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

澳門位於中國南部海岸,珠江三角洲和西江三角洲南端,珠江喇叭口西側。原屬廣東省香山縣。它北與內地的珠海拱北接壤,南臨浩瀚的南海,東隔伶仃洋與香港、深圳相望,西可遠眺廣東鬥門縣的灣仔。由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兩個島嶼組成。總麵積約20平方千米,其中澳門半島6平方千米。

澳門約有40多萬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每平方千米約2萬人。居民中約97%為華人,其餘是葡萄牙人和其他民族。

澳門用語是漢語、葡萄牙語。華人和葡人有一種共同的語言——廣東話。

澳門素有“海上花園”美稱,環境幽雅,別墅式的建築掩映於綠樹叢中。古老的寺院、堡壘、教堂點綴在秀麗的景色之中。澳門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古城,其文物和民間風俗都別具特色。

三大古刹構成了澳門最古老的景點。澳門三大古刹之一的媽閣廟原名媽祖廟。整座廟依山麵海,裏麵有大殿、石殿、弘仁殿、觀音閣等4座主要建築。廟內供奉著媽祖、觀音和其他神仙。傳說媽祖是航海人的保護神。蓮峰廟位於提督馬路和關閘橫交的地方,建於1602年。結構宏偉,外廟三座,內殿數進。普濟禪院創建於1622年以前,又叫觀音堂。後山花園風景秀麗,裏麵收藏了曆代名家的書法、繪畫作品。

東方最早傳入西方宗教的是澳門,可以說澳門是整個東方世界西方宗教的集散地。

澳門標誌性建築之一的大三巴牌坊原先是聖保羅教堂的石砌前壁,由於它的形狀像中國傳統的牌坊而被稱做牌坊。這座教堂於1638年建成。1835年1月26日,教堂被大火燒毀,隻留這座牌坊和教堂前的70級台階。牌坊由大理石砌成,4層疊柱式。

20世紀以來,澳門逐漸成為世界聞名的賭城,有“東方的蒙特卡洛(摩納哥大賭城)”之稱,僅次於美國的拉斯維加斯大賭城。賭博收入占澳門年產總值的30%。除葡京娛樂場、皇宮娛樂場、怡園賭場、回力球場和金碧娛樂場等賭場外,賽馬、賽狗、賽車,都可以押注投注。

澳門的汽車賽在亞洲排在首位。38千米的依山傍海跑道,沿途拐彎抹角的地方多達30多處。賽車時,時速往往達到160千米以上。在國際賽中,按城市車道的多少來說,澳門與美國、摩納哥不相上下。

與賭博業相輔相成的是酒店業(包括公寓、旅館等)、飲食業、珠寶金飾業、古玩業及夜總會、舞廳、影劇院、浴室、電子遊戲場所。澳門的旅遊業成了該地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園林在澳門的風光中占有重要地位,雖然沒有內地那麼豐富,但別具一格。白鴿巢公園是澳門占地麵積最大、曆史最悠久的公園。我國最偉大的詩人賈梅士經常到白鴿巢公園寫詩,並在此完成了民族史詩《葡國魂》。

澳門有不少現代化建設工程。澳氹大橋是其中之一。這座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島的跨海大橋,不但溝通了兩地的交通,也為澳門增添了一處現代美景。

澳門的竹灣海濱浴場和黑沙灣浴場,都是遊客們必去的地方。

澳門的山不高,僅有東望洋山和西望洋山略高。東望洋山原名鬆山,是澳門最高峰,海拔93米。站在峰頂朝四周眺望,澳門半島盡收眼底,海洋風光一覽無餘,所以叫做“望洋山”。

