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眼鏡蛇的密絕是咬住蛇頭不放嗎?(2 / 3)

烏龜因有兩億多年的曆史而被稱為古老的動物嗎?

烏龜作為一種水陸兩棲的爬行動物,在我們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兩億多年了。

在七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龐大的恐龍和其他爬行動物,由於抵擋不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遷,都先後絕種了。惟有烏龜得以幸免。烏龜不僅是現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而且是所有的動物中壽命最長的壽星。目前世界上約有220多種。

陸龜生活在陸地上,它與2億年前的龜沒什麼兩樣,阿爾達布拉巨龜是最大的陸龜,重約270公斤。海龜的體型有大有小,巨大的皮龜長15~3米,重約920公斤,而普通的泥鱉隻有7~12厘米長。

在我國也生活著許多龜,有些還屬珍稀動物。如棱皮龜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我還想知道]

龜科,包括烏龜、海龜和鱉。烏龜通常生活在陸地上,海龜生活在海洋中,鱉則生活在淡水裏。

小龜都用爪子或嘴前部的牙齒破殼而出。小龜剛出殼後,仍依靠蛋黃生存一段時間,不需要覓食。

烏龜因遇到危險把頭縮進殼裏而被稱為“縮頭烏龜”嗎?

烏龜通常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沼中,生命力極強,幾個月斷食也不會死亡。冬天有冬眠的習慣,春暖時才開始活動。主要以水生植物、小魚、蝦、螺和昆蟲等為食。

烏龜走路非常非常慢,它既沒有兔子那樣靈敏的長耳朵,又沒有它那樣靈巧的腿,那麼在遇到危險時怎麼辦呢?別急,烏龜自有辦法。原來烏龜有一個很堅硬的殼,就像一座牢固的小房子,當敵人來侵犯它的時候,它就憑借脖子肌肉的收縮,把頭迅速縮進小房子裏。不管敵人有多厲害,都沒有辦法把它的甲殼弄破。等來犯者灰溜溜地走掉,烏龜就安全了。

根據龜類動物縮脖子的位置,它們可分兩大類:一類龜將脖子側縮至龜殼下,而大部分海龜和烏龜脖子較短,它們直接將脖子向後縮。

[我還想知道]

據說海龜像陸地的大象一樣,能夠提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去,於是就尋找自己的墓地。它們找到洞穴,從洞口爬進,經過長長的通道,到達寬敞的洞穴內,便靜靜地趴著不動,直到死去。

最大的海龜是生活在較暖海洋中的皮背海龜。海龜都遊得很快,最快時速達到29千米/小時。它們通過眼淚排出過多的鹽分。

科學家們是由於無法準確獲知青蛙何時進入石灰岩層而意見不一嗎?

青蛙和它的“近親”蟾蜍,每到冬天時,就會進行冬眠。它們不吃不喝也不動,一直睡到第二年春天,等到春風和煦時才會醒來。

200多年前,法國巴黎郊區的一個采石工人,從一塊石頭裏劈出了4隻蟾蜍像,它們並排在一起,各有各的窩,裏麵還有一些鬆軟的黃土。它們從石頭塊裏出來以後,居然還能在地上活動。可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這裏的石灰岩層是幾百萬年以前形成的。難道這4隻蟾蜍也長眠了幾百萬年嗎?

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爭論不休,主要提出了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青蛙和蟾蜍與岩石同齡,理由是這樣的:石灰岩由於水的溶蝕而形成洞穴,青蛙或蟾蜍隨水流鑽進洞穴冬眠,正在這個期間,被石筍封閉在洞中。它們被封在洞內後,身體內的新陳代謝作用可以降到非常低的程度,甚至接近完全停止的狀態。所以,青蛙和蟾蜍就像住進了一隻密閉的“保溫瓶”裏,皮膚呼吸的氧氣和體內消耗的養料,都是很少很少的。因此它們能夠安然地長期保持著不吃不喝的冬眠狀態,一睡就是幾百萬年。

另一種意見正好與此相反,這些科學家解釋說,岩石形成以後,在漫長的地質時期內,由於地殼運動,會發生褶曲,岩體會出現一些裂縫,而風化也會使岩石破裂。同時,石灰岩在水流的作用下,會溶蝕出大大小小的溶洞,可能有的青蛙或蟾蜍碰巧躲進了這些縫洞中,而采石工人不了解這一點,由此產生了誤會。

[我還想知道]

30多年前,在北美洲新墨西哥州的一個石油礦裏,有人發現了一隻冬眠的青蛙。根據岩層來測定,如果這隻青蛙與它藏身的岩石同齡的話,那麼它已經長眠了200萬年。

當溫度每下降10℃的時候,青蛙的新陳代謝作用就會減慢一半左右。

神農架有很多白色動物與特殊的地質、氣候等諸多因素有關嗎?

