性

從藏家來看,收藏一支好筆,首先是要看它的“四德”,即尖、齊、圓、健。

尖是指筆鋒尖銳,形為錐,便於行筆;齊是指毫毛鋪震後平齊,便於揮毫時萬毫齊力;圓是指筆頭周圍毫毛飽滿,在運筆過程申筆毫各部位均能發揮作用,揮灑自如;健是指筆頭勁健有力,彈性適度,提、按、轉折運行自如。

(2)其他方麵

①收集名匠作品

曆史上製筆名匠很多,各個朝代都有,並有人專門采集。由於難以長期完好保存,故延留至今的大都不完整。現在的收藏品多為近代名家所作,如晚清、民國作品。

②收集毛筆的品種

這樣收集,不論古今,不計名筆與舌,隻求品種齊全。如按筆毫品種收集,按筆杆的材質收集,按不同用途收集等。

③收集流派作品

根據收藏者所處的不同區域或收藏者的喜好,有的人專門收集湖筆,有的人則專門收藏湘筆。既然收藏了毛筆,就要妥善保存才是,使它們不易損壞。

墨的收藏

鑒藏古墨就要學會區分各派墨品的特點,如徽墨中的歙縣、休寧、婺源各派,深入了解墨家墨品的墨質、圖案等特點和傳承有序的風格。

收藏墨錠的同時,應有意識地留意相關的周邊品種,比如墨床、墨模、墨譜。墨床即擱墨用的小案架。墨模又稱墨印,墨模的圖形、雕刻、製作對墨的形成及其藝術性至關重要,也可以反映木刻工藝的整體水平。

墨家常是一模久用少更換,墨兩側的年款是隨時更改,墨模久用,圖案文字和線條容易模糊,墨家經常修模。凡是圖案文字和線條清晰的墨必是初版墨,時間一長,便出現晚期墨和修版墨。

一些偽製墨者通常將墨的墨家姓名和年號刮去,再刻上別款,冒充名家,消費者容易上當。曆史上記載墨的書籍當然很多,這種書籍就是墨譜,如經典的《程氏墨苑》和《方氏墨譜》。約從明末開始,這些著述便把墨作為鑒賞收藏的珍品來論述。

紙的收藏

紙上有了書和畫,就擔負了文化傳播的使命,純以文房清玩的形式藏至今日的紙並不多見,大多是清代以後的產品。

甄別古舊紙箋首先要確定其年代,其年代大致分為清初、清中期、清末和民初四個時期,明朝天啟年間至清朝康熙年間的好紙較少,嘉慶時期的紙箋多為仿前朝製品,所以乾隆時期的紙箋最為名貴。

其次最好不要相信印在紙箋上的年代,因為清末民初仿製了大量的乾隆時期的帝王專用箋,幾乎皆為贗品。

其三要熟悉掌握各種紙箋的製作特點、形式及裝飾圖案。

其四要看清紙表麵是否光滑勻淨,是否有雜漬或顏色的陳舊是否自然。通常古紙偏厚,破碎後呈小塊狀,斷麵多有斜紋。

硯的收藏

我國的硯起源晚於文字和筆,而早於墨。硯最早用於研磨石墨和一些彩色顏料。墨發明之後才用於研墨。

古硯的鑒別應根據它的質地、造型、款式、雕刻工藝,是否名家製作或是有傳奇收藏史等來綜合分析和判斷。如硯的質地光滑細膩如玉、磨墨悄然無聲,叩擊聲悶而不脆,硯堂具有嗬氣即濕等特點,硯的外形完整,比例勻稱,紋飾清晰無破缺裂紋,看上去賞心悅目,那麼這方硯則可算是佳品。

此外,評估古硯的收藏價值,還要從以下幾方麵考慮:

一是出產地。端硯的珍罕石品幾乎全部集中於老坑、坑仔岩、麻子坑這三大名坑上。古人所說的許多石疵,現在已逐漸被視為難得的端硯特有的石品,均可帶來不同程度的增值。而名坑的珍罕石品的增值價值更是原硯價的數倍。

二是曆史價值。曆史年代越久遠的端硯越具經濟價值,其價格也越高。

三是藝術價值。古硯的藝術價值體現在構圖設計與刀法琢工之上,即一方硯台的整體硯雕技藝上。技藝精絕的,可以化石材上的瑕疵為妙品,彌補石質、石品的先天不足,硯台越精妙,價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