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的一種,也稱絲漏版畫、絹印版畫,屬孔版畫類。利用絲網孔將油墨顏料直接漏印在紙上,原理同“油印機”印法,是現代工藝用於藝術創作的版畫品種,為20世紀的新型版畫,國際上早已流行,近幾年已開始在我國普及。
絲網版畫的特點是印刷原理和製版方法簡便易行,版麵可大可小,同版能反複使用,水色、油色均可印刷,色彩豐富響亮,能隨意重疊變化,技法多樣,能表現各種肌理及色彩勻齊的渲染漸變效果,特別是版麵上形象與印刷出的畫麵形象一致,沒有正反差別,較容易掌握,操作。
(2)紙版畫
版畫的新品種之一,以紙為版,利用紙張的多層拚貼重疊、光滑粗糙之分,吸油吸水性能的不同來表現各種肌理、紙味以及內容,並通過手工或機器印刷,產生出其他版種無法替代的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畫麵。
紙版畫的主要特點是材料簡單、製作簡便、易於推廣普及;製作方法隨意多樣,表現力豐富、多變;既能水印,也可油印,也可兩者相互套印。紙版畫以凹凸版為主,印刷原理基本同銅版畫,也可集凹、凸、平、孔版於一身結合印刷,具有“刀味紙感”的特色。
(3)銅版畫
版畫的一種。因所用的金屬材料以銅版為主,故名;現流行的鋅版畫、鉛版畫也屬此類。15世紀、16世紀時銅版畫開始在歐洲流行,1715年由意大利人郎世寧來北京傳教而傳入我國,銅版畫藝術在我國才有所發展。
製作方法主要有幹刻法、腐蝕法、飛塵法等,故又有腐蝕版畫、鏤蝕版、雕刻銅版等名稱,現統稱為銅版畫。其中以腐蝕法較為普遍,先在金屬版麵上塗一層防腐劑,用刀或針刻畫,再用酸性腐蝕液,刻去部分經腐蝕即成為凹線,故稱凹版,印刷時將油墨填處凹線中,並擦拭去版麵上多餘的油墨,通過銅版機滾筒的壓力,使四線中的油墨印到紙上去,形成凸起的線條,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4)石版畫
版畫的一種。由舊世紀末遜納菲爾德發明的石印術基礎上發展而來,最初傳入中國在1876年,20世紀50年代石版畫藝術曾在我國得到充分的發展。
石版畫主要根據油與水不相容的原理構成印刷版麵,先用含有油質的藥墨在石版或特製的鉛皮上作畫,然後在版麵上塗一層酸性阿拉伯樹膠;因為版麵上畫有藥墨部分隻接受油墨而拒水,沒有畫過的部分相反隻接受水而拒油墨,經調墨上版可複印多張,能完全保持原作的精神。石版畫受其材料,印刷機限製,在民間很難推廣普及。
(5)麻膠版畫
版畫的一種。在黃麻布的底子上塗上以樹脂幹燥油和軟木屑混合物壓製而成。原是作為鋪地板和牆壁用的建築材料。因版麵沒有縱橫紋理,刻作版畫方便,其製作過程、方法與效果都和木版畫相似。
我國現有的塑料版畫也屬於此類,工業、建築上用的薄型板材均可用於刻畫,且質輕平薄,不用作底,易於任意截取,保管,其不足之處是幅麵較小,易老化,較傷刀。
(6)獨門版畫
版畫都應是複數的,唯獨幅版畫隻有一張原作,主要是這張原作通過拓印工序,同時畫麵具有版畫味,故名。
製作方法是用油墨或油畫顏色直接在平滑的底版上麵作畫,在顏料未幹時放上印刷紙用手工磨版或在印刷機上印刷,經過壓力,使底版上的畫印到紙上去即成。獨幅版畫有很大的隨意性,能利用各種版材、顏料、場合,包括作者的情緒,即興發揮、創作,常有意外的特殊效果。利用水油分離印出的肌理畫麵也屬此類。因水油流動使任何肌理不能重複相同的畫麵。
(7)版畫藏書票
藏書票是一種帶有藏書者名的小型美術作品,因多采用版畫形式製作,也稱版畫藏書票。藏書票與我國蓋在書上的藏書印章異曲同工,是書籍收藏者的一種藝術標記。
