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座流星雨
活動期在每年6月下旬至7月初,輻射點其實位於牧夫座、武仙座和天龍座之間。每小時流星達到100顆左右,其母彗星是7P龐斯溫耐克彗星。2011年6月28日5時左右牧夫座流星雨達到極大,曾有上百顆流星劃過夜空,最佳觀測時間是前半夜。
摩羯座流星雨
活躍期在7月3日至8月15日,7月30日達到極大。與南寶瓶座流星雨相比,摩羯座流星雨極盛期將持續數天。最佳觀測時間為流星雨極盛的當天21時至次日零時,其他時間不適合肉眼觀看。首次觀測到的是卡儂·霍夫梅斯特,他於1937年在索內堡觀測到。
南魚座流星雨
南魚座流星雨是在19世紀就被觀測到,但在1952年前,都被忽略。1878年,索耶觀測到了流星輻射,有4顆明亮的慢速火流星。1910年至1930年的觀測結果說明7月29日這天是極大期,輻射中心位於赤經336度,赤緯-28度。
英仙座流星雨
活躍期在每年7月17日至8月24日,極大期在8月11至12日。其母體為“一零九P”彗星,運行周期為130年。每小時的流量可達50顆至100顆,速度每秒可達60千米,對宇宙飛船或衛星有潛在危險。2007年8月13日午夜23時開始至第二天淩晨,英仙座流星雨又如約光臨地球。
天鵝座流星雨
活動期在每年8月18日至8月22日,極盛期在8月20日。每小時流星數量為10顆,輻射點位於赤經205度,赤緯+55度。靠近輻射點的亮星為天鵝座卡帕星。流行雨多為火流星,並且亮度非常高。
禦夫座流星雨
母彗星周期是2500年,上一次回歸是1911年,在其軌道附近留下了一些塵埃流星體群。據芬蘭和美國科學家預測,該流星雨的極大值將發生在9月1日19時36分,持續時間約兩個小時。1935年、1986年和1994年爆發時,流星達到200顆,其亮度與土星相當。
天龍座流星雨
活躍期在10月6日至10日,極盛期在9日,最佳觀測時間是黎明前數小時。母彗星是21P/賈可比尼-秦諾彗星。該流星雨流量呈周期變化,偶爾會有強烈爆發。流星速度每秒隻有20千米,比較緩慢。最近的一次爆發在2005年7月初。
獵戶座流星雨
為世界七大流星雨之一,獵戶座流星雨有兩種,輻射點在參宿四附近的流星雨在11月20日左右出現;輻射點在ν附近的流星雨於10月15日至10月30日出現,極大日在10月21日,獵戶座流星雨是後者,是由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會回到太陽係的核心區,散布在彗星軌道上的碎片,形成獵戶座流星雨。
雙子座流星雨
活動期在每年10月14日至10月27日,極盛期10月20日。每小時流星數量為3顆,流星的速度較慢,通常可持續10天左右。靠近輻射點的亮星為雙子座艾普西隆流星。2009年雙子座流星雨將從12月7日一直持續至17日。雙子座流星雨曾於2009年12月14日夜晚至12月15日淩晨之間達到極盛。
金牛座流星雨
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出現,那時適逢萬聖節,也被稱為萬聖節煙火。因為輻射點看似來自天空中的金牛座而得名,與恩克彗星有很大聯係。金牛座流星雨出現時,每小時可以看見7顆左右流星掠過天際,速度大約是每秒27千米。如果夠大的話,可能會發生壯觀的爆發流星,甚至會發出聲音。
獅子座流星雨
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從獅子座方向迸發出來,大概方位是在東偏北一點,水平高度40度左右的天空區域,這就是獅子座流星雨。獅子座流星雨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一顆叫坦普爾·塔特爾的彗星。
長蛇座流星雨
長蛇座內除了一顆紅色的二等亮星外,其餘的星都很暗。但是它卻是全天88個星座中最長、麵積最大的星座。其背上扛著一個大缽,這個“缽”就是巨爵座,尾部是一隻烏鴉,也就是烏鴉座。長蛇座流星雨的活動期在12月2日至15日。
後發座流星雨
北天星座之一。位於獵犬座南麵,室女座的北麵,牧夫座與獅子座之間。它是一個黯淡的小星座,其中最亮的一顆星也隻有4米。活動期在每年的12月12日至次年的1月23日,極大期是12月30日。
小熊座流星雨
活動期在12月17至26日,極大期在12月22至23日,每小時流星數為10顆,速度為每秒33千米。在2007年,8P/塔特爾彗星回歸,小熊座流星雨特別活躍,可以看出與此彗星有一定聯係。
流星體
流星
流星是進入地球的大氣層內發出可見的光亮,並且被看見的流星體或小行星。對一個大於大氣層內自由路徑的物體而言,它的發光是來自於進入大氣層的撞擊壓力產生的熱。
因為多數流星都隻是沙子到穀粒大小的流星體造成的,所以看見的光都來自於流星體被蒸發的原子和大氣層內的成分碰撞時,由電子所釋放的能量。
火球
火球是比平常看見的更亮的流星。國際天文聯會對火球的定義是:比任何一顆行星都要亮的流星,亮度超過-3星等的流星。這樣的定義修改正了在地平線附近出現的流星和觀測者之間因距離所造成的差異。
例如,一顆亮度為-1星等的流星出現在距離地平5度之處時,就可以被稱為火球,因為換算成出現在天頂時,這顆流星的亮度將會達到-6星等。
火流星
火流星名稱來自於希臘文,也就是現今所說的導彈或閃電。國際天文聯會對這個現象沒有官方的定義,一般都直接當成火球來看待。而地質學家比天文學家更重視這種現象,因為這通常意味著會造成一次強力的撞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