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
【釋義】接近什麼樣的人或環境,就容易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出處】晉·傅玄《太子少傅箴》。
晉代文學家和哲學家傅玄曾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
這四句話都是說環境對人的影響:一個人生活在好的環境裏,能受到好的影響;生活在壞的環境裏,則受到壞的影響。後兩句更以形和聲為比喻,進一步作了說明:形體端正的“影”一定直而不歪;聲調和諧的“響”一定清而不亂。這是說,同品德高尚的人相處在一起,一定能受到良好的影響。這兩句,不但比喻得巧妙,而且還分別用上了“影”、“響”二字,是很有意思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兩句,後來流傳而成為成語,或簡稱“近朱者赤”。
近水樓台
【釋義】比喻地處近便而獲得優先的機會。
【出處】宋·俞文豹《清夜錄》。
範仲淹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在被貶期間寫的名篇《嶽陽樓記》留傳於後世。範仲淹以正直敢言著稱。
範仲淹曾任杭州知州,當時他很注意任用賢才,提拔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巡檢(官名)蘇麟久不被提拔,心中很有些不平,“我蘇麟也並非等閑之輩,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升了官,而我熬了這麼多年還隻是個巡檢。”他左思右想,憤憤難平。由於他在外縣任職,便很少能見到範仲淹,所以雖想當麵陳言卻總也沒有機會。
後來,他寫了一首詩,托人呈獻給了範仲淹,其中兩句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意思是說,我知道自己為什麼不被提拔,不是我能力不夠,而是咱們離得太遠,你沒有機會賞識我的才能。話說得含蓄,目的卻很明白。範仲淹一看,暗地就留了心。
他任用官員很謹慎,並沒有因此立即提拔蘇麟。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他發現蘇麟確實很有才幹,就給蘇麟安排了合適的官職。
返老還童
【釋義】形容老年人恢複健康。
【出處】晉·葛洪《神仙傳》。
淮南王劉安是漢朝時一位喜歡求仙學道的人。他晝思夜想,到處尋問,想知道哪裏有長生不老之術。由於他求仙心誠,一天,果然來了八個老翁請求拜見他。來者聲稱有使人延緩衰老、防止早衰或能促使生命逆轉使人返老還童的卻老術,願當麵指點他。劉安一看他們均已老態龍鍾,哪裏還會有什麼卻老術啊!這分明是騙局。一氣之下就叫人把他們趕走了。八老翁聽說淮南王嫌他們太老了而不相信卻老術是真的,就說,好吧,等著瞧吧。一會兒,八老翁嘴裏念動咒語,微微能聽到變!變!變!的聲音,說著說著,八老人變成了八位兒童。
迎刃而解
【釋義】刃:刀口。比喻主要的問題一解決,其他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杜預傳》。
晉武帝時,有一個名叫杜預的人。他學問淵博,見識廣遠,能文能武。當文官時,經常提出安邦理財的好建議;當武將時,率軍打仗屢建戰功。晉武帝時任鎮南大將軍,總督荊州一帶的軍事。
公元280年,杜預向晉武帝司馬炎建議討伐吳國。他調兵遣將,出兵不過十天,就占領了長江上遊的許多城池,接著又用計活捉了吳軍都督孫欲等高級文武官員兩百多人。
當時有人認為吳國建國多年,有相當大的實力,不可能一下子將它徹底打垮。同時又正值酷暑,疾病、瘟疫流行,何況河水又因暴雨而泛濫,對大部隊作戰十分不利。因此建議就此收兵,等到明年冬天再集中兵力攻打,其結果可能比現在進攻要好得多。
但杜預主張卻與眾人恰恰相反,他主張乘勝前進,擴大戰果,不給吳軍以喘息的機會。他說:“現在我軍連勝幾仗,軍威大振。以這種鬥誌旺盛的軍隊去進攻連吃敗仗、士氣低落的吳軍,繼續打下去,其形勢就像用利刀破竹子一樣,前麵幾節破了之後,後幾節隻要刀刃一進,無需用力竹子就順勢自然破開。”
後來,杜預領兵繼續前進,所到之處,勢如破竹,他經過的地方,都順利占領,最後吳國滅亡了。
完璧歸趙
【釋義】完:完整;璧:玉器。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給原主。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昭王聽說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寶玉——和氏璧,便派人送信給趙王,說願意以15座城池來換這塊璧。
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將璧送去,但又怕秦王借口派兵來犯。就是連可以派到秦國去答複的人,一時也物色不到。
就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趙王召見了他,聽他分析了這件事的性質,認為還是答應秦國的要求為好。趙王很滿意他的分析,問他誰可以出使秦國。藺相如回答說:
“想必大王還未找到可以出使的人,我願意捧著璧出使秦國,並向大王保證:秦國將城池給趙國,我就把璧留給秦王;如若秦國不將城池給趙國,我就定將完整的璧送歸趙國。”
於是,趙王派藺相如出使秦國。他向秦王獻上和氏璧後,秦王滿心歡喜,隻顧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玉璧而無意交城。藺相如借口璧上有小白斑點要指給秦王看,取回和氏璧,隨即憤怒地指責秦王不提交城之事,顯然不是誠心交換。如強行逼迫他,他將讓玉璧與自己腦袋一起在柱上撞個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