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聰明與否和腦袋的大小是沒有關係的,倒是和大腦的發育以及是否刻苦學習有很大關係。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能體會到,隻有經常參加體育運動,身體素質才好。人的頭腦也是這樣,要經常思考問題,擴大知識麵,加強腦部的保健,大腦才能健康發育。
隻有努力學習,勤於鑽研,不斷地鍛煉和運用大腦,我們才會越來越聰明。
氣味為什麼聞得到卻看不見?
當我們看到鮮花的時候,會感到有些鮮花既美麗又芳香。美麗與芳香並不都是眼睛觀察到的。物質的氣味是散發在空氣中的一些非常細小的分子,人的眼睛無法看見。而當這些極微小的氣味分子飄到我們的鼻子裏時,就會觸及鼻腔中的嗅覺細胞及嗅覺神經末梢,神經末梢又將信息傳給大腦,我們就感覺到了氣味。
可見,物質的氣味是客觀存在的。不過,我們的視覺感覺不到,卻存在於我們的嗅覺中。
怎樣避免電話機汙染?
電話已是現代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但人們對電話機的衛生問題沒有引起重視,受汙染的狀況非常嚴重,特別是公用電話。據研究,汙染電話機的病原體有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可傳播流感、皮膚病、肺結核等數十種疾病。為了防止這些疾病的傳播,應采取必要的措施。
首先,每個人都要養成衛生文明的打電話習慣。通話時口與話筒保持適當距離,不要將麵頰、耳朵緊貼電話機,使用完電話後進食時要用肥皂洗手。
其次,應適當消毒。電話機使用一段時間後,要用過氧乙酸、碘伏液或消毒靈定期消毒。患傳染病的人不要到公共場所用電話。
另外,經常為電話機換裝電話膜。可在電話機內安裝衛生電話膜,並定期交換。
除了上述公共場所電話衛生應采取這些措施外,家庭電話機的衛生問題也應引起重視。
水資源危機能緩解嗎?
水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生命資源,也是社會存在的經濟資源。水資源的缺少,既破壞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又嚴重限製和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甚至引起地區衝突和社會的動亂。
目前,人類已經認識到水資源問題嚴重性的同時,正想方設法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如許多國家製定了嚴格的法規保護水資源,並開源節流,減少浪費,通過宣傳提高人們對節水的認識。一些缺水嚴重的海灣國家利用淡化海水、天然降水等方式開辟水源。
我國也在工農業生產上推廣節水型設備和技術,提高水循環的利用率;大力植樹造林以涵養水源,增加地表的蓄水能力。隻要人類從現在起重視水資源問題,這一危機就可以緩解。
怎樣洗衣服?
洗衣服的時候,一般是先將要洗的衣服放在水中濕一濕,輕揉後擰一擰放在一旁,然後再取半盆清水(冬天用溫水),裏麵放一些洗衣粉,待把洗衣粉攪拌均勻後,把浸濕的衣服放進去再輕揉幾下後,讓衣服在拌有洗衣粉的水中浸泡十分鍾左右,再搓洗幹淨。如果衣服的領口、袖頭比較髒,不易洗掉,可以在領口、袖頭比較汙濁的地方撒少量洗衣粉,或撒些細鹽,再揉搓一會兒,便可除去汙跡。另外食鹽還可使衣服不褪色,當我們在洗易褪色的衣服時,可以在水中加些細鹽,這時,洗的衣服就不易褪色了。衣服洗好後,要用清水把衣服上的洗衣粉涮幹淨,一般涮兩、三次即可。
如果家裏是用洗衣機洗衣服,可按洗衣機上的說明書操作,要先看一看大人是如何使用的,再在大人的指導實踐下,就可以獨立操作。在使用洗衣機時,要注意安全,避免觸電事故。
玻璃窗怎樣才擦得幹淨?
在擦玻璃時,可先用濕布把玻璃上的塵土揩掉。但隻用濕抹布往往擦後留下一些痕跡,這時再用鬆軟幹淨的紗團或紗布擦一擦,就會使玻璃幹淨光亮。也可以用廢舊報紙搓成團在玻璃上擦有助於把玻璃擦幹淨。冬天擦玻璃不要用過熱的水,以免冰冷的玻璃遇熱發生破裂。
瓜果蔬菜為什麼要洗幹淨然後才切?
瓜、菜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但這些維生素都順切口溢出而溶解在水裏,所以,我們在吃瓜果或做飯菜時,要先洗幹淨,然後切開或切碎,這樣可以防止維生素流失。
抽屜拉動不靈活怎麼辦?
寫字台或其它木器家具的抽屜拉動如果不靈活,感到發澀或費力,可把抽屜的滑道,用蠟擦一下,這時再拉動就會輕便光滑了。
鮮花怎樣插才能保持時間長?
