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虛烏有(1 / 3)

子虛烏有

【釋義】子虛:不真實的事;烏有:哪有。原為假設的人名。後用來比喻假設的或不存在的人、事。

【出處】漢·司馬相如《子虛賦》。

梁孝王有一座“梁園”,方圓三百餘裏,圓內美景數不勝數,著名詞賦家司馬相如在為梁孝王供職時,曾在此居住了三年,並寫下了名作《子虛賦》。

《子虛賦》的內容是:楚王派一個叫子虛的人拜訪齊王,齊王率領全國狩獵能手,陪同子虛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遊獵活動。過後齊國烏有先生詢問子虛對這次遊獵活動的感受,期望得到讚揚。可是,子虛卻大談楚王的遊獵活動是如何壯觀,目的是貶低齊王的遊獵活動。烏有先生竭力為齊王辯護,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此文寫得詞藻華麗,場麵宏偉。漢武帝讀了之後大為讚歎,下令召見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說:“《子虛賦》寫的是諸侯遊獵的場麵,如果是天子的遊獵,那場麵一定還要壯觀宏大。”漢武帝大喜,請司馬相如再寫。這樣,司馬相如就又寫下了《上林賦》。

《上林賦》寫的是亡是公聽了子虛、烏有先生各自誇耀本國君主遊獵盛況的對話後,認為齊、楚之事都不足道。於是,他介紹了天子遊獵活動的氣魄和天子花園上林苑的壯麗。文章末尾,司馬相如對諸侯、天子貪戀遊獵、荒廢政務的行為作了諷諫,主張修明政治,提倡節儉。

馬革裹屍

【釋義】用馬皮將屍體包起來。形容戰死沙場,無棺盛殮。一般指為正義的事業而犧牲在戰場上。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馬援傳》。

漢光武帝時的“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是當時一員名將,他驍勇善戰,為東漢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勳。後來又曾多次率軍抵抗外患,平定邊疆。

有一次,馬援凱旋回朝,快到京城洛陽時,便見大路兩旁密密麻麻,站滿了前來迎接的人群。其中有個叫孟冀的名士,也向馬援表示恭賀,但無非是些此番得勝還朝,皇上定有封賞,從此高官厚祿、衣食不愁的恭維話。馬援沉下臉來對他說:“我很希望先生能誠心地指教我,先生怎麼也和一般人一樣,盡說些恭維我的話呢?”

孟冀聽了,感到有些慚愧,“嘿嘿”地笑了兩聲。馬援接著說:“以前武帝的時候,有個伏波將軍路博德,為漢朝開拓了七個郡的疆土,武帝才封給他幾百戶的封地。現在我的功勞比路博德的功勞小得多,也被拜為伏波將軍,得到了一個大縣的封地,賞大於功,受之有愧啊!這樣怎麼能長久保持下去呢?先生怎麼不在這方麵指教我呢?”

孟冀說:“我還真的沒有想到這麼多。”馬援說:“現在,北方邊境還不安定,匈奴和烏桓不時要來侵擾我國邊疆,我將帶兵前去抗擊敵寇。男子漢應該為國捐軀,戰死在邊疆,即使用馬皮包裹著屍體回來,也在所不惜,怎麼能夠躺在床上,守著妻子兒女度過一生呢?”

孟冀聽了馬援的話,十分敬佩,讚歎說:“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這樣啊!”

飛揚跋扈

【釋義】飛揚:放縱,高傲;跋扈:蠻橫,肆意妄為。原指意態舉動超越常軌不受約束。後形容驕橫放肆,不受法度製約。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梁記》。

侯景原是北魏時定州刺史,後高歡篡權後,他又依附高歡做了大丞相府長史兼定州刺史,侯景為人極其殘暴,又依仗手下有10萬精兵,在河南13州霸道了14年。

高歡死後,高澄執政,要剝奪侯景的兵權,侯景便率兵歸降南朝梁武帝蕭衍。蕭衍任命他為豫州刺史,坐鎮壽陽。

但不久侯景發動叛亂,攻陷了梁都建康,改國號為漢。

每逢出兵作戰,侯景總囑咐領兵的將領攻破城池後,把城裏的無辜百姓殺光,讓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厲害。他又禁止兩人以上交談,如有人違犯,株連九族。他建立了一個大舂碓,把對他不滿的人都投入碓內搗死。但是梁朝的老百姓支持蕭衍的第七個兒子湘東王蕭繹,不久湘東王擊敗了侯景。侯景在逃跑途中被殺,結束了他飛揚跋扈的一生。

小心翼翼

【釋義】翼翼:恭敬的樣子。形容舉動十分謹慎,一點不敢疏忽。

【出處】春秋·佚名《詩經·大雅·大明》。

在陝西渭河以北、岐山腳下,是一片黃土高原。三四千年以前,這裏是周國的發祥地。周國人熱愛這片國土,在這裏劃土田,設官吏,築城邑,營宗室,建立起一個初具規模的國家,姬昌在周國的曆史上,是一位承前啟後的國君,很有作為。《詩經》上說他做事兢兢業業、小心翼翼,完全按照上天的旨意去治理國家,因而上天也格外保佑他。他改革周國的內政,努力發展生產,勵精圖治。幾十年過去了,周國終於繁榮興盛起來,鄰國老百姓見到周國富庶,紛紛攜兒帶女來到周國。

周國的富強使姬昌理所當然地成為西方諸侯各國的盟主,商朝隻好封他為西伯,統一北方。後來商王對周國勢力的擴大感到非常不安,一度把姬昌抓起來,囚禁在駃裏(今河南省湯陰縣境內)。由於其他諸侯和商朝的一些大臣說情和搭救,商王又不得不釋放了他。

由於紂王荒淫無道,殺戮功臣元老,欺壓百姓,引起朝野一致反對。姬昌積極爭取奴隸主貴族的廣泛支持,積蓄力量,準備討伐紂王,可惜尚未發兵,就去世了,周國尊稱他為周文王。

他的兒子姬發繼位,稱周武王,率領軍隊滅掉商朝。

不自量力

【釋義】量:估量。本義指不能正確地估量自己的實力。後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十一年》。

息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小國,它的國土麵積很小,人口也不多,與旁邊的鄭國相比,就像是把一個小雞蛋放到一塊大岩石上,相差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