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火花收藏
火花最初僅作為火柴的商標用於火柴的流通,歲月流逝,火柴盒上的貼畫突破了商標這一概念,並順理成章地成為人們收藏的對象。
火花概述
我國早期火花
早期火花一般是指1877年至新中國成立前出品的火花。其間火花多為舞龍、舞鳳、麒麟、龍舟等,文字上多為“振興國貨”、“救國火柴”。
圖案為“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孫中山大總統”等。
解放初期火花
這一時期的火花主要特點是主題鮮明,緊跟時代步伐,如“中蘇友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人民公社”、“社會主義總路線”等。這一時期生產了一些套票火花,如“一運會”、“北京十大建築”、“國慶十周年”等。
現代火花精品
20世紀80年代後期,全國掀起火花收藏高潮,火花品種呈現出姹紫嫣紅的新格局,有賓館專用火花、高檔藝術火花、旅遊火花、文學名著、專題火花、京劇臉譜、異型火花等。
火花,是人們對火柴盒裝潢的愛稱,火花的小巧美觀,使世界上許多人熱心地收集它。收集火花是一高尚的業餘活動。在方不盈寸的火花上,你可以得到許多知識。火花不僅能反映出風土民俗、各國風光、文學藝術、文物曆史,它還能忠實地記載曆史的變革、社會的步伐。
我國第一枚火花誕生於1879年,是石印的。由廣東巧明火柴廠出品。牌號是“舞龍”。1911年開始使用的“渭水”火柴商標是退一步的木版印刷。還有更次之的就是僅刻一枚圖章直接蓋印出來的火花。
需要提及的是,在眾多傳世的火花中,有一枚現在很難得到的火花,就是解放前我黨領導下的陝甘寧邊區生產的“豐足牌”火花。這枚火花誕生於1946年,正麵是兩枝麥穗圖圍著“豐足”兩字,背麵有“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八個字,中心是“陝甘寧邊區火柴廠”。土紙紅色石版印刷。現在這種火花非常珍貴。
解放後,由於黨和國家的重視,我國的火柴裝潢有了很大進步,1958年在北京首次生產出了成套的火花,采用照像製版,印刷精美,現在已成了收藏火花者所追求的珍品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火柴裝潢日新月異,在製版印刷上,幾乎采用了所有的先進設備。比如南京火柴廠生產的《古詩吟金陵》共16枚,拚合起來則成為春夏秋冬四幅山水畫,印刷之精,不次於大型畫冊的水平。
有趣的是,有些火花圖案本身就與印刷有著直接關係。如重慶江北火柴廠生產的《古代科學家》10枚一套的火花,其中第八枚就是我國活字印刷創始人畢昇。九江火柴廠生產的同一題材的火花,也有這位偉大發明家的肖像。由於現在廣告宣傳的發展,一些有關印刷設備方麵和印刷物資方麵的廣告也上了火花這塊小小的園地。
火花分類
按材質分類
火花接材質不同可以分成貼標、卡標、卷標3種。
其中卡標又可以分為紙卡和塑卡。紙卡又可以細分為土卡和普卡以及玻卡。卷際的形狀有點兒像卡標,所不同的是,卷標的圖案和用色都比較簡單,紙質常見的是普通薄型書寫紙。卷標一般貼在長方體的火柴盒上。有一種圓筒形火柴盒也粘貼卷標,隻是這種卷標比一般卷標要大一些,形狀近似於正方形,且紙質也較好。
民間的火花資料中用大寫的拚音字母T表示貼標;K表示卡標;BK表示玻卡;J表示卷標。
按專題分類
火花的專題除了一般的古今名人、中外建築、飛禽走獸、奇花異葩、名勝古跡外,還有廣告火花、專用火花、異型火花等。收藏者可以根據火花的畫麵分成各種專題。
在有些卡標中,正反麵的圖案截然不同,比如一麵印某種廣告,另一麵印舞蹈造型,遇到這種情況,收藏者可以靈活處理,也可以依主要展示麵的圖案為主。
按年代分類
根據我國的國情,火花界一般把火花分為早期,即從1877年至1911年、中期,也有稱近代的從1911年至1949年、近期,也有稱現代的,指新中國火花。
新中國火花中又可以把1966年至1976年作為一個特殊的曆史時期,在這之前和之後又各成階段。要確定早期火花的年代比較困難,初集者可以向收藏家請教或求助於有關資料。從1982年起,不少火柴盒貼上都印上了年代和枚數。按年代收集的火花冊就像一部“火花年鑒”。
火柴的種類
人們在收集火花的同時,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關心起火柴來,甚至收集起各種火柴實物來。有些較大規模的火花展覽中,也常常會展出一些實物火柴。其實,火柴的種類也是很多的,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大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