湖北的神農架充滿了神秘色彩。近年來,人們又發現這個地區多白色動物。

層層密林中,一團巨大的白色身影突然出現在前方,那是一隻白熊;又一個敏捷的白色動物跳躍著跑過去,那可能是一隻白貓或者是一隻白鹿;樹枝間,常可見到白色的小鬆鼠、白色的金絲猴竄來竄去;當你在這裏看到白色的烏鴉時,也許會啞然失笑,誰說天下烏鴉一般黑呢;還有在高空中飛翔的白鵬,地上奔跑的白斑羚……在神農架,目前已經發現的白色動物有20多種。

在動物界裏,有些動物本身就屬於白色品種。如白波斯貓、白獅子狗、白馬以及北極地區的白熊等。

在神農架這塊30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情況卻完全不同。這裏的白色動物在別處並不是白色的,而且集中的種類如此豐富,數量又如此眾多,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疑問。

一些專家經過初步研究認為,神農架存在許多古老的物種,這些白色動物可能是遠古時代殘餘下來的子遺種類。雖然它們的身體其他部分進化成了現代動物的模樣,但毛色卻沒有改變。

如果說神農架特殊的地質、地貌、水文等條件真會起作用,那麼這些條件又是如何影響動物的白化基因呢?具體又是什麼條件影響的呢?會不會是受綜合因素影響的呢?

神農架的白色動物雖然令人奇怪,卻很招人喜愛。如果能夠人工培育出白色的動物,人們的生活又會增添新的色彩,寵物王國中又會多幾個新成員了。

[我還想知道]

在世界其他地方也發現過白色動物,如印度發現過白色的老虎,非洲發現過白色的獅子,在我國台灣、廣西、雲南等地發現過白猴。不過其數量都極為稀少。而且,這些白色動物都是因為病變而成,也就是“畸形”。

神農架地區一直存在著許多神秘現象。比如說神農架野人之謎,至今也沒有結果。而且在整個神農架,並存著多個地質時期的動植物。

長臂猿的拿手好戲是臂蕩嗎?

長臂猿是體型最小、動作最靈敏的類人猿。它的臂和手都很長,即使直立時,手指也能碰到地麵。它以家庭為單位,包括一隻雄的、一隻雌的和2~4隻幼仔。長臂猿共有9種,最大的是大長臂猿,體重約10公斤。在我國有少量分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臂蕩是長臂猿的拿手好戲,運行的速度很快,常常能表演一些有趣而驚險的雜技動作。東南亞有一種雜拔長臂猿在樹林之中吊來蕩去,很少到地麵活動,其優美的蕩姿和變化多端的技法,展現了高超的技巧。白掌長臂猿因手足均為白色而得名,數量已經很少。

長臂猿會唱歌,尤其喜歡合唱,每當清晨,醒來的長臂猿雌雄一起合唱,其啼鳴的聲音在密林間飄蕩。

[我還想知道]

東南亞和印度尼西亞熱帶雨林裏生活著10種長臂猿,它們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樹上,以果實和嫩枝為食。

長臂猿因前臂特長而得此名。每年產仔1次,每胎產1仔,懷孕期為7~8個月。

雞清早打鳴意在宣布領地嗎?

家雞的祖先叫原雞,生活在山林裏。目前,我國的雲南、廣西、海南島等地還有它們的足跡。它們晚上停在樹枝上休息,每天很早醒來就高聲鳴叫,目的是向大家宣布:“這是我的地盤,不準侵占!”

雖然野生原雞經過人類長期的馴化、飼養,改變了它們的生活習性,變成了家雞,但是仍保留了早晨鳴叫的習慣。

另外,雞喜歡集群生活,一隻公雞常常帶領許多母雞,這就需要通過鳴叫召集大家,維持共同的生活紀律,保衛自己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