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林格”號帆船之謎
1921年1月21日,美國哈特勒斯角海洋救生站的值班人員在望遠鏡中發現了一艘擱淺的五桅帆船。他們感到很奇怪,因為這艘船既沒有求救的火光,也沒有發出呼救信號。於是,他們乘摩托快艇前往察看。由於風大浪急,他們無法靠近這艘帆船。不過,有一點他們卻看得很清楚,即這艘船的帆已落下,甲板上沒有人。直到2月4日,天氣好了一些,他們才設法登上了該船。
這艘船名叫“基林格”號。它已深深地擱淺在沙灘裏。船上的羅盤、舵輪、航海儀器均已破損,航海日誌和天文鍾也不見了,但倉庫中的東西和私人財物卻完好無損。從廚房裏的情況可以看出,船員在離船前曾吃過土豆沙拉和豌豆湯,還喝了咖啡。在船上沒有發現活著的人,也沒有死的屍體,活著的生物隻有3隻餓壞了的貓。
海洋救生站的人員把船上的貴重物品都搬到岸上。後來“基林格”號被風浪打成兩截,一截隨墨西哥灣暖流向北漂走,另一截被美國海岸防護隊炸掉了。
發現“基林格”號的消息很快就在北卡羅來納州一帶傳開了,人們紛紛猜測它出事的原因,是海盜騷亂,還是什麼別的什麼原因造成船隻失事?誰也不知道。事隔不久,人們在海邊撿到了一個漂流瓶,瓶裏麵的紙條上寫著:“‘基林格’號被一艘船抓住,全體船員躲在艙中,沒有可能離開船,速告政府。‘基林格’號……”字到這裏便斷了。
紙條被送到北卡羅來納州司法部,開始了立案偵查。
經過偵察部門調查得知,“基林格”號是才下水不久的一艘新船,排水量為2 1 2噸。它由美國諾福克港出發,到達巴西的裏約熱內盧,再從那裏返回美國。事情就發生在返回美國的途中。
另外,偵察部門還弄清了該船船員是由不同國籍的人組成的:船長和大副是美國白人,水手長是芬蘭人,炊事員是美國黑人,6個水手是丹麥人。首任船長麥林特因船員不聽調動,在船隻到達聖路易斯港時辭職不幹了,新換上來的船長雖然抱怨船員不守紀律,但還是接受了指揮任務。
經過反複偵察,始終查不出該船失事的原因,也一直找不到船員的下落,真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更令人們疑惑不解的是,如果說是海盜引起人員失蹤的話,為什麼船上的貴重物品都沒有丟失,船也沒有被鑿沉呢?如果說是船員騷亂的話,為什麼船上沒有打鬥的痕跡?如果說是船員已乘舢板上岸,也不會一點兒蹤跡也不露。於是人們開始懷疑,莫非紙條是有人故意編造出來的?對此,美國人開玩笑地說,能解開這個謎的隻有3隻不會講話的貓,因為隻有它們是這起事件的“直接見證者”。
海上光輪
海洋,這個奇妙的世界,自古以來就流傳著許多神秘的故事。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已經揭開了許多海洋的奧秘,但這僅僅是人類向海洋進軍的第一步,還有許多問題等待人們去解答。神秘的“海上光輪”之謎就是其中之一。
1880年5月的一個黑夜裏,“帕特納”號輪船正在波斯灣海麵上航行。突然,船的兩側各出現了一個直徑約500~600米的圓形光輪。這兩個奇怪的“海上光輪”,在海麵之上圍繞著自己的中心旋轉著,幾乎擦到了船邊。它們跟隨著輪船前進,大約20分鍾之後才消失。美國作家查爾斯·福特一生都在收集這類難以解釋的怪事,他曾多次列舉了這種奇怪的“海上光輪”現象。
1884年,在英國某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有人曾宣讀了一艘船隻的航行報告。報告中講到了兩個“海上光輪”向著該船旋轉而來,當它們靠近該船時,船隻的桅杆倒了,隨後又散發出一股強烈的硫磺氣味。當時,船員們把這種奇怪的光輪叫作“燃燒著的砂輪”。
