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環保團體提出了用高空球形瓶放電修複臭氧層的辦法。具體做法是:讓充滿氦氣的球形瓶懸浮在20~30千米的高空,用金屬絲網包住由球形瓶吊下的電極,並向電極施加電壓,使其放電。同時,利用安裝在球形瓶表麵的太陽能電池充電,由變壓器反複產生10萬伏左右的脈衝電壓。通過放電,將空氣中的氧分子電離,電離的氧分子與電子結合,可以生成臭氧。
國外還有人提出利用照射人工光束來修複臭氧層。具體做法是利用可產生強烈光線的激光器放射波長為157納米的紫外線,把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進而使臭氧大量增加。但從陸地向高空照射,紫外線會被下層大氣吸收,不能到達理想高度。因此,采用人造衛星和球形瓶照射的方法效果才會理想。
科學家們還提出其他一些修補臭氧層的辦法,並推算如果每年能人工產生約80萬噸臭氧,就能修複目前1%左右被破壞的臭氧層。
神秘的球狀閃電的組成
球狀閃電俗稱“滾雷”,它是自然界中的一種奇異現象。這種明亮而無聲的火球會在空氣中慢慢地飄過,能持續幾秒鍾的時間。有時,它能穿過玻璃窗而不被損壞,有時,它又會把玻璃打碎;有時,它可以飄進建築物內;有時,它還會進入飛機艙內;有時,它可以在導線上滑動,遇人遇物後立即發生爆裂,造成傷亡、火災等事故。
球狀閃電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人們注意到:每當球狀閃電消失以後,往往會出現帶有強烈的清新氣味的物質淺褐色的煙霧。經過研究發現,淺褐色的煙霧可能是二氧化氮,而有清新氣味的可能是臭氧。1965年前蘇聯的大氣物理學家德米特裏耶夫的巧遇證實了這種判斷。他采集了球狀閃電所經過地方的空氣樣品,然後在實驗室裏對這些空氣樣品進行分析,實驗結果表明樣品中臭氧和二氧化氮的含量大大超過了正常值。
通過對煙霧、氣味定量分析,結果表明在火球內部很可能進行著某些化學反應。但到底是哪些化學反應,還沒完全搞清楚。球形閃電的發光時間為何那麼長,發光的機理又是什麼,以及火球的能量從哪裏來等等,一係列的問題科學家們至今無法解答。
隔道不下雨
在夏天的午後,隻要留心就會發現,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景,西邊太陽高照,東邊卻嘩嘩地下著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西邊日出東邊雨”、“隔道不下雨”的現象。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有趣的現象呢?
原來,雷陣雨有個特點,大多發生在午後,並且大部分是由西向東前進。夏天,大地的表麵不斷地受到烈日照射,氣溫迅速上升,而且最熱的時候是在午後一兩點鍾。這時候,含大量水蒸氣的熱空氣因受熱而不停地猛烈上升,形成大塊的濃秋雲。當濃秋雲上升到七八千米,甚至9千米的高空時,形成了雷雨雲。到了這麼高的空中,雲的頂部溫度在0℃以下。因為溫度降低,使空氣中蘊藏著的大量水蒸氣冷卻凝結成水滴,水滴又相碰並增大,便落地成雨了。這就是夏季午後多雷陣雨的道理。
雷陣雨為什麼大都從西往東運動呢?這是因為,在5000米以內的高空有一個完整的西風帶,這裏的風不管春、夏、秋、冬永遠由西向東吹。所以,發生在西方的壞天氣總是要受到這個西風帶的影響經過我們的頭上,一股勁地往東邊跑。這樣,就是東邊下了雷陣雨,我們這裏和西邊也不會受到影響。因此,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幾乎在同一個時候,東邊雖然在下著雨,西邊卻是陽光燦爛的好天氣。有這樣一句氣象諺語:“夏雨像堵牆,淋孩不淋娘。”意思是說,夏天的雷陣雨地方性很強,當母親抱著孩子時,孩子那邊被雨淋了,而母親這邊卻滴水不沾。這種說法固然有點誇張,然而,類似的現象確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