藏書票15世紀源於德國,20世紀30年代初傳入我國,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再度興起,有了很大發展,於1984年成立了中國藏書票研究會。藏書票表現的內容極其廣泛,飛禽走獸,花卉草木,山川河泉,古玩文物,人像屬相,曆史神話等均可入畫、寫意。寫實、具象、抽象、變形誇張、精雕細描各種藝術手法可各顯其巧。
藏書票的製作、印刷同各種版畫技法一樣,具體尺寸一般在00801米左右,形式多樣,小型精美,被譽為版畫珍珠、紙上寶石。藏書票活動離不開書和書主,以及與之相關的讀書、愛書、藏書、求知、求美的聯係,所以說藏書票是一種具有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藝術品。
工藝裝飾畫
工藝裝飾畫是在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些工藝裝飾畫品類在繼承優良傳統,吸收外來工藝美術的長處的基礎上,並結合民族特點,不斷推陳出新,創作出許多具有鮮明中國傳統藝術特色的作品。
工藝裝飾畫采用極為豐富的材料,如竹子、木材、玉石、羽毛、貝殼、陶瓷碎片、各色碎玻璃和塑料等,進行巧妙地構思、創作、施藝,由於材料、工藝製作的不同以及不同的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形成了獨特的千姿百態的藝術風格。
(1)鐵畫
鐵畫是依據畫稿,以鐵為墨,以砧為硯,以錘代筆鍛製而成的獨具風格的工藝品。
鐵畫工藝具有構圖簡練,線條剛勁挺秀,層次清晰,立體感強等特點。它的品種大致分尺幅小景,燈彩和屏風三類。
(2)漆畫
是我國傳統的漆器工藝。漆畫是以天然漆和金、銀、玉石、螺鈿、蛋殼等輔助材料,運用雕、鏤、嵌、填、暈、彩繪、金漆等多種技法而製作成的,充分發揮了漆的特性及其物質材料、髹飾技法的美。
在藝術上,它強調裝飾性,多以我國傳統的線描為主要造型手段,在形象刻劃和色彩處理上加以適當的變形、誇張,力求簡練,有時也飾以金漆、銀粉、貝殼、蛋殼等,更顯瑰麗多姿。
(3)鑲嵌畫
利用有色石子、破碎的瓷片、琺琅、有色碎玻璃片或各色塑料片經過雕刻、鑲嵌、拚組等工藝而製成的圖畫。
這些材料,其色彩豐富而變化微妙,在選材時,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自然色澤、紋理,並吸取我國古代雕塑、壁畫等的傳統藝術特點。有濃厚的裝飾趣味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其用途主要用以裝飾建築的牆壁,天花板和地麵,也適宜於作室內陳設。
(4)貝雕畫
它以江河、湖泊、海洋的貝殼為材料,巧取其自然形狀以及外表和內層的絢麗色彩,經過精心選料、雕刻、琢磨、組裝等工序製成。
它的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借鑒了中國畫的章法,構圖簡練。其雕刻技藝則吸取了玉器、牙雕、鑲嵌等藝術的特長,製作精巧,作品瑩光閃爍,風格華麗。
(5)布貼畫
利用各種零碎布片來拚貼裝飾畫。紡織品的種類很多,有絲、綢、棉、麻、毛及各種人造纖維,這些紡織品粗糙與光滑,柔軟與挺括,厚重與輕薄,吸光與反光,還有那千變萬化的經緯紋理和色彩圖案,經選料、剪裁和粘貼等工藝而製成的畫種。
在具體的製作中,要能巧妙地利用這些布質感,色彩和肌理,來豐富布貼畫的藝術語言。在表現手法上力求寫意性,不求完全形似,強調構思的巧妙和借用的恰當,使拚貼後的畫麵產生豐富多彩的裝飾效果。
(6)紙貼畫
用各種彩色紙來拚貼裝飾畫,也是常見的裝飾手法。另外,印刷品的彩色畫頁和黑白畫頁,也是很好的拚貼材料。拚貼時取其局部的大效果,讓色彩、紋樣盡可能的接近創作意圖和需要,並竭力追求代用和巧借。近看可能是殘缺的畫麵,但遠看色調諧和,這正好是紙貼畫所需要的效果。