美麗的日月潭

台灣省天然湖泊很少,最大和最有名的就是日月潭。日月潭風景區位於南投縣,是玉山和阿裏山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湖麵海拔760米,周長35千米,水域麵積9平方千米,平時水深30多米。日月潭中有一個小島,遠看好像浮在水麵上的一顆珠子,被叫做“珠子嶼”,現在也叫光華島。以這個島為界,湖的北半部分圓圓的像太陽,湖的南半部分彎彎的像月牙,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來源。日月潭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長滿綠樹的山,而湖水又靜靜的,藍藍的,像一麵鏡子,將周圍的山色倒映在湖裏。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晚上,映在湖裏的景色也不一樣,變來變去,就像傳說中的仙境。日月潭四周還有幾處名勝古跡。其中潭北山腰有文武廟,廟中有孔子像,左右有文昌君與關羽像。從廟裏看出去,日月潭左右兩個湖,都看得清清楚楚。日月潭的南邊是青龍山,山中有玄光寺,從玄光寺拾級而上,就到了玄奘寺。這座寺氣魄宏大,金光閃耀,寺中有一小塔,供奉著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的一份遺骨。日月潭西邊還有一座孔雀園,養有數十對經過訓練能表演跳舞、開屏和敬禮的孔雀。去日月潭遊覽,交通十分方便,從台中市乘汽車或從彰化乘火車都可以到達。由於日月潭是“台灣八景”中的第一名勝,所以,人們把它和杭州西湖相媲美,認為這是中國又一處“人間天堂”,一年四季遊人不斷。

西氣東輸八千裏

2002年7月4日,具有時代意義的標誌性建設工程——西氣東輸正式開工。這是繼三峽工程後的又一個上千億元投資的大型項目。該工程將塔裏木盆地的天然氣通過管道輸送到上海,總裏程達4 000千米,跨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投資達1 560億元。工程將於2007年全麵建成,並實現每年從西部向東部地區輸送優質清潔的天然氣120億立方米,保證供氣30年。中國政府對這一工程的建設和經營實行了全麵的開放政策,通過多方談判,中國石油和由殼牌集團、埃克森美孚、俄羅斯天然氣等國際集團組成的聯合體以及中國石化達成框架協議,共同投資參與西氣東輸的建設和經營,投資比例為50%、45%和5%。西氣東輸不僅開創了中國能源建設的新路,更開了中國大型工程建設國際緊密合作的先河。該工程西起新疆輪南,經過戈壁沙漠、黃土高原、太行山脈,穿過黃河、淮河、長江,是我國目前距離最長、投資最多、輸氣量最大、施工條件最複雜的輸氣管道。自2000年8月國務院批準西氣東輸工程立項以來,有關方麵在西氣東輸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的組織協調下,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圓滿完成了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它的開工建設,標誌著西部大開發和能源結構調整邁出了重要一步。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迅速

自從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成了我國最有活力的工業區。廉價的勞動力和優惠的稅收政策吸引了數千家國內外企業到這裏投資建廠,生產芯片、光盤、鞋子、玩具、襯衣和牛仔服等等。

曾被認為是中國肮髒後院的廣東生產的商品和提供的勞務已占全國總量的10%,貨物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40%,吸引的外資占全國的1/3。

現在,珠江三角洲的變化非常大,村莊變成了工業基地。在過去22年中,城市由5個增加到26個。珠江三角洲已經成了舉足輕重的世界性計算機生產基地。

昔日的柑橘和香蕉種植園變成了工廠車間、購物中心、遊樂場和居民區。作為富裕的象征,人們在建築物上裝飾了非常漂亮的穹頂、洛可可風格的裸體小天使雕像和科林斯式圓柱。高速公路橋橫跨稻田。

城市裏狹窄的胡同還有些浪漫。小廚房裏發出炸小鴿子的“噝噝”聲,小院裏傳來麻將牌的碰撞聲。到處可以看到手機、鞋子和服裝商店,裏麵播放著刺耳的流行歌曲。

五星紅旗在曾是殖民地的香港和澳門上空飄揚,港澳與大陸的邊界變得更加開放。珠江三角洲在緊密地結合成一個特大城市,它的經濟力量將使亞洲其他大城市相形見絀。“十五”計劃中已規劃在珠江三角洲的各城市之間鋪設新鐵路。目前,香港、澳門和珠海正考慮在珠江入海口修建一座29千米長的大橋,預計該工程將耗資20多億美元。

深圳這個過去僻靜的漁村從1980年起成為經濟特區,現在已經有近400萬人口,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工業區之一。

不過,珠江三角洲離建成有著共同管理機構的“珠城”還很遙遠。城市之間不是進行合作,而是激烈地爭奪每一位投資者和每一元錢。深圳已經在離香港現代化的港口幾裏遠的地方修建了自己的碼頭設施,而且還會建設新的碼頭。紡織企業主亨利·唐警告說:“這對香港來說將是威脅。”專業人士估計,15~20年後,深圳中轉集裝箱的能力將會超過香港。