1909年6月1 0日夜間2點鍾,一艘丹麥汽船正航行在馬六甲海峽中。突然間,船長賓坦看到了海麵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個幾乎與海麵相接的圓形光輪在空中旋轉著。賓坦被驚得目瞪口呆。過了好一會兒,光輪才消失。
1910年8月12日夜裏,荷蘭“瓦倫廷”號輪船船長布雷耶在南中國海航行時,也看到了一個“海上光輪”在海麵上飛速地旋轉著。與上麵所提到的“海上光輪”不同的是,該船船員在光輪出現期間,都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有趣的是,“海上光輪”的大部分目睹者都是在印度洋或印度洋的鄰近海域,其他海域很少發生。
如何解釋這種奇怪的現象呢?人們作了種種推論和假設。有人認為,航船的桅杆、吊索、電纜等的結合可能會產生旋轉的光圈;海洋浮遊生物也會引起美麗的海發光;有時,兩組海浪的相互幹擾,還會使發光的海洋浮遊生物產生一種運動,這也可能會造成旋轉的光圈……。但遺憾的是,上述種種假設,似乎都不能令人滿意地解釋那些並不是在海水表麵,而是在海平麵之上的空中所出現的“海上光輪”現象。
於是,又有人猜測,“海上光輪”也許是由於球形閃電的電擊而引起的現象,也有可能是其他某種物理現象所造成的。但這也隻是猜測,誰也不能加以證實。
神秘的“海上光輪”至今還是個謎。目前,人們對這種變幻莫測的“海上光輪”了解得還很少,需要海洋科學工作者做大量的調查工作,收集更多的見證,以便早日揭開這個謎。
南海中的“神秘島”
1933年4月,法國考察船“拉納桑”號來到南海進行水文測量。他們在海上不停地來回航行,進行水下測量的作業。突然,船員們見到在上一回駛過的航道上竟矗立起一座無名小島,島上林木蔥蘢,水中樹影婆娑。可在半個月後,當他們再來這裏測量時,卻又不見了這個小島的蹤影。對於這個時有時無、出沒無常的神秘小島,大家都莫名其妙、不解真情,隻好在航海日誌上注明:這是一次“集體幻覺”。
3年後,即1936年5月的一個夜晚,一艘名叫“聯盟”號的法國帆船航行在南海海域。這艘新的三桅帆船準備開往菲律賓裝運椰幹。
“正前方,有一個島!”在吊架上瞭望的水手突然一聲呼叫,頓時驚動了船上的所有船員。
船長蘇納斯馬上來到駕駛台,用望遠鏡進行觀察。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一個小島。他感到納悶,航船的航向是正確的,這裏離海岸還有250海裏,過去經過這裏時未見過這個小島,難道它是從海底突然冒出來的嗎?可是島上密密的樹影,又不像是剛冒出海麵的火山島。
船長命令舵手右轉90度,吩咐水手立即收帆。就這樣,“聯盟”號緩緩繞過了一座神秘的小島。
這時,船員們都伏在右舷的欄杆上,注視著前方。朦朧的夜色映襯著小島上搖曳的樹枝,眼前出現的事,真如夢境一般。
此時,船上航海部門的人員趕緊查閱海圖,進行計算,確定船的航向準確無誤,羅經、測速儀也工作正常。再查看《航海須知》,可那上麵根本就沒有這片海域有小島的記載,而且,每年都有幾百、上千條船經過這裏,它們之中誰也沒有發現過這個島嶼。
忽然,前麵的島嶼不見了,可過了一會兒,它卻又在船的另一側出現了!船長和他的船員們緊張地觀察著出現在他們麵前的如同黑色幕布般的陰影。
