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斯巨岩表麵圓滑光亮,呈紫紅色,對陽光的反射作用很強,加上沙漠上空極少有雲彩,四周又沒有山峰和高大的樹木遮擋,所以每當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的時候,隨著光線的變化,巨岩也會變換顏色,黎明時呈粉紅色或朱紅色,中午時呈金黃色,傍晚時呈深紫色。如果出現淡淡的雲彩,顏色還會發生奇妙的變化。
艾爾斯巨岩最美麗的時刻是夕陽貼近地平線那一刻,此時沙漠上一片昏暗,隻有艾爾斯巨岩依然耀眼地聳立著。而當太陽落到地平線下時,它變得火紅火紅的,仿佛正在熾熱地燃燒。
艾爾斯巨岩是怎樣形成的呢?地質學家認為,它是地殼變動的產物。由於地層的相互擠壓碰撞,有一段地層上升了,成為一塊巨大的山岩。那麼它為什麼會發紅“燃燒”呢?原因很簡單,艾爾斯巨岩正在生鏽,它裏麵含有氧化鐵,在微濕的空氣中發生氧化,因此呈紅色。當陽光從很低的角度斜射而來時,它看上去就好像是火焰在燃燒。
世界最長的洞穴
猛獁洞位於美國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市以南約160千米的地方,總長度超過24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洞穴。猛獁原指一種已經絕跡了的古老的長毛巨象,這裏用來形容洞穴體積龐大,與“猛獁”一詞的原義無關。
猛獁洞是由255條洞穴組成的曲折幽深的地下迷宮。這255條洞穴分為5層,上下左右均可連通,最底下的一層在地麵以下110米處。洞裏共有77個地下大廳,最著名的有中央廳、酋長殿、大蝙蝠廳、星辰廳、婚禮廳等。酋長殿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廳,長163米,寬87米,高38米,可以容納幾千人。星辰廳的頂部有許多白色的石膏結晶,從下仰望,仿佛是星光燦爛的天穹。洞內分布著7個自然瀑布,水聲隆隆,水珠飛濺。還有3條河和8處瀑布。最大的回音河,最寬處約8米,深15~3米,長800米。河中還有一種奇特的無眼魚——盲魚,它長約12厘米,身上沒有一星鱗片。
在猛獁洞裏,形狀千奇百怪的石筍和鍾乳石隨處可見。其中有一處從洞頂懸垂下來,看上去仿佛一道凝固了的白色瀑布,人們稱之為“冰凍的尼亞加拉”(瀑布)。
猛獁洞內空氣清新,溫度常年保持在12℃左右,在古代曾是當地印第安人的活動場所——洞內曾發現用過的火把、簡單的工具、幹屍等。1799年,獵人羅伯特·霍欽在追逐一隻受傷的野熊時,無意中發現了該洞。之後它長期被控製在私人手中,曾作為開采硝石的礦場。1936年,美國將此地開辟為國家公園,成為與黃石公園齊名的旅遊勝地。
奇洞大觀
洞穴是地球自然景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洞穴,它們有的深,有的險,有的奇,有的怪,有的幽,但都構成了一種奇特的地下風景。
溶洞是地球上洞穴中數量最多的,也是最神奇的一種。我國的岩溶地貌總麵積約130萬平方千米,麵積之大為世界之最。特別是我國西南地區,地處亞熱帶,氣候濕潤溫暖,塑造出許多奇特的溶洞。
湖南武陵源有個黃龍洞,長10多千米,總麵積20萬平方米。洞內有一座水庫、兩條暗河、三掛瀑布、四汪深潭、10個大廳、96條長廊、上千個白玉池。洞內布滿了千姿百態的石鞭、石幔、石瀑、石川、石藤、石花等。洞內還有70米長的石梯,沿著這個石梯拾級而上,進入“龍宮”。它高71米,占地16000平方米,相當於三個足球場大。裏麵還有1700多根石柱,它們五彩繽紛,色澤豔麗。在洞的一端,還有一個壯觀的“龍王寶座”,它高12米,徑圍31米,外觀呈金黃色,像是用黃金打造的一般。在龍宮的另一端,矗立著一根27米高潔白如玉的“定海神針”。
浙江湖州也有一個黃龍洞,它有一個由10個小溶洞互相貫通形成的“迷宮”,裏麵有不少倒掛的懸石,一經敲擊,便會發出各種美妙的聲音,如鼓,如琴,如鑼……這個洞也因此被譽為天然音樂廳。
湖北利川新發現了一個騰龍洞,堪稱世界最大的溶洞。它長85千米,洞口高、寬分別為60米、170米。這個溶洞裏有一個大廳、兩座小山(高分別為100米和200米),洞內可容納高21層的大廈,擺下30個足球場。