在拚貼製作中,它巧妙利用了色紙的自然色澤,質地和紋理,並吸收了我國民間剪紙的傳統藝術特點,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裝飾畫麵。其工具主要是剪刀和刻刀,紋樣刻好以後,用漿糊粘站在底版紙上即可。
(7)撕紙畫
其材料與紙貼畫一樣,隻是在撕紙畫製作中,以手代刀用手撕紙。使紋樣邊緣產生不規則的效果,近看很毛糙,但拚貼後的整體效果,則別具一番風味。
(8)羽毛畫
它采用大自然中各種鳥禽美麗的羽毛,經過剪、疊、鑲以及熱壓成型、組合、粘貼等工藝而巧妙製成。其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有平貼、鑲嵌、卷軸、壁掛、折疊等。
(9)噴筆畫
是通過空氣壓縮機使稀釋後的顏料呈霧狀噴於畫麵。空氣壓縮機及各種不同型號的噴筆,是主要的工具。
在噴塗之前,必須將畫麵不需要噴塗的部分遮蓋起來,原則上每噴一種色,就必須刻一塊紙版。運用噴塗方法表現的畫麵,其效果十分均勻細膩,是平繪所無法達到的,尤其是表現色彩的過度,真可謂天衣無縫。
(10)無筆畫
在清水的表麵撒一些顏料,並放一點少量的油或油漆,根據需要適當攪動一下,利用油與水不相溶性,趁三者處於流動之機,迅速用紙覆蓋水麵,然後把紙拎起,就會得到十分有趣的畫麵,特別是油與水的浮遊痕跡,呈現出一些優美、自然的曲線,這種流動式的花紋形似行雲流水,生動無比。
有的畫麵如果再稍加手繪處理,便能使畫麵得到肯定明確的具象效果。這種創作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創作時不必拘泥於某一種特定的構思。
(11)火燙畫
又稱燙畫。它是在木板或三合板上烙畫出茶褐色的畫麵。由於用電烙鐵或特製的鐵筆進行描繪、潤色,所以畫麵明朗,層次清晰,線條流暢,富有表現力。
燙畫十分講究線條的濃淡、虛實變化。因此,在燙烙線與麵時要把電烙鐵或鐵筆加熱些,時間可略燙長些。如需虛和淡的線條,則要燙快些。另外,在燙畫的選材要利用樹木的紋理進行創作,木紋具有規則、變化的運動美感,這不僅為我們打開了燙畫創作的思路,同時也增強了燙畫的表現力。
(12)棉花畫
是用棉花在深色紙上粘貼的裝飾畫。棉花具有潔白、絨毛長、易粘貼等特點,在製作中,要充分利用其特點,在深色的絨布或絨紙上粘貼小動物皮毛質感是再好也不過了。
它的題材主要是動物畫、人物畫等。經過選料、理絨、絲毛、粘貼等工藝製成,講究結構、真實、自然、形體優美。具有高雅大方、美觀之感,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13)拓印畫
自然植物的紋理、質感,體現生動的自然美和藝術上的形式美,許多紡織品等,均呈現了許多美妙的肌理紋樣,如果把它們拓印下來,則能收到奇妙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手繪方法難以達到的。有的粗獷、有的勻淨。
借助這些植物與紡織物的肌理,構成美妙裝飾畫,既簡便又有趣。它的製作過程則經過構思、選材、徐色、拓印等工藝。
雕塑
是造型藝術的一個種類,以各種可塑、可雕、可刻之材料表現藝術家一定的創造意圖,創作出各種具有實在體積深度、空間形式的藝術作品,一般分為圓雕和浮雕兩大類型。
圓雕指不附著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四麵欣賞,完全立體的雕塑。浮雕指依附於一定背景,在平麵上凸起的形象,根據表麵凸出一的厚度不同可分為淺浮雕和高浮雕,也有兩者結合的形式。透雕界於圓雕和浮雕之間的一種雕塑,在浮雕的基礎上樓空其背景部分,有單麵雕與雙麵雕之分。
(1)裝飾性雕塑
泛指經過雕塑家對形體做一定的誇張、變形使其具有一定裝飾意味的圓雕、浮雕和透雕。
(2)紀念性雕塑
