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她說時,喬治扭過頭去,像塊石頭,全然不理。老太太用安詳而柔和的語調說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來是要為這個世界做些除了你以外沒人能辦到的事嗎?”
她反複說了好幾遍,少年突然回過頭來,說道:“你說的是像我這樣一個黑人?連父母都沒有的孩子?”
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對!正因為你膚色是黑的,正因為你沒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少年冷笑道:“哼,當然啦!你想我會相信這一套?”
“跟我來,我讓你自己瞧。”她說。
老太太把他帶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園裏打雜。雖然生活清苦,她對少年卻愛護備至。生活在小茶室中,處身在草木蒼鬱的環境,喬治慢慢地也心平氣和了。
老太太給了他一些生長迅速的蘿卜種,十天後蘿卜發芽生葉,喬治得意地吹起口哨來。他又用竹子自製了一支橫笛,吹奏自娛。老太太聽了稱讚道:“除了你沒有人為我吹過笛子,喬治,真好聽!”
少年似乎漸漸有了生氣,老太太便把他送到高中念書。在求學那四年,他繼續在菜園內種菜,也幫老太太做點零活。高中畢業,喬治白天在地下鐵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學夜間部深造。畢業後,在盲人學校任教,他對那些失明的學生關懷備至。
“現在,我已相信,真有別人不能隻有我才能做的妙事了。”喬治對老太太說。
“你瞧,對吧?”老太太說,“你如果不是黑皮膚,如果不是孤兒,也許就不能領悟盲童的苦處。隻有真正了解別人痛苦的人,才能盡心為別人做美妙的事。你17歲時,最需要的就是有人愛惜你,沒有人愛惜,所以那時想死,是吧?你大聲呐喊,說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後來,你自己卻有了愛心。”
喬治心悅誠服地點點頭。
老太太意猶未盡,繼續侃侃而言:“盡量愛護自己的快樂。等到你從他們臉上看到感激的光輝,那時候,甚至像我們這樣行將就木的人,也會感到活下去的意義。”
這樣的戰士
安縣的高川鎮被發現道路毀壞,災民無法救出來後,指揮部立即調配昆明的一支陸軍搶險部隊趕赴現場,下死命令:盡力營救災民。
一個滿臉稚氣的年輕士兵說,他15日晨抵達高川鎮搶險。高川鎮整條山路都毀了,塌方的泥石流從高川鎮所在的山腳下延伸到村民聚居的地方,單程需要7~8個小時。戰士們采用接力的辦法營救災民。
嚴情勇負責的一段山路,背著食品爬上山需要兩個半小時,背著傷員下山需要3小時,他一度連續往返20餘趟,中間沒有休息過。
16日,他突然覺得腹痛,由於救災任務重,他也沒當回事,繼續和戰友們一起扛著包行進救援。第二天當他背著50公斤糧食進山時,陣痛加劇,像是有什麼東西卡住了腸子,異常難受,可他沒有吭聲,隻是把腰帶緊了緊,死死紮住痛處。
第三天,他背著一名老奶奶蹣跚著向山外行進,突然身子一歪,但他仍拚命用手撐住地麵,將老奶奶輕輕放下,捂著肚子暈了過去。
看到嚴情勇倒下,戰友們立即圍了過來,災民拿出戰士們背進山裏的水,輕輕撒在他的頭上,隊長立即決定將其轉到災區醫院。
救護車疾駛,他被送進安縣上海二軍大長征醫院的急救帳篷,普外科主任陳學運教授、江道政教授緊急為他會診。由於疝氣引起大網膜穿孔,小腸已流進陰囊造成腫大,變成了嵌頓性腹股溝疝,必須立即手術,否則腸壞死,危及生命。
兩位教授親自主刀。一個小時後,小嚴的腸複位了,可是由於時間太久,大網膜已經壞死部分,隻能切除,進行高位結紮。江教授說,手術很成功,對以後的生活不會有影響,這種病完全是因為過度勞累和負重造成的,腸子穿孔的疼痛非常人所能忍受,何況小嚴腸穿孔三天還在來回負重奔波,那是何等痛苦啊。
護士長王靜華是一個參加過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小嚴被推下手術台後,她帶著護士們為他清理全身,更換衣物。看著他十個磨爛的腳趾和背脊上嚴重的壓痕,還有為了止痛用武裝帶緊緊勒住腰部造成的紫痕,大家都哭了。
