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開采利用方式。如井下或露天開采;
(3)采礦技術裝備。包括開采、裝運與選礦設備等。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金屬礦山回采率為70%~80%,損失率約20%~30%。
城市固體廢物
城市固體廢物主要是由城鎮居民生活垃圾,商業、服務業垃圾和少量建築業垃圾等固體廢物構成。其組成成分比較複雜,受當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能源消費結構、城鎮建設、自然條件、傳統習慣以及季節變化等因素影響。
傳統能源
傳統能源亦稱常規能源。指在現階段科學技術水平條件下,人們已經廣泛使用、技術上比較成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木材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非常規能源不斷轉化為常規能源。在同一曆史時期,因各國科學技術水平的差別,常規能源與非常規能源的範圍也可能不同。如工業發達國家已把核裂變能列入常規能源,而在中國尚屬非常規能源。傳統能源中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都是由遠古的生物化石演變而成,故統稱為化石燃料。煤炭是世界上儲量最豐富的礦物資源(實測儲量為2.1萬億噸,可采儲量9 380億噸),其次為石油(1987年探明儲量為955.4億噸)和天然氣(1987年探明儲量為102.6萬億立米)。
統計的幾種能源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等都屬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規能源。而水電則屬於再生能源,如葛洲壩水電站和三峽水電站,隻要長江水不幹涸,發電就不會停止。煤和石油天然氣則不然,它們在地殼中是經千百萬年形成的(按現在的采用速率,石油可用幾十年,煤炭可用幾百年),這些能源短期內不可能再生,因而人們對此有危機感是很自然的。
錯峰用電
錯峰用電是指根據電網負荷特性,通過行政、技術、經濟等手段將電網用電高峰時段的部分負荷轉移到用電低穀時段,從而減少電網的峰穀負荷差,按照“以發定供、以供定用”的原則,最大限度提高發、供電設備的利用率,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電網安全性和經濟性。
錯峰用電也就是指錯開用電高峰期用電。許多大城市或者工業城市因用電緊張供電不足,在用電高峰期供電部門為了保證一些如職能部門、醫院、學校等的正常用電,對企業、區域用電戶進行用電時間的調整,錯開分配,對某些企業、工廠在一定的時間內停止供電。如:某工廠周一、周三停電,調整到周日用電、夜間用電等。
抽水蓄能發電站
抽水蓄能電站是具有調峰、填穀、調頻、調相和事故備用等多種作用的特殊電源,有運行靈活和反應快捷的特點,對確保電力係統安全、穩定和經濟運行具有重要作用。該電站的電機組實質就是既可以作水泵又可以用來發電的水輪發電機組。當電網用電量處於低穀值時,把多餘的電能用來抽水,即把下遊調節池中的水重新提到上遊位置,以備再度發電充分利用水資源。這個過程是電能轉化成水的機械能,水的機械能再轉化成電能的過程。
抽水蓄能發電機組一般建在水庫的大壩上,壩內、壩外有兩個水位差較大的蓄水庫。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力係統運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要求將不斷提高。由於社會生產和生活規律決定了用電量在一天24小時內是不均衡的,電力係統要用調峰手段來解決這種電力盈缺現象,因此,為滿足電網安全、穩定和經濟運行的需要,建設適當比例的抽水蓄能電站是必要的。
采煤綜合機械化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一些發達國家采煤工作麵落煤、運煤和支護等主要工序逐步實現機械化。采煤綜合機械化使礦井麵貌發生深刻的變化,工作麵單產大大提高,礦井生產高度集中,井型不斷擴大,促使開拓布置、采煤方法、通風安全和勞動組織等方麵發生全麵的改革。采區巷道掘進日益廣泛地使用掘進機,以適應工作麵的快速推進。1952年,大功率滾筒采煤機問世經多次改進,到90年代已出現第四代直流電牽引雙搖臂滾筒采煤機。德國的EDN係列滾筒采煤機大修周期平均為50萬噸煤,壽命在5年以上。重型可彎曲鏈板運輸機也是綜合采煤的重要設備之一。工作麵運輸機趨向重型單鏈運輸機,與雙鏈運輸機比較,其溜槽壽命長50%以上,可通過150萬~200萬噸煤,斷鏈事故減少90%,還可拐彎90°。1970年,德國研製出高性能掩護式支架後,自移支架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自移支架大多為掩護式,穩定性好,受力均勻,適用於頂板破碎和厚度變化大的煤層。在地質條件不適宜綜采的煤層中,則都使用單體液壓支柱,德、英、日等國已淘汰了摩擦式金屬支柱。有些國家還趨向用短壁采煤法回采不規則或有斷層的煤層以及殘留的煤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