指以紀念曆史人物或重大曆史事件為題材的雕塑,一般安置在特定的環境或紀念性建築物以及紀念場館的綜合體中。具有莊嚴、永久的特征。
(3)架上雕塑
指較室外雕塑小型的雕塑,多指在室內陳列或展覽以及美化生活用品的雕塑。
(4)室外雕塑
指各類安放在室外的紀念性、裝飾性及園林雕塑。
(5)雕刻
特指以各種硬質材料、用不同的雕刻手段製作出來的雕刻作品,如木雕、石雕、鑄銅。
木雕指以各類不同材質的木頭、木板為材料,雕鑿出來的雕塑作品。石雕指以各類不同石質的石頭為材料所雕鑿出來的雕塑。青銅雕塑,指依據雕塑家作品模型,以青銅為材料澆鑄完成的作品。不鏽鋼雕塑,是應用於雕塑的一種新材料。不鏽鋼板材依據雕塑原作分塊敲出形狀,焊接、磨光完成。這種材料適合表現裝飾性強或較為抽象的形體,表麵金屬感強。
(6)白水泥雕塑
是城市雕塑中廣泛應用的材料,依據雕塑家作品翻製的陰模、以水泥材料澆鑄而成。有造價低,工期短的優點。
(7)泥塑
雕塑家通常在創作城市雕塑和各類硬質材料雕塑前,用泥來塑造原形。再根據泥塑所翻製的模型完成銅像、石刻等。泥塑最適合表現雕塑家的創作意圖。
剪紙
剪紙是我國具有悠久曆史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它是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與想往的一種藝術再創造。因而它風格純樸,情趣盎然,流行甚廣,深為人民群眾所喜愛,有著極廣泛的社會基礎。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已被運用在電影動畫、舞台美術、書籍裝幀、商品廣告以及印染、郵票設計等領域的創作中。
我國民間剪紙有著五大特色:風格純樸,它出自於勞動人民之手,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手法簡潔,結構單純簡略,以適應製作的需求。構圖裝飾性,構圖中講求形式美的法則。造型意象化,在造型上以形寫神,刻意誇張的表現方法。色彩的明快,色彩采用單純明豔的配置手段。
(1)人物剪紙
人物剪紙,在剪紙中所占的比重較大。以表現農村中的日常風俗、戲曲人物、民間傳說為主。在表現日常風俗的題材裏全是農村中喜聞樂見的人和事。戲曲人物的題材則大多反映英雄人物和曆史故事的主題。但各地的戲曲題材,在表現手法上是不大相同的。
人物剪紙在造型上有著獨自的特點,它是和使用的工具及條件限製密切相關的。如人物的眼、眉、鼻及頭發等,都是為了便於刻剪,采用了變形、誇張。臉部中的眼睛總是老大的,側麵的臉往往一隻眼睛占了半張臉。嘴有時是不處理的,加以概括省略掉。手、腳也隻是很簡單的幾刀。人體的比例,一般稍矮一點,充分表現了勞動者的氣質,形成了特有的藝術效果。
(2)花鳥魚蟲剪紙
花鳥魚蟲的題材,都是人們所熟知和喜愛的內容,其應用範圍極廣。花的題材主要是花、果等內容。大多寓意某種品格或者吉祥的意義。如:牡丹象征富貴,梅、蘭、竹、菊象征氣節,荷花象征高潔,桃子意味著長壽,石榴意味著多子等、鳥的題材所寓意的內容多,如喜鵲象征著喜訊,鴛鴦象征著愛情,仙鶴象征著長壽等。另外,家禽在鳥類題材中也占有相當的分量。
(3)走獸剪紙
這類題材有的表現了動物的特征與習性,有的賦予了一定的寓意和象征,如威猛健壯的老虎,活潑玲瓏的獅子,俊秀俏麗的小鹿等。在走獸題材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麵,即對家畜的表現,其內容有牛、馬、羊、豬等。從側麵反映了農村中的生產活動及日常生活的生動景象。
(4)吉祥圖案剪紙
吉祥圖案在手法上采用諧音、象征、隱喻,把文字、花鳥、動物、器皿等形象,完美而巧妙地組織在圖案中。這些圖案概括力強,托物寄情,直接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