在發現騰龍洞之前號稱世界最大洞穴的,是美國新墨西哥州卡爾斯巴德岩洞群中的大屋洞。它長550米,高25~77米,麵積56萬平方米。在卡爾斯巴德岩洞群中,還有一個蝙蝠洞,長1000米,棲居著約800萬隻蝙蝠。每天傍晚時分,它們從洞穴中呼嘯飛出,在天空中形成一條長幾千米的黑色“長蛇陣”。到第二天清晨,蝙蝠又陸續飛返洞中。那種場麵真是驚心動魄,堪稱世界一大奇觀。
世界上最深的山洞是阿爾卑斯山中的讓-貝爾納洞。它深入地表超過1500米。洞的結構很複雜,洞穴通道經過的地方有好幾處積水的水坑,人們叫它“水簾洞”。1982年,法國裏昂的一個洞穴專家小組的潛水員,先後經過三個“水簾洞”,下到這個洞的1490米深處,第四個水簾洞因太窄而無法通過。
南斯拉夫的波斯托依那岩洞,是世界著名的石灰岩洞,岩洞裏布滿了形狀各異的石柱、石筍和鍾乳石。有些鍾乳石,隻要用手指彈擊,就會發出清脆的“琴音”。如果在一些“大廳”中敲擊,效果會更加美妙。有一個“音樂大廳”的拱門高達80米,有很多洞穴、地道和回廊與它相通。那裏的石柱,隻要敲擊一下,頂上就發出回響,接著是一連串的回聲響徹大廳,並沿著各個洞穴、地道和回廊向四外輻射,形成一個天然的音響係統。
自古以來,這些奇異的洞穴一直對人類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早在石器時代,山洞不隻是住屋,而且也是祭祀和安葬的場所。從洞穴中挖出的陪葬品、用具、遺骨和給人印象特別深的壁畫,都證明了這一點。那麼,這些洞穴是怎樣形成的呢?
世界上大部分洞穴都是在幾百萬年前在海底形成的大量的石灰岩沉積物中產生的。這些沉積物是無數動植物的遺骸。在遠古時代,由於海洋的水溫高於陸地,許多動植物紛紛遷到海洋中生活。但是由於海水中含有碳化物,這些動植物吸收後都死了,屍體沉到了海底,天長日久便形成了一層層厚厚的透氣又透水的石灰岩層。
後來,許多這樣的沉積物形成的石灰岩露出水麵,便形成了山脈。而在地表下由積聚起來的水溶蝕部分石灰岩形成了一個個洞穴。
水不斷地浸入這種地方,但不像從前那樣有規則,所以使洞穴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潺潺小溪,有的像一條走廊。要是這種洞穴頂部石頭上有細小的裂縫,水會一滴一滴地滲進去。在洞穴裏的空氣的作用下,水滴放出二氧化碳,使石灰岩裂化。水溶解裂化了的石灰岩並予以吸收,於是在水不斷下滴的地方形成了鍾乳石。從頂部垂下來的叫鍾乳石,從地下往上長的叫石筍。有時,上下的鍾乳石連接起來,就形成了粗大的石柱。有些鍾乳石很奇怪,向四麵八方生長,好像在嘲弄重力法則。
世界奇河
水是生命的源泉,川流不息的河流仿佛大地的血脈,縱橫交錯,布滿地球的各個角落。在為數眾多的河流中,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另類”,形成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
甜河
在希臘半島北部,有一條奧爾馬加河,河水的甜度相當於普通蔗糖的79%左右,但人們不敢把它當糖水喝,隻用其灌溉農作物。研究者認為,甜河的形成可能是由於河底土層中含有很厚的原糖結晶體。
苦河
印度孟買北部有一條苦河,河水味道非常之苦,但有某種藥理作用,當地的藥廠把它當做製造藥物的原湯劑。有人認為,河床深處的“苦石”是“苦水之源”。
酸河
南美洲的哥倫比亞東部有一條全長580米的雷歐維拉力河,它是世界著名的“酸河”。這條河的河水不但味酸,而且刺激性強。據檢測,河水中含有大量硫酸和少量鹽酸。一些人經過研究認為,河床上可能有穴道通往火山區,火山爆發時排出的化學物質由河床穴道滲入河中,使河水呈酸性。
香河
在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境內有一條“香河”,原名勒尼達河,長僅6千米,河水香氣十分濃鬱,距該河很遠便可嗅到撲鼻的香氣。據說,香河的成因可能有兩個,一是河底有含有香素的植物,或是這種植物能在水中開花,花味溶於水散發出香味:二是河底的泥沙中含有一種有香味的物質。
變色河