突然一聲巨響,全船劇烈地搖晃起來。緊接著,船體發出了嘎吱嘎吱的聲響,桅杆和纜繩相扭結著,發出陣陣的斷裂聲。一棵樹嘩啦一聲倒在了船首,另一棵樹倒在了前桅旁邊,樹葉颯颯做響,甲板上到處是泥土,斷裂的樹枝、樹皮和樹脂的氣味與海風的氣味混雜在一起,使人感到似乎大海上冒出了一片森林。船長本能地命令右轉舵,但船頭卻突然一下子翹了起來,船也一動不動了。船員們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顯然,船是擱淺了。
天終於亮了,船員們終於看清大海上確實有兩個神秘的小島,“聯盟”號在其中的一個小島上擱淺了,而另一個小島約有150米長,它是一塊筆直地直插海底的礁石。
好在船的損傷並不嚴重。船長吩咐放兩條舢板下水,從尾部拉船脫淺。船員們在舢板上努力劃槳,一些人下到小島使勁推船,奮戰了兩個多小時,“聯盟”號終於脫險。
“聯盟”號緩緩地駛離小島。兩個小島漸漸地消失在人們視野之中。這一場意想不到的險惡遭遇,使全船的人都膽戰心驚。精疲力竭的船員們默默地琢磨著這一難解之謎。
“聯盟”號剛一抵達菲律賓,船長蘇納斯就向有關方麵報告了他親身經曆的這次奇遇。當地水道測量局等有關單位的人員聽後說,在這片海域從來也沒有發現過島嶼。其他船上的水手們也以懷疑的態度聽著“聯盟”號船員的敘述。顯然,大家都認為這是“聯盟”號船員的集體幻覺。
船長蘇納斯不想與他們爭辯。他決定在返回時再去尋找這兩個小島,記下它們的準確位置。開船後兩天,理應見到那兩個小島了,他卻什麼也沒有見到。他們在無邊的大海上整整轉了6個小時,還是一無所獲,兩個小島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蘇納斯雖有解開這個謎的願望,但他不能耽擱太久,也不能改變航向,隻好十分遺憾地駛離了這片海區。
海中自轉小島
1964年,從西印度群島傳來了一件令人瞠目的奇聞:一艘海輪上的船員,突然發現這個群島中的一個無人小島,竟然會像地球自轉那樣,每24小時自己旋轉一周,並且一直不停。這可真是一件聞所未聞的怪事!
這個旋轉的島嶼是一艘名叫“參捷”號的貨輪在航經西印度群島時偶然發現的。當時,這個小島被茂密的植物覆蓋著,處處是沼澤泥潭。島很小,船長卡得那命令舵手駕船繞島航行一周,隻用了半個小時,隨後他們拋錨登島,巡視了一番,沒有發現什麼珍禽異獸和奇草怪木。船長在一棵樹的樹幹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登島的時間和他們的船名,便和隨員們一起回到了原來登島的地點。
“奇怪,拋下錨的船為什麼會自己走動呢?”一位船員突然發現不對勁而大叫起來,“這兒離剛才停船的地方差了好幾十米呀!”
回到船上的水手們也都大為驚異,他們檢查了剛才拋錨的地方,鐵錨仍然十分牢固地鉤住海底,沒有被拖住的跡象。船長對此滿腹狐疑,心想這是不是小島本身在移動呢?
這件奇聞使人們大感興趣,一些人聞訊前去島上察看。根據觀察結果,一致認為是小島本身在旋轉,至於旋轉的原因,就眾說紛紜了。比較多的人認為,這座小島實際上是一座浮在海麵上的冰山,因潮水的起落而旋轉。但真相究竟如何,當時誰也不能斷言,隻好留待科學家們去研究了。
過了不久,這座怪島又從海麵上消失,不知所終。
“死亡島”與“死亡之角”
在距北美洲北半部加拿大東部的哈利法克斯約百公裏洶湧澎湃的北大西洋上,有一座令船員們心驚膽顫的孤零零小島,名叫塞布爾島,“塞布爾”一詞在法國語言中的意思是“沙”,意即“沙島”。這個名稱最初是由法國船員們給它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