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衝鋒槍正在不斷改進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嗎?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研製的M16AI式556毫米自動步槍問世,隨後,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研製重量輕的小口徑自動步槍。這樣,被稱做“金不換”的衝鋒槍就麵臨著嚴重的挑戰。
盡管衝鋒槍受到被淘汰的威脅,但它在目前仍是一種使用較廣泛的有效武器,而且很多國家還研製出了一些新型號的衝鋒槍。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
與早期的衝鋒槍相比,現代衝鋒槍主要從以下幾方麵進行了改進。
一是縮短槍身,便於操作使用。減少槍身長一般是采用折疊槍托或者改變槍的結構等辦法。
二是提高射速。現代衝鋒槍的理論射速達到每分鍾600發,有的甚至達1000發以上。
三是增大攜彈量。由於射速提高,必然要求增大攜彈量。
四是簡化結構,便於維護保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是使用手槍彈的衝鋒槍,也在向輕型化發展。衝鋒槍今後發展的總趨勢是係列化,使其成為槍族中的重要成員之一。
[我還想知道]
美國AM-180型衝鋒槍,它采用鼓式彈匣,可容彈177發,大大增加了攜彈量。
巴西的“烏魯”式衝鋒槍,其主要零部件不用工具即可在短時間內拆卸完畢。
機器人坦克是通過遙控或人工
智能機器係統完成任務的嗎?
機器人坦克有兩種,一種是遙控式機器人坦克,是由遠處的操縱人員通過電纜、電波或光纖通信等進行控製的無人駕駛坦克。這種坦克上除裝備有遙控設備外,還配備有電視攝像機,以便監視機器人坦克的行駛路線和方向是否正確;另一種是智能機器人坦克,它不需要人操縱,而依靠自身的人工智能裝置自動完成預定的動作和任務,這也是未來坦克發展的趨向之一。
無人駕駛坦克在執行爆破任務時,在它的前裝甲板上裝有450千克炸藥。當坦克行駛到爆破地點時,操縱人員用遙控裝置使坦克拋下炸藥後駛回,然後由人操縱將炸藥遠距離引爆。這樣既可保證操縱人員的安全,坦克又能多次使用。
智能機器人坦克上配裝有高速電子計算機係統和各種先進而又可靠的傳感器等,通過預存的和新采集的信息,能自主地選擇最佳的行駛路線,以到達目的地。
正是由於機器人坦克比普通坦克優越,美國、英國等一些國家都在大力研製這種坦克。[我還想知道]
機器人坦克適合在核戰、化學戰和生物戰條件下使用,它不會受汙染和中毒。
英國製成的用於排降爆炸物的遙控式機器人坦克上麵裝有電視攝像機,能在微光條件下攝像。
美國陸軍在1983年公布的《裝甲戰車科學技術規劃》中,將機器人坦克列入發展規劃。美國五角大樓官員宣稱:“到21世紀初,將出現一支由機器人組成的特種部隊。”
未來的無形坦克將隨電子計算
機的迅速發展應運而生嗎?
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將使未來坦克的麵貌大為改觀,美國已投資上百億美元研製先進的戰場計算機和網絡,以及“無形坦克”這樣的戰車,以便更迅速地進攻和有效地殺傷敵人。
在21世紀初,坦克的小窗口將被大麵積的彩色顯示板所代替,大大地開闊了坦克乘員的眼界。如果要察看坦克周圍的情況,顯示板會變成像玻璃一樣的透明體,供人眼直接觀察;若要了解遠方和其他方麵的敵我情況,坦克內安裝的電子計算機將從諸如全球定位係統衛星接收器(能使車組人員測算出自己的車輛確切位置)、指揮與控製中心(其任務之一是追蹤友軍和敵戰車的位置)、紅外傳感器和其他傳感器(能監視到周圍敵人裝備所排放出來的熱氣和化學物質)、坦克車相互之間的通信聯係數據庫和計算機本身的數據庫等多種途徑獲得信息,並顯示在顯示板上。
將上述各方麵的信息綜合後,車組人員就能迅速及時地獲知任何方向所發生的情況,而不必放慢行車速度出車觀察。
更引人注目的是,隨著軟件和通信設備的完善,具體來說,坦克乘員隻要將一張大小如信用卡一樣的智能卡在閱讀器上劃過,坦克上的計算機就會提供需要的信息,並顯示出來。
[我還想知道]
英國公司已開發出一種定位計算機係統,它能在世界任何地方追蹤坦克和車輛的確定位置,並分辨出車輛上運載著何種貨物。
美國陸軍計劃將未來的王牌坦克—MIA2坦克的行駛速度提高到接近汽車的高速,以便出其不意地擊毀目標。
未來空間戰場上的主
將是航天飛機嗎?
航天飛機和宇宙飛船一樣,需要用運載火箭從發射台垂直發射。起飛後,它相繼將兩個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和又粗又長的外部燃料箱分離掉,輕裝前進,並依靠本身攜帶的三台主發動機進入預定的軌道飛行。完成任務後返回。在重返大氣層後,它和普通飛機一樣能在機場跑道上滑行著陸。航天飛機每次飛行後,經過短時間的檢修,又可以重新發射升空,而且可反複使用一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