商人們擔心,如果中國加入WTO以後有更多的外國銀行和保險公司進入珠江三角洲,那麼,香港可能不久就會失去其金融中心的地位。瑞士交易所專家和亞洲問題專家馬克·法貝爾甚至認為,幾十年後,廣州將取代香港成為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和政治中心。

瀾·湄航運及旅遊開發背景資料

·1990年5月,雲南省政府和老撾交通部組成聯合考察組,首次乘船對景洪至老撾琅勃拉邦市長達710千米的瀾滄江——湄公河航道進行了考察。同年10月,中老雙方又聯合組織對景洪至老撾首都萬象的1170千米航道進行載貨試航,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功。

·1992年12月,雲南省政府與老撾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及建設部草簽《瀾淪江——湄公河臨時通航協議》。

·1993年2~5月,中老緬泰聯合舉行瀾滄江——湄公河枯水期航道考察,形成聯合考察報告。

·1993年5月27日,中老緬泰第1次通航合作專家技術會議在曼穀召開。

·1993年7月,國務院批準景洪港為國家一類口岸。

·1994年11月9日,中老兩國簽訂《瀾滄江——湄公河客貨運輸協定》。

·1997年1月,中緬兩國簽訂《瀾滄江——湄公河客貨運輸協定》。

·2000年4月20日,中老緬泰4國在緬甸大其力簽訂《四國瀾滄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協定》。

·2000年11月25日,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第4次中日韓與東盟領導人會晤時表示,在條件成熟時中國政府將出資幫助疏通老撾、緬甸境內航道,確保瀾滄江——湄公河順利通航。

·2000年12月1日,雲南省委、省政府在北京召開“把雲南建成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國際大通道”彙報會,進一步推進瀾滄江——湄公河、昆曼公路等對外通道合作建設。

·2001年3月12~15日,中老緬泰在北京召開實施瀾滄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協定技術工作組第3次會議暨四國高官會,一致通過航運協定配套的6個技術性文件,四國合作開展上湄公河航運改善工程前期工作,組成實施瀾滄江——湄公河四國商船通航聯合協調委員會,確定於2001年6月下旬在中國景洪舉行中老緬泰瀾滄江——湄公河通航儀式。

·2001年5月底,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派出考察團,對瀾滄江——湄公河水上旅遊線路和泰國的旅遊狀況進行考察,就開發瀾滄江——湄公河旅遊線路與老撾、泰國的地方官員會談,取得積極成效。

·2001年6月24日,中老緬泰實施四國通航聯合協調委員會第1次會議在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召開。至此,四國航運聯合協調機製正式組成並開始工作。

·2001年6月26日,中老緬泰4國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舉行盛大的通航儀式。

·2001年12月28日。中老緬泰柬越6國青年在瀾滄江——湄公河上舉行聯誼活動,乘“青年友好”之船從景洪港起航,航行至老撾琅勃拉邦。

·2003年1月10日,雲南省省長徐榮凱在省第10屆人民代表大會第1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著力培育瀾滄江——湄公河黃金旅遊線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旅遊品牌”。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

我國水土流失麵積達492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麵積的51%。由於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區域差異很大,水土流失侵蝕形式、強度和危害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強烈,流失量大,危害嚴重,水土流失麵積達43萬平方千米,一般地區輸沙模數為年均每平方千米5 000~10 000噸,部分地區在1萬噸以上。在黃河幹流的河口鎮至清澗河之向,皇甫川、清水河、孤山川、窟野河、禿尾河和無定河等支流,輸沙模數可達年均每平方千米2萬噸,少部地區高達3萬噸。輸沙模數在年均每平方千米1萬噸以上的強烈侵蝕區麵積達114萬平方千米。強烈的水力侵蝕形成黃土高原區千溝萬壑的地貌形態,不僅造成該地區肥力降低,耕地麵積減少和整個生態環境的惡化,而且,流失的泥沙堆積於黃河下遊河道中,使河床不斷抬升,泄洪能力逐漸降低,對下遊兩岸的威脅日益增加。

過去有人認為,我國黃土高原強烈的水土流失是人為破壞自然植被的結果,其實,人為因素隻是一個誘發因子,要搞好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須充分認識其地質背景,改變急於求成的思想。另外,在治理措施上,要處理好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的關係以及調整土地利用結構與必要財物投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