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聰明的恐龍(3 / 3)

因為鴨嘴龍特殊的嘴喙構造,它很適於在水中撈取食物,從它的腳趾間的蹼,也可證明這一點。而且,鴨嘴龍長著一條又細又長的尾巴,看來這對遊泳也是有幫助的。

有的鴨嘴龍頭頂上有裝飾,有頂飾的鴨嘴龍其前頜骨和鼻骨,不是長在原來的位置上,而是退到了頭頂上,中空的起,裏麵能夠貯存空氣,所以,鴨嘴龍能夠在水麵下停留較長的時間。

鴨嘴龍一般棲息在河邊和沼澤地區,一旦發現有襲擊它的敵人,便立即逃到水裏,潛入水中,等待災難過去。如果是遇到有耐心的敵人,那它隻有成為別人美餐的份了。

鴨嘴龍的身軀一般都很龐大,身長達十幾米,重達二十幾噸,但也有小的,隻有幾米長,體重也隻有幾噸。它的前肢短小,後肢粗壯,主要用後肢行走,有時也用四肢爬行。

日本長峙縣高島煤礦的礦井裏,曾經發現了鴨嘴龍的肩關節和腕部分的化石,另外,在美國也發現了它的皮膚化石。

叫聲最大的恐龍

所有的恐龍都能發出聲音,聲音是恐龍之間互相進行交流的工具。有的恐龍發出的聲音很小,隻有靠近的時候才能聽清楚。有的恐龍發出的聲音很大,很遠都能聽得到。還有的恐龍發出的聲音更大,如果這種聲音在你的耳朵麵前響起,有可能會把你的耳朵震聾。

在恐龍大家庭中,吼聲最大的是擬櫛龍。擬櫛龍最先在北美洲被發現,它們屬於食性恐龍。它們的聲音不是由嘴巴裏發出來的,而是通過頭上的冠子。聲音聽起來有些嘶啞。

在恐龍大家庭中,吼聲排在第二位的是巨龍。巨龍是獸腳類恐龍,當年生活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巨龍的聲音低沉,穿透力非常強,很遠很遠的地方,都聽得非常清楚。

在恐龍大家庭中,吼聲季軍是美頜龍。美頜龍也是獸腳類恐龍,當年生活在歐洲的比較多,它們很小,身長隻有60厘米左右。它們要叫的時候,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起來,發出高亢的聲音。

習性凶殘的恐龍

侏羅紀大型肉食恐龍是三疊紀恐龍——鳥鱷龍的後裔。在整個侏羅紀,隨著巨型植食性恐龍身體的增大,肉食性恐龍的體形也相應增大。

侏羅紀最大的肉食恐龍是威風凜凜的異特龍:其體長11米,有差不多一輛大客車那麼長,三趾形的後腳上長著可怕的巨爪,正是利用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武器,它在侏羅紀的大地上,大行殺戮。當獵物被殺死後,它再用靈巧的“雙手”和銳利的抹刀狀牙齒開膛破肚,撕而食之。異特龍體重2噸,不可能跑得太快,然而,絕大多數的植食恐龍更為笨重,因此,很少有在它的追捕之下逃脫的獵物。腳印化石顯示:它曾橫穿泥塘,追捕大型蜥腳類恐龍,邁出的每一步都超過了兩米。由此可見,異特龍是富有生氣的“獵手”!

異特龍的另一個近親叫角鼻龍,約為異特龍的一半大小,它與異特龍一樣,眼睛上方的骨骼加厚,打鬥起來,沒有“腦震蕩”的後顧之憂,特別驍勇。角鼻龍還在鼻端長著一塊骨釘,並因此而得名。

就在大型肉食龍享受美味佳肴時,一群小型肉食恐龍聞著肉香,有時會衝將過來,以便搶幾片鮮肉充饑。這類動物中,有一種叫小鳥龍的,體長約2米,長著一雙肌肉發達的長腿,尾巴細長、僵硬,手指長而靈活,一看就知道它是結構輕巧的三疊紀動物——腔骨龍的後裔,它保持和發揚了其祖先“快腿獵人”的優勢,常以小的哺乳動物和大恐龍幼崽為食,甚至連那些因發育不全、受驚嚇而不幸墜地的翼龍,也是它們攻擊的對象。

像異特龍、角鼻龍這樣的大型肉食動物非常笨重,不可能去搜尋藏在灌木叢中的獵物。在那些地方,虛骨龍類恐龍反而可以大顯身手,它們是所有小型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也扮演“清道夫”的角色,其情形頗似今天的鬣狗和豺,在大型肉食龍吃飽喝足離去之後,它們再來打掃戰場,將殘杯冷炙吃它個一幹二淨。

迄今發現的最小的恐龍是秀頜龍。秀頜龍是小鳥龍的近親,身體更小,長到成年時也隻有70厘米長,除去長長的尾巴,身體不過母雞般大小,不會對任何別的恐龍構成威脅,但由它們來對付更小的哺乳動物、小蜥蜴和昆蟲卻是綽綽有餘的。它還有一種窮追不舍的精神——當獵物逃往樹上避難時,它也會跟蹤而至爬上樹去。由於秀頜龍具有如此的捕食特性,所以別看它小,照樣是恐龍時代成功的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