在百花吐豔的季節,我們有時會采來鮮花,插在瓶子裏觀看。但一束花往往沒多久就蔫了,怎樣使鮮花保持得長久些?我們可以采用“碳火剪口”的辦法。具體做法是把花枝的剪口用火燒焦,然後插在花瓶的水中就行了。因為這樣處理後,使浸在水裏的枝莖底端不易受細菌感染而腐爛,也不致在剪口處使花枝中的汁液過多地流出來堵塞管道,使花朵得不到水分供應。所以鮮花可以插得時間長久些。
味精怎樣使用好?
使用味精是為了增加食物鮮味,但使用不得法,就會產生一種怪味,甚至會有毒。味精在食品或菜湯做好後趁熱加入,不需要再加熱過火。涼拌菜加味精,可先用少量開水把味精衝開,晾晾後再放入菜中。在使用味精時要注意不要用於堿性或酸性食品中。因為味精遇堿遇酸會起變化,產生一種怪氣味,就達不到使用味精的目的。
柿子怎樣才能變得甜軟不澀?
剛摘下來的柿子,往往有澀味,尤其是表皮層澀味更濃。去除柿子上的澀味,可采取下列方法:一是用酒去澀。把少量的酒均勻地噴在柿子上,也可用棉球蘸酒擦一下,然後把柿子放入容器中封閉,過2—3天可去澀。二是用梨去澀。在大約20個柿子裏放上3—4個梨,然後封閉好,過5天即可去澀。如果柿子多,可放在地下土窖裏,在窖裏點上適量柴草,然後馬上封嚴窖口。這樣過10—15天,即可去澀。
木器家具怎樣能恢複光亮?
表麵塗漆的家具,如立櫃、書櫥、寫字台、門窗等,使用的時間長,漆麵會失去光澤。要想使家具表麵恢複光亮,可以泡一壺濃茶,待不太熱以後,用軟布蘸著茶水擦洗漆麵,即可恢複原來的光澤。但如果是因為漆麵磨損,漆麵脫落而無光澤,則不能用熱茶水,而應補刷油漆。
羊肉怎樣去膻味?
羊肉瘦肉多,營養好,但吃起來有很濃的羊膻味。這有辦法去除掉。一是用蘿卜去膻味,在燉煮羊肉時,在鍋內同時放一個白蘿卜或胡蘿卜,等到蘿卜煮熟後撈出來,羊膻味就可去除;二是用花椒水去膻,尤其是在包餃子剁羊肉餡時,一邊剁一邊往羊肉裏加一些事先用開水衝泡的花椒水,餃子包出來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羊膻味,而且吃起來清香可口。
怎樣燒水做飯省火?
(1)要選用熟鋁的壺或鍋,因為它們的壁部或底部薄,傳熱快,因此能把火的熱量較快地傳到水裏。
(2)經常清除壺中的水垢,不然,壺壁和壺底增厚,消耗的熱量就多。
(3)燒冷水時,開始火不能太大,以免浪費一部分熱量,應先用小火,等水溫升高後再用大火。
(4)如果用的是液火氣爐子或電爐,要預先把做飯的菜、料備好,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燃料,避免中間耽擱時間。
夏天如何存放醬油和醋?
夏天,醬油和食醋存放的時間長了,醬油表麵會出現一層白醭,醭的表麵會產生一層皮膜,在蠅子多的情況下,瓶口封閉不嚴,醬油和醋內還會生出蛆蟲。
要防止醬油或醋變壞,首先要將盛醬油或醋的器皿刷洗幹淨,徹底消毒。消毒的辦法可以把器皿放在鍋裏蒸一蒸,或用開水衝洗,然後把水倒幹,嚴防瓶子裏混入生水,並注意把瓶口蓋嚴。在醬油瓶裏放少量的食油和味精,既可使味精鮮美,又可防止醬油生白醭;在醋裏少加點酒和鹽,或放幾片蔥蒜,也可防止醋裏生皮膜。另外,經常把盛醬油和醋的器皿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曬一曬,也能防止微生物的繁殖,保持醬油和醋的潔淨。
怎樣去茶鏽?
經常泡茶的茶杯或茶壺,時間長了會出現茶鏽。要去掉茶鏽,方法很簡便,可以把少量的堿麵或蘇打麵放在茶杯或茶壺裏,然後用一塊幹淨的布頭來回擦拭,這樣,不僅能去掉茶鏽,還能增加茶具的亮度。
燒米飯的焦糊味怎樣去掉?