西班牙南部有一條廷托河,可以說是一條五顏六色的彩色河。它的上遊流經一個礦區,河水呈綠色;往下,有幾條支流經過一個出產硫化鐵的地區,注入廷托河後,水又變成翠綠色;再往下,當它流經一處沙地,最後聚成幾個湖泊時,河水又變成了紅色。“廷托河”的意思就是“彩色河”。
變向河
希臘有一條奇特的阿瓦爾河,河水每晝夜4次改變流向:6小時流向大海,接著6小時又從海裏倒流回來,再接著6小時又流向大海……如此來來往往,天天如此,年複一年。科學家們認為,這條河之所以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是因為受愛琴海潮汐的影響。
潮水河
在我國湖北神農架地區有一條潮水河,它像有人定時操縱一樣,每天早、中、晚各漲潮一次,每次半小時,從不誤時。人們經過考察發現,它源於一個大山洞內的岩溶泉,漲潮時,隻見流量倍增,迅猛異常,不知內情者常被嚇得驚慌失措。人們推測,潮水河的源頭可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泉眼,包括間歇泉和非間歇泉兩種。非間歇泉保證了日常流量,而間歇泉則提供了漲潮時的水。
冷熱河
河南省保寧縣七指嶺下,有一條冷熱河。這條河清水長流,常年不斷,奇怪的是,河水有的地段熱,有的地段冷。原來,這條河地處一個穀地,又是一個溫泉地帶,共有23處溫泉,一般水溫為70℃~80℃,最高達100℃。眾多溫泉湧出的熱水,彙集成一大股熱流,而另一邊則有很多冷泉水彙流而來。由於熱泉與冷泉的水流來勢相當,水量也差不多,於是便互不幹擾地合流,形成一條名副其實的冷熱河。
墨水河
阿爾及利亞有一條“墨水河”,河水可以當墨水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軍隊曾取這條河中的水當墨水用。原來,這條河有兩條支流,一條含有鐵質和氧化鉛,另一條的河水具有很強的酸性,兩條支流彙合後,水中的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就形成了天然“墨水”。
會唱歌的河
在委內瑞拉東部,有一條會“唱歌”的河。這條河水流很急,河道中有許多帶縫的岩石,把急流分割成數百股。當一股股水流穿過寬窄不一的石縫時,便發出種種聲音,有的高昂激揚,有的低沉婉轉,仿佛許多人在唱著各種各樣的歌。
奇泉大觀
我國河北省淶水縣境內野三坡風景區的北部有一怪泉,叫魚穀洞泉。該泉獨眼巨孔,泉眼湧出的是天然礦泉水,流量在每秒鍾03立方米以上,水溫135℃。流量大而且穩定,即使連遭10多年大旱,泉水仍然奔湧如常。令人叫絕的是,每年春季“穀雨”前後,會從山泉中噴出大量活蹦亂跳的鮮魚來。多時每天競能噴出1000多千克魚,每尾重約300多克,黑脊白肚,肉嫩鮮美,魚骨堅硬,當地人稱之為“石口魚”。居民紛紛拿著魚網、柳筐前來捕撈。但這種魚平時究竟生活在哪裏,為何會在穀雨時節噴湧而出,卻是一個不解之謎。
在湖南省慈利縣伏龍山上有一眼奇怪的山泉。每當雨季來臨,四周大雨滂沱,水流如注,它卻滴水不流。可一有雷聲,泉水便嘩嘩往外淌,雷聲停歇,水流也停止了。有時候人們在泉邊大聲喊叫,也會有清澈的泉水流出來。
在我國四川省北部的廣元縣有一處“含羞泉”。泉水像含羞草一樣,受到震動就退縮。人們隻要往河床上擲一石頭產生震動,泉水頓時便像一位害羞的姑娘遇到生人,掉頭就躲藏起來。靜靜地等待一會兒,泉水又會流出來並由細變粗。再震動,再倒流回去。故當地人又叫它“縮水澗”。
在貴州省丹寨縣縣城南側有一眼泉,反複響著“鼓聲”,每10分鍾左右發出一次,每次曆時20~30秒鍾。這眼泉當泉水開始斷流時,泉口是靜悄悄的,約5分鍾後,泉眼裏就會發出清脆的“咚咚”聲,接著泉水由洞口洶湧而出,並響起轟隆隆的水吼聲。當泉水流量減小時,轟隆隆的水吼聲也隨之減弱,到泉水流量減到最小時,水吼聲也就消失了。這種現象,一次又一次地交替出現,年年月月都是如此。
貴州省安平縣城西邊有一眼珍珠泉,每當人們在泉邊拍掌喧嘩,泉水中就會湧出大量氣泡,形同珍珠一般,仿佛在歡迎客人。
新疆格裏沙漠中有一鳴泉,每當地震前,就發出短笛似的嗚叫聲,幾千米以外都能聽見。
安徽壽縣有眼怪泉,人對泉喊叫,就有泉水湧出。大喊泉水大湧,小喊小湧,不喊不湧。據科學家解釋,它屬於“聲震泉”的一種,與聲波振動和複雜的地質結構有關。