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地震海嘯的重炮海防艦(3 / 3)

海洋開發

海洋開發是海洋及其周圍環境(大氣、海岸、海底等)的資源開發和空間利用活動的總稱。人類通過海洋開發,把海洋的潛在價值轉化為實際價值,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根據海洋資源和海洋環境的性質,海洋開發活動分為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海底礦產資源開發、海水化學資源開發、海洋再生能源開發、海洋空間利用和海洋環境保護等類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海洋開發規模不斷擴大,開發範圍從淺海向深海延伸;開發項目從單項向多項開發;立體開發發展30年來,人類在海底油氣開采、深海礦產資源勘探和評估、海水增養殖、海底隧道及海上人工島等一類的海洋空間利用方麵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海洋開發技術

海洋開發技術是海洋技術的一個分支,是人類進行海洋開發,實現海洋實際價值所采取的手段的總稱,它是海洋開發吸收和消化各種現代科學技術、通用技術,使之適應海洋這個特殊的環境而形成的。按海洋開發的性質,它分為海洋生物資源、油氣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海洋能源、海水綜合利用和海洋環境保護等專項開發技術。它為傳統海洋產業的改造和新興海洋產業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海洋產業結構的調整。如海洋生物技術促進了海水增養殖業的發展,把傳統的“狩獵”式漁業改造為新興“栽培”式和“放牧”式漁業;深海采油技術不僅加速了海洋油氣業的發展,也加速了海洋服務業的發展,使海洋油氣業的產值達到占海洋開發總產值一半以上的水平。

海洋通量計劃

全球海洋通量計劃是一項多學科的國際合作海洋科學研究活動。1984年,美國提出海洋通量研究計劃,得到日本、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中國等30多個國家的支持,於1986年形成全球海洋通量計劃。該計劃的宗旨是:了解全球範圍的海洋生物和海水化學的相互作用過程以及這些過程出現的速率,認識海洋的生物係統和化學係統的變化,為理智地處理人類對全球生態係統的影響而引起的問題提供科學依據。其目標是:認識並定量測定大洋中控製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估價海洋與大氣、海底和陸架邊界之間的有關交換量,了解支配海洋中生源物質的生產和歸宿的過程,預報其對全球尺度擾動的影響和反應,建立檢測海洋中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變化的長期戰略。1994年美國發射一顆水色衛星,進行全球海洋水色觀測,為估價海洋的二氧化碳固定能力,加深對控製海洋生物生產力機製的理解提供大量數據。

海上石油物理勘探

海上石油物理勘探一般是在海洋調查船上裝備特別的儀器設備,來發現有利於石油聚集的地層和構造。最常用的辦法是采用重力勘探,磁力勘探和地震勘探。這些方法隻能間接地確定海洋石油在海洋中的位置,究竟海底是否有石油,儲量有多大,還必須通過海上鑽探這種直接的方法才能證實。

海上平台

固定式生產平台形成了現代海上油田的基本特征。這種平台大都是鋼質樁基平台,一般由上部結構、導管架、鋼樁三個部分組成。上部結構一般由一個或幾個組塊組成,組塊是生產設施,生活設施及動力設備的大本營。上部結構安裝在導管架頂部,通過樁腿連接構件和水泥漿與導管架結合為一個整體。導管架旋轉在海底,浸泡在水中。導管架以下部分是鋼柱,鋼柱全部打入大陸架上通過樁壁與土壤的摩擦力和樁尖提供的承載力,支撐整個平台以及所受到的自然環境荷載,如風力、波浪力、冰力、流力、地震力等。我國於1966年在渤海建成了第一座現代化鑽井平台。

海上鑽探

海上鑽探是油氣勘探開發中的重要一環。通過鑽探打井所取得的岩心樣品來確切掌握海底油氣資源的情況。在海上鑽井比在陸地上鑽井要困難得多。首先是因為海麵動蕩不定,要保持鑽井穩定,就要建造一個高於海麵的工作台或者鑽井平台,然後在平台上開展鑽探活動。海上鑽井平台一般有固定式鑽井平台和活動式鑽井平台。當然也有的國家製造了鑽井船,把鑽井設備安裝在船上進行鑽井作業。

海洋地球物理測量

海洋地球物理測量是對海洋底部地球物理場性質的測量。

海洋地震測量

海洋地震測量是通過敷設於海洋底部的地震儀觀測天然地震的體波和微震,探索底部的構造運動;根據縱橫體波的傳播速度和麵波的頻散曲線,探索地球的結構、地殼厚度和低速層的展布等。通過人工震源的震波,查明海洋底部界麵的深度、產狀和地層物質屬性。

海洋重力測量

海洋重力測量是用重力儀在調查船上或海底觀測岩層質量分布的不均勻性;通過對重力異常的分析,研究地球形狀、莫霍麵起伏,計算異常地質體及其密度界麵的產狀和埋藏深度,研究地殼均衡現象,以及地球內部的動力作用。

海洋磁力測量

海洋磁力測量是為了分析海底岩石和礦石的磁性差異所產生的磁異常場,探索區域地質特征,如結晶基底的起伏、沉積的厚度、大斷裂的展布和火山岩體的範圍等,並尋找磁性礦物。

海底熱流測量

海底熱流測量用以探索地球內部的熱狀態和海底區域構造。

海洋電法測量

海洋電法測量是利用地球電場和人工電磁場研究海底的電性結構。

海洋放射性測量

海洋放射性測量是尋找海底放射性及其伴生礦床。

海洋地質學

海洋地質學是研究地殼被海水淹沒部分的物質組成、地質構造和演化規律的學科。研究內容涉及海岸與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積物、洋底岩石、海底構造、大洋地質曆史和海底礦產資源。它是地質學的一部分,又與海洋學有密切聯係,是地質學與海洋學的邊緣科學。海洋覆蓋麵積約占地球表麵積的71%。它是全球地質構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沉積作用的天然實驗室。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人類未來的重要資源基地。海洋環境地質和災害地質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海洋地質調查還是海港建設、海底工程和海底資源開發的基礎。因此,海洋地質學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海洋測繪

海洋測繪是測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從這個分支學科的名稱,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海洋測繪的對象是海洋。由於海洋是由各種要素組成的綜合體,因此海洋測繪的對象可以分解成各種現象。這些現象可分成兩大類,就是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海洋測繪不僅要獲取和顯示這些要素各自的位置、性質、形態,還包括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發展變化,如航道和礁石、燈塔的關係,海港建設的進展,海流、水溫的季節變化等。

由於海洋區域與陸地區域自然現象的重要區別在於分布有時刻運動著的水體,使它的測繪方法與陸地測繪方法有明顯的差別,因此陸地水域江河湖泊的測繪,通常也劃入海洋測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