我們在蒸飯的時候,有時蒸得時間太長或放的水少,會把米飯蒸糊,吃起來糊焦味很濃。去掉這種焦糊味的辦法是用筷子把焦了的飯戳幾個洞,然後在每一洞內放一段與飯差不多高的蔥,再把蓋子蓋好,悶上三、五分鍾再吃,焦糊味就沒有了。
水壺中的水垢怎樣清除?
燒水用的鋁壺使用一段時間後,壺裏底部和側壁會產生一層白色的水垢。水垢是水中的礦物質在水加熱後從水中分離出來的,它對人的身體是有害的,因此我們應注意清除水垢。清除水垢的方法,是在水壺中倒進一茶杯食醋,放在火上燒一會兒,水垢就會自行脫落,然後把壺衝洗幹淨就行了。注意不要用鐵器東西刮剝,這樣容易把壺底弄壞。
為了預防水壺中多產生水垢,在燒開水時,注意不要燒開了還在火上熬。因為開水久燒,水不僅可以變成水蒸汽跑掉,浪費燃料,而且原來溶解在水中的礦物質就會因水不斷蒸發,越來越多地附著在壺底或壺壁上,產生較多的水垢。因此在燒開水時應注意,水開後馬上從火上取下來。
饅頭中的堿放多了怎麼辦?
朋友們初次蒸饅頭,因為掌握不住麵粉和堿的比例,往往堿放多了,蒸出的饅頭發黃而且有一種堿味,堿放得過多,饅頭還發不起來,吃起來死丁丁的。饅頭裏放堿多而發黃有沒有補救的辦法呢?我們說是有的,辦法是將蒸鍋內的水倒出四分之三左右,然後再將食醋倒入鍋內(相當於鍋內水的三分之一),將堿大的饅頭再用慢火蒸十五分鍾(注意火不要太猛,以防鍋內的水熬幹),饅頭就會變白,澀味就會減少。
但最好是在蒸饅頭時放適量的堿。這裏可以講一下發麵:用一兩醋,七兩溫水,和一斤麵粉和在一起(麵粉增多,醋和水也要相應增多),放置十分鍾。然後在麵塊中加一兩左右的小蘇打或堿麵,然後揉搓到沒有酸味為止。再把麵塊做成饅頭擺在蒸屜上,等水開了立即放入鍋中蒸十五到二十分鍾。這樣蒸出的饅頭又白又鬆軟,而且可口。
怎樣保護熱水瓶?
新買來的熱水瓶,在使用時應先用溫水泡一泡,然後再灌開水,這樣可以避免由於突然受熱引起瓶膽爆裂。在往暖瓶裏灌開水時,壺嘴不要壓在瓶口上,因為瓶口冷,壺嘴熱,容易引起破裂。同時,用力過大,也容易使瓶口損壞。在熱水瓶裏裝過冷過熱的東西後,要用溫水緩和一下瓶內的溫度,不要突然灌注過熱、過冷的東西。此外,還要注意保護熱水瓶的外殼,避免碰壞瓶膽下麵的尖狀,拿放熱水瓶不要過猛。
怎樣晾曬衣服?
有時媽媽洗衣服,我們可以幫助晾曬。在晾曬衣服時,最好放在陽光不直接曝曬的地方。因為陽光曝曬會加速損害衣服的強力,而且使衣服褪色。一般說滌綸比棉耐曬,棉布比化纖服裝耐曬,化纖又比絲綢服裝耐曬。晾曬衣服時間不要過長,最好是待衣服半陰半幹後,再放到陽光下曬。衣服洗淨後,不要用力擰,這樣容易起褶,特別是化纖混紡衣服,最好帶水晾,這樣可以保持衣服平展。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清明是農曆三月的第一個節氣,正是大地回春以後,一片天清氣明的時候,最適合郊外踏青,於是,民間習慣在清明這天掃墓祭祖,來表示後代子孫不忘本,緬懷祖先的恩澤。
幾千年來,中國人承襲著清明掃墓,慎終追遠的美德,不會因為改朝換代,或是科學文明的發達而淡忘。
究竟這樣的習慣,是從哪個時候開始的呢?
根據文獻記載,在遠古時代,我們就對祖先非常非常的崇拜了,而且都有祭祀祖先活動的紀念,因此根深蒂固了。
關於掃墓的記載,《宋誌》提到說,以前的人沒有墓祭,直到秦漢以後,才有掃墓的風氣。至於掃墓的時間,據唐書記載,可能到了唐朝中期以後,大家才認定清明是掃墓的好日子。
宋代的清明節,可以說是盛況空前,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出京城開封一帶,大家扶老攜幼,來來往往的熱鬧情形。
古代官府為了發揚孝道文化,不但定這一天為清明節,還定為民族掃墓節,來紀念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相傳黃帝誕生於紀元前四千六百零入年的四月五日。
為什麼元宵節有提燈的習俗?
