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與太白山
秦嶺是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交彙區,天然劃分中國大陸南北氣候。這裏的植物分布和生物多樣性在全國首屈一指,具有建立植物種子資源基因庫的良好條件。
秦嶺主峰太白山位於陝西省眉縣南部,兼跨太白縣、周至縣部分地區。因其頂峰冰凍期長,由關中平原南望,山頂銀光閃閃,故得此名。“太白積雪六月天”為其著名景觀。山上有鬥母宮、平安寺、文公廟等,並保存著第四紀冰川遺跡。太白山海拔3 767米,頂部平緩,岩石裸露。這裏的自然條件獨特,氣候瞬息萬變。南北兩坡有串珠狀湖泊,最大者為大爺海(大太白海),位於峰頂西北下側,海拔3 590米,麵積近5 000平方米,呈橢圓形,景觀獨特。
太白山是中國華北、華中和西南地區植物品種薈萃之地。這裏森林資源豐富,垂直分帶明顯,由於高差大,依次形成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5個氣候與植物帶,共有植物3 200多種。這裏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園,有珍貴的大熊貓、金絲猴、羚羊等國家保護動物。1965年國家就在這裏設立了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太白山主峰及四周約54萬公頃的土地,使這裏成為自然地理、植物、動物、中藥、環境保護等多種學科野外考察的重要基地。
日前,秦嶺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已經啟動,我國將在這裏建設世界最大植物園,不久,這裏將成為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科學普及教育和生態遊於一體的多功能天然植物園區。
長江中下遊的“水”文化
長江中下遊的每一項經濟活動無不與水緊緊相連。請看下麵與水有關的地理事物。
水稻:全國最主要的水稻產區。湖南省是全國產水稻最多的省。
淡水:全國最大的淡水湖泊群,眾多的江河。
水產:淡水養殖的青、草、鰱、鱅、武昌魚,味道鮮美,是宴席上的佳品。
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桂圓、菠蘿、椰子、柚子等,有的脆,有的鬆,有的軟,有的甜如蜜糖,有的清爽可口,有的甜中帶酸,有的甜中透香,樣樣俱全,應有盡有。
水杉:被稱為“植物熊貓”,現已遍及全區。
水生植物:湖泊中生長的蓮子、菱、藕等的營養價值很高。
水電站:小型水電站遍地開花,大型水電站已建成二灘、葛洲壩等20多個,正在興建世界最大的三峽工程。
水道:長江、珠江水運繁忙。船舶是南方農村的重要運輸工具。
水城:長江中下遊的省會中,除合肥外,有5個省的省會與上海市均位於大江大河沿岸。蘇州有“水城”之稱,被譽為“東方威尼斯”。
此外,南方的水車、水牛遍及農村。還有,錢塘觀潮中外馳名,長江幹支流上的水丈石刻流傳後世,遊泳、龍舟競賽是南方人喜愛的運動項目,傣族人每年歡慶盛大節日“潑水節”,水族人民以水井為崇拜對象。
總之,長江中下遊地區處處閃爍著“水”文化的光輝。於是有人說,長江中下遊地區是“水的世界”。
我國飲食文化的地域差異
在我國東部平原地區,大概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是水田,種植水稻;以北是旱田,種植冬小麥或春小麥。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而北方人則以小麥麵粉為主食。在氣候方麵,北方的氣溫比南方低,尤其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北方人的飲食中脂肪、蛋白質等所占比重大,尤其在牧區,牧民的飲食以奶製品、肉類等為主。南方人飲食以植物類為主,居民有喝菜湯、吃稀飯的習慣。而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青稞是藏民主要種植的作物和主食。為了適應和抵禦高寒的高原氣候,具有增熱活血功效的酥油和青稞酒成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用油和飲料。
我國在飲食習慣上有“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之說,充分體現了我國飲食的地區差異。我國地域遼闊,飲食調製習俗、飲食風味也必然千差萬別,最能反映這一特點的是我國的菜係。我國有八大菜係或十大菜係之分,各菜係的原料不同、工藝不同、風味不同。川菜以“辣”著稱,調味多樣,取材廣泛,麻辣、三椒、怪味、萸香等自成體係。“江西不怕辣、湖南辣不怕、四川怕不辣”,即突出反映了四川菜係辣的特點。川菜以辣為特色,與當地人抵禦潮濕多雨的氣候密切相關。粵菜熔古今中外烹飪技術於一爐,以海味為主,兼取豬、羊、雞、蛇、猴、貓等,使粵菜以雜奇著稱。而豐盛實惠、擅長調製禽畜味、工於火候的魯菜,因黃河、黃海為它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使它成為北方菜係的代表,以爆炒、燒炸、醬扒諸技藝見長,並保留山東人愛吃大蔥的特點。此外,淮揚菜、北京菜、湘菜等各居一方,各具特色,充分顯示了我國飲食體係因各地特產、氣候、風土人情不同而形成的複雜性和地域性。
各地風俗不同,影響看人們的飲食習慣。比如春節,各地飲食習慣就差別很大。南方魚產豐富,常大魚大肉數天,除夕晚餐少不了魚,含“年年有餘”之意。華北地區除夕晚上吃餃子,合“交子”(新年伊始)之意,且有“初一吃餃子,初二吃麵”的習俗。西北地區的漢族則除夕全家共吃煮熟的豬頭,稱“咬鬼”,以防惡鬼勾魂等等。諸如此類的節日供品、節日,喜慶等活動,又為我國飲食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
新中國選擇北京為首都的原因
據一些回憶錄披露,當初選擇北京為新中國的首都,有以下幾點考慮:南京離東南沿海太近,從當時的國際形勢看,這是它的很大缺陷。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現在中國的疆域不是秦漢隋唐時代的狀況了,那時長城就是邊境線,現在長城橫臥於中國的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點。特別從經濟的角度看,東部沿海和江南相對西北內陸具有明顯的優勢。這樣一來,選西安為都也不適合。黃河沿岸的開封、洛陽等古都,因中原經濟落後,而且這種局麵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觀的,加之交通以及黃河水患等問題,也失去了作為京都的地位。北京位於沿海地區,屬於經濟發達圈內,而且扼守連接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謂今日中國的“命脈”之所在。同時,它靠近蘇蒙,當時無戰爭之憂。雖然離海近,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致立即使北京震動。此外,北京是明清兩代500年帝都,從人民群眾的心理上也容易接受。鑒於以上諸多原因,政府將首都定在了北京。
首鋼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首鋼集團是從事鋼鐵冶煉、采礦、機械、電子、建築、房地產、服務業、海外貿易等多種行業,跨地區、跨所有製、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首鋼集團以首鋼總公司為母公司,下屬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鋼新銅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首鋼高新有限公司、北京首鋼機電有限公司、中國首鋼國際貿易工程公司、北京首鋼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12個子公司,在香港有4家上市公司,在南美洲有首鋼秘魯鐵礦等海外企業,集團成員單位共計79家。2000年,首鋼集團收入351億元,其中非鋼鐵產業銷售收入和海外營業額176億元,占集團銷售收入總額的501%。集團國有資產總額571億元,控製資產總額718億元。當前,首鋼以麵向新世紀、建設新首鋼為發展目標,積極推進戰略性結構調整,由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即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房地產業和服務業,用高新技術改造鋼鐵業、機械業和建築業,積極發展首鋼的海外事業。到2010年,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集團收入總額的50%以上,首鋼將成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的大型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