這才多大的孩子啊!醫療隊最小的護士是1985年出生的,可這個戰士出生於20世紀90年代,這麼小的年紀為了救人,忍受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大家為他換上全套幹淨的衣服,可是他太累了,沒有被驚醒。
看到記者要采訪,王護士長拉著記者去看小嚴的行軍背包,進入災區時剛發的新背包,這時已看不出它本來的模樣了,除塵土外,所有地方都磨了一遍,背包的蓋子已被頂破,他們為了給災民多送點物資,每天都拚命往裏塞。
護理部總長楊亞娟,每隔10分鍾都要用濕潤的紗布輕輕沾濕小嚴幹澀起泡的嘴唇,用母親般的目光看著熟睡的小嚴。
她說小嚴是幸運的,他堅強的意誌和軍人的使命救了他。腸穿孔這種突發疾病最忌諱的就是在發病時吃東西、喝水,小嚴的背囊裏全是水和食品,可他愣是沒有動,全部送進山裏給災民了。發病的這三天,小嚴幾乎沒有進食,這也為搶救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鷹的生命之旅
據說,在鳥類中壽命最長的當屬老鷹,它的壽命可達70歲。但是如果想活到70歲的話,它就必須在40歲的時候作出困難而重要的抉擇。
因為當老鷹40歲的時候,它的爪子開始老化,不能夠牢牢地抓住獵物;它的喙會變得又長又彎,幾乎能夠碰到胸膛;它的翅膀也變得十分沉重,使它在飛翔時非常吃力。此時,它隻有兩種選擇:要麼等死;要麼經曆一次十分痛苦的過程來蛻變和更新,這樣才能繼續活下去。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需要150天的錘煉。
首先,老鷹必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的頂端築巢。接下來要做的是用喙不斷擊打岩石,直到舊喙完全脫落,然後忍受饑餓,靜靜地等待新喙長出來。
之後,還要經曆更為痛苦的過程——用新長出來的喙把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掉。當新指甲長出來以後,老鷹再把舊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待長出新的羽毛。經過這一番錘煉,老鷹才能開始重新飛翔,從此得以再續30年的歲月。
生命隻有一次
在非洲的戈壁灘上,有一種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紅、白、黃、藍。它的獨特並不止於此,在那裏,根係龐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長,而依米花的須根,卻隻有一條,蜿蜒盤曲著插入地底深處。
通常,依米要花費5年的時間來完成根莖的空插工作;然後,一點一點地積蓄養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麵吐綠綻翠,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鮮花。尤其讓人惋歎的是,這種極難長成的依米小花,花期並不長,僅僅兩天工夫,它便隨母株一起香消玉殞。
依米花的生長和蟬的生命曆程有著驚人的相似。它們隻是大自然萬千家族中極為弱小的一員,可是,它們卻以其獨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的昭告:生命隻有一次,美麗隻有一次。
一次,便足矣!
一次的青春,一次的成功,一次的勇往直前,一次的轟轟烈烈,一次的無悔人生……
一次,僅僅一次,卻需要長時間堅忍不拔的進取和曆盡艱辛的跋涉,它甚至需要耗盡一個人一世的光陰、畢生的精力!
人生的路途遠比依米花的一生漫長,可是,在這段漫漫求索的艱辛曆程中,我們不一定會比依米花做得更好。
登山的啟示
和朋友探討登山體驗,小馬告訴朋友,他家麵對著的遠方有一座山,他常常看見它出現在晨光下又湮滅在夕陽的餘暉裏。有一天,他對自己說,一定要登上它,於是天蒙蒙亮就出發了。
看似很近的一段路卻走了很久,小馬來到山腳下的時候,已是中午時分。想到馬上就要征服這座山,小馬興奮得未做任何休息就開始登山了。不太高的一座山,布滿了叢生的荊棘和嶙峋的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