星期日,牙牙跟媽媽上街去,看到有好多人在賣燈籠,紅紅的一片燈海,真是好看啊!牙牙就問媽媽:“為什麼大家都在買燈籠呢?”
“明天是元宵節嘛,你要不要?媽媽給你買一個。”
“好啊!我要那個小狗形狀的,對了,為什麼元宵節要提燈籠呢?”
農曆春節的第十五天,叫做“上元”,這是一年中第一次月圓,大家都特別興奮,所以我們叫它“元宵節”。
為什麼元宵節非提燈籠不可呢?“燈”的產生,主要是為了照明。漢朝以後,佛教和道教借用燈作為“破除黑暗”的宣傳工具,後來流傳在民間,燈籠的製作就變得相當普遍了。
至於民間觀賞花燈,是從唐代開始盛行的。根據《開元天寶遺事》這本書的說法,唐玄宗在位的時候,每逢元宵節的夜晚,就在高山上,豎立高八十尺的彩燈及一百支樹燈,燦爛的燈火,直衝牛鬥,百裏以外都可以看到,非常壯觀。
宋朝的時候,元宵節張燈結彩的氣氛,更是濃烈。有人把五種顏色的玻璃、玉石,製作出奇異的花燈,其他的還有龍舟、樓閣、動物等等造型花燈。
朝廷為了鼓勵人們在元宵節賞花燈,還想出贈送的方法,隻要去禦街賞花燈的人,都賞一杯“禦酒”,作為紀念。
相傳每年月圓的時候,大家都會看到月光下有一位天神走過,可是有一年的元宵節,天空竟然被一團烏雲遮住,人們看不到天神,心裏都很著急。
於是,大家紛紛點燃火把想照亮天空,找尋天神。天神沒有找著,反而把元宵節拿火把的習俗傳下來了,慢慢演變成各式各樣的燈籠了。
不管是民間的傳說,還是正史的記載,元宵節提燈籠,都是代表光明、喜悅的希望,代表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為什麼過年要貼春聯?
古時候的人,相信桃木可以避邪,所以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二尺長的桃木,刻上一幅四、五寸大小的神像,掛在門口,作為鎮邪壓鬼之用,用“桃符”來保持屋內的陽氣和平安。
“桃符”的由來,是引用東漢應邵《風俗通》的說法,這種風穀,是大學士作詞,題在桃符上。
大學士寅遜奉命在桃符上作詞,作好以後,後蜀皇帝愈看愈不滿意,幹脆自己動筆,直接寫上“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兩句。
從此以後,桃符逐漸分為兩種用途——春聯和門神。
後蜀皇帝的神來之筆,使得後世文人雅士,在過年都喜歡舞文弄墨,書寫春聯。春聯的廣泛使用,並且沾染年節的喜氣,是宋代以後的事了。
“天增歲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小朋友,你們一定很熟悉這副春聯,是不是呢?它的作者是明代的進士張襄惠。
張襄惠沒有顯達的時候,在他嶽父五十歲生日宴會上,寫了這副對聯,作為賀禮,可惜,他的嶽父不放在眼裏,造成張進士很大的刺激。
後來,經過一番努力,張進士終於金榜題名了。新年時間,他到嶽父家拜年,發現幾年前不被重視的壽聯,竟然高掛在客廳。同時,這副對聯被親友傳誦,流行到現在,成為新年迎新除舊的春聯。
為什麼每年都要過年?
“年”是祭拜祖先、家人團聚、盡情歡樂的節日,也是機關、學校等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日子。
“過年”是一年中的一件大事。在我國漢朝,每逢到了正月初一這一天,朝廷都要舉行盛大的朝賀,來慶賀一年開始,祝福國泰民安。
“年”雖然是農業社會的產物,但是在工業社會裏,仍然沿襲了過年熱鬧氣氛。
傳說在遠古的洪荒時代,“年”是一種似牛非牛的冷血爬蟲動物之王!叫“年獸”,是個會吃人的怪物。後來因為地球的熱度增高,這種冷血的爬蟲動物才漸漸的絕跡。不過在五千年前的古代,仍然有“年獸”出沒在山野間,體型長約三丈,高約六尺,每年在除夕的夜晚,年獸會爬到城鎮上,到處抓人來吃。
於是,人們在每年除夕之夜,就在自己房屋周圍的空地上,用蒲包裝著煙灰,撒在地上,然後印上許多腳印,“年獸”就會以為那些腳印是自己的,便會跑到別的地方找人吃。
還有“年獸”很怕看到紅色,所以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除夕的夜晚,大家也會將客廳布置得燈火輝煌,院子裏高掛大紅燈籠,入夜以後,就好像火樹銀花一樣,燦爛耀眼,嚇得“年獸”遠